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口语中“沉默期”语言现象的原因探讨

2010-06-28李丽娜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

李丽娜

摘要: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申都有一个类似儿童母语习得的“沉默期”,本文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学和心理学把产生这一“沉默期”的原因归纳为:输入的弊端、词汇量的不足、情感屏障及文化纳差异。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沉默期;原因

“沉默期”是语言学家Kmshen(1985)在他的输入假说中提出的。他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

为了深入探讨造成大学生口语交流中沉默的原因,我校2008级非英语专业二年级8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口语中“沉默期”现象调查,本调查的形式以对学生英语的口语测试和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对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在第一学期期末。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问卷共七个问题,整个过程用时35分钟。本次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08份。访谈的对象为8位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他们的教学经历从2年到30年不等。调查结果表明:输入的弊端、词汇质与量的不足、情感屏障及文化的差异是其英语口语“沉默期”的主要原因。

一、输入的弊端

根据Krashen输入假说,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最优化的语言知识至关重要,然而本次调查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出实验对象的英语口语在输入阶段就存在着严重问题。

1输入方式的局限

语言输入方式有两种即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者口语水平地道程度主要取决于以真实语言材料为主的听力输入量的大小,周卫京研究发现听觉输入对口语流利度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听力输入对语音语调的感觉有着重要的作用:发音影响语法和词义;重音影响句子的意思,语调影响句子的理解。其次,听力输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精确辨音能力是模仿的基础。精确的辨音能力是靠学生自己听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再者,听力输入可以使学生迅速地建立语言的音、义之间的联系。我国的中学乃至大学英语教学中多以阅读视觉输入为主,听觉输入为辅,统计结果显示,75%的学生听力输入的不足。听力输人的不足,极易导致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迟钝,因而在口语交流中常常听不懂,说不出。

2缺乏词块意识

“词块”(1exical chunk)指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既包括短语动词、复合词、固定搭配、成语、惯用语等相对固定的组合,也包括其一边或两边可以打开的短语框架和句子框架。语言学家通过对语料库的研究,发现词块在自然语言的真实交际中占90%的比例,Sketan指出。以语块为单位的编码形式可以帮助交际者在使用时从记忆库中及时提取现成的作为整体的词汇短语。最大限度地降低编码成本。因此词汇组块在学习和应用时快捷方便、准确流利。是一种理想的二语词汇习得方式。

二输出的匮乏

Swain的研究表明,尽管理解性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不会导致语言提高。学习者要提高语言能力,必须有意识地运用语言进行可理解性输出。

目前鉴于师资、课时等各方面的问題,有些学校更采用大班授课,学生济济一堂,学生连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大学英语课堂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和参加者;教师可以随时休整自己的话语,而学习者则没有被给予这样的机会:教师话语占去了70%以上的时间。另外,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大多局限于问答形式,而这种问题往往是封闭式的,并会由于课时安排等原因不能给予学习者足够的反应时间。学生口语输出的准备不充足,其输出质量便无法保证。

三、词汇量与质的不足

英语口语表现水准高低关键在于学习者用口头表达的词汇量的大小。本次调查表明词汇问题是制约学习者口语能力提高的“瓶颈”所在。中学阶段学生没有利用机械记忆能力强的特点,掌握大量的词汇。大学里一下子要掌握的词汇剧增,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又没有什么突破。依然是中学里死记硬背的老办法,结果收效甚微,任课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做苦思冥想状,因为他们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去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词汇习得的宽度或广度,以学习者认识了多少单词来衡量詞汇习得成功与否。怎样帮助学生记住大量的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其从深度上掌握大量词汇的真正意义,包括搭配意义、内涵意义等是一个更难的难题,而后者往往被很多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学生习得词汇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习得形式,即拼写和发音的习得。这一阶段的词汇习得主要是记住单词的形式。寻找单词在母语中的对应意义,其它的词汇内容基本上无闲顾及。因此,词汇产出非常的笨拙,也很费时费力,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四、情感屏障

情感屏障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索引起的对语言或外语的阻力。Dulay指出当学习者处于新的语言中时,第一阻力来自于个人的情感状态和动机。

Ferris and Tagg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亚裔学生在班上沉默、害羞,不愿意回答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如等待时间,话语的不理解性等)、学生的性格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是造成学生沉默不语的主要原因。

五文化差异

Stauble认为二语学习过程受到学习周围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环境体现在对目的语文化不同程度的社会和心理距离,社会心理距离使语言的使用功能受限,也会令一些学习者产生陌生或对抗情绪。社会心理距离越大,学习的成功性就越小。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学生由于对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没有直接的感受,又缺乏语言环境。本次调查显示,65%的学生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认为英语口语没有实际的用途,他们对其难以产生强烈的兴趣。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英语课堂上就只应介绍、传播西方的语言与文化,至于中国的文化,是中文专业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讲授不感兴趣。他们中32%认为其会干扰正常的英语教学,79%是因为缺乏教材而无法为之。张为民曾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用英语陈述具有中国特色事物的能力做过测试,测试的题目涉及食物、民俗和历史名胜古迹三个方面。测试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超过一半的被测试者不能用英语完整地表达试卷上所列项目。

六、交际策略的误导

Coulter认为,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不足,使他们常借用各种策略,如简化、放弃、回避,从而满足了他们交际的需要。一方面这种交际的成功,使学习者认为只要不影响交际就没必要进一步发展了,于是成功的交际松懈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其英语口语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习得正确的语言规则或者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规则,为了避免错误,就会回避、放弃、简化这些规则,从而使其中介语言缺乏这些规则系统,长期的回避就产生僵化。

总之,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沉默期”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任课教师和学习者自己能够有针对性的认真分析、并采取合适的策略,不仅可以缩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沉默期”,还能使其成为语言大量输入、积聚和产出的关键期,最终使学生打破“沉默期”,达到进行英语语言交际的高峰期。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
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的小学英语口语纠错策略的研究
职高英语口语的学习策略及表达能力研究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浅谈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课堂词汇教学方式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促进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初探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