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2010-07-05王瑞源李文斌

海南医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室心衰

王瑞源,李文斌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内三科,海南 儋州 571700)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至今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20余年,因为胺碘酮静脉注射起效快,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且在心衰患者发作心律失常的应用已获得广泛认可[1]。我院神经心血管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30例,经应用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现将其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本院神经心血管内科共收治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0-89岁,平均79.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者5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心律失常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律失常者1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律失常者3例。NYHA心功分级:Ⅱ级者15例,Ⅲ级者9例,Ⅳ级者6例。入院心电图明确诊断为快室率房颤动,心室率为(149-187)次/min,平均(168±19)次/min。

1.2 方法 诊断明确后应用监护仪密切监测,记录体重、心律、心率、血压情况。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液(法国赛诺菲公司,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首剂负荷量7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静脉注射10 min,继之以1.0-1.5 mg/min静脉滴注维持,以后依病情渐减量至0.5 mg/min。初次负荷量后控制不满意或心律失常仍然反复发作者,可每隔15-30 min再追加75 mg的静脉负荷量,10-30 min内注入,24 h静脉总量不大于800 mg。静脉使用时间最长为72 h,最短4 h,心率减慢后静脉应用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400-600 mg/d,以后依病情渐减量,过渡至仅用口服维持。在无脉性室速或室颤造成心跳骤停时立即予心肺复苏,应用肾上腺素、胺碘酮静脉注射配合直流电复律治疗[2]。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用药过程心室率、血压及心功能变化的情况;②药物不良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从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用药前后心率、血压比较用自身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后心室率、血压及心功能变化 30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作用迅速,所有患者随心室率控制,心功能均得到明显好转。见表1。

表1 30例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s)

表1 30例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s)

注:与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1 mmHg=0.133 kPa

时间 心率(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治疗前治疗后168±19 76±15*115±22.3 124±15.2**70.4±11.50 74.5±12.76

2.2 药物的不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血压较用药前下降约20%,经减慢滴速至0.5 mg/min后,血压回升并得以稳定;1例患者出现长R-R间期,最长达1.9 s,经减量滴注至0.5 mg/min后长R-R间期消失;2例患者出现轻度局部静脉炎,给予改注射部位,局部予硫酸镁热湿敷,并在心室率下降后改口服维持,患者局部静脉炎消失。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心肌氧耗,严重心律失常者给予3-4 L流量吸氧。

3.2 心理护理 老年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进展快,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向其讲解积极乐观能提高疾病应激能力,预防疾病发作[3],耐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并针对患者不同性格、文化水平,指导其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3 观察心电监护变化 患者用药期间,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如注意Q-T间期与P-R间期,发现异常时立即做床边心电图,进一步诊断,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有文献[4]报导,服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服药期间,Q-T间期延长达到25%,须提高警惕,必要时停药。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长R-R间期,经调整用量后症状消失。

3.4 掌握电解质变化 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心率与心律,尤其是影响起搏点的自律性、传导性,因此,应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症状,定时抽血查电解质,注意维持血钾在4.0 mmol/L以上,观察心电图表现有无T波低平、U波出现等低钾特征,如低钾与Q-T间期延长并存时,及时报告医生,纠正电解质,避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组未发现明显血钾异常及相关表现。

3.5 预防肺部侵涧性病变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取有利于通气的体位。肺毒性是胺碘酮最严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7%-13%[1],用药期间认真观察患者的呼吸,对胸闷、咳嗽等症状与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相鉴别,定期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X线透视。本组无一例发生肺不良反应。

3.6 注意甲状腺功能障碍 胺碘酮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不良反应是甲状腺病变,且以甲状腺功能降低最常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可能发生轻度萎缩、纤维化,因而老年人对碘的耐受性较中青年差。因此,老年患者在应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变化,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胺碘酮的剂量,必要时停用胺碘酮治疗。本组患者无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

3.7 健康教育 低盐饮食是心衰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轻度心衰患者每日限盐6 g,指导患者食谱改进和摄盐计算方法,督促其执行,限制饮水一般不超过2 000 ml。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规律,适当锻炼,避免激动、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正确按医嘱使用抗心衰药及胺碘酮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告知并教会患者应急处理方法,备好速效救心丸等急救用药,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情况,告知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告知患者定期复诊,检查病情。

4 讨论

胺碘酮是碘化苯并呋喃衍生物,对钾离子复极化电流有阻滞作用,因此能通过增加折返的波长而抑制或者终止室速[1]。急危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或缺血,常伴发心肌细胞电生理不稳定和心肌收缩力降低,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需要尽快治疗心律失常而又不会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由于静脉应用胺碘酮起效快,可有效控制心室率,负性肌力作用小,所以成为该类患者首选用药,已研究证实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不增加基础心脏病病死率[5]。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旁道前向及逆向ERP延长,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胺碘酮后无加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故可用于任何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

胺碘酮不良反应还包括消化系统症状(恶心、食欲下降、便秘等)、神经系统异常(共济失调)、视觉变化(角膜沉着、光晕、视神经炎)、心脏不良反应(心动过缓、Q间期延长)、局部静脉炎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求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工作认真细致,注意观察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向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疾病知识宣教,重视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停止用药。本组患者出现1例血压下降,1例出现长R-R间期,2例出现局部静脉炎,经报告医生调整剂量或改口服用药,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本组病例用药后心率与用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期间未出现心功能恶化现象,因此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1] 陈明龙.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5(3):351-356.

[2] 朱 俊.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6):559.

[3] 王国荣,曹癸兰,曹 青,等.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68.

[4] 邵剑明.胺碘酮的临床副作用及其防治[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2):84.

[5] 王 平,邓爱华.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2007,18(3):24-25.

[6] 邓 斌,陈妙茹,刘 明,等.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理上房颤动心室率即时疗效与安全性的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2):658-659.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室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