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 心灵释然

2010-06-28李晓飞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2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和谐

张 静 李晓飞

摘要: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安妮,普鲁的作品《船讯》深入表现了组芬兰独特的生态环境。并从历史、社会、工业化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生态危机、生态责任等问题。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解读,能够展现其蕴涵着的深刻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和谐

1978年,鲁克尔特在一篇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存批评实验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ecoeriticism)一词,明确提倡“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Gotfelty 2)。随后生态批评研究深入发展迅速成为90年代文学研究的显学。生态批评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来自世界范围的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批评家贝特在(大地之歌)里富有感召力地指出:“全球变暖,冰川和永久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过度捕捞,沙漠迅猛扩展……文艺批评怎么能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Bate 24)在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都应值得深入讨论。

《船讯》是《断背山》的作者安妮?普鲁的第三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倍受生活打击的中年男人找回自我,重新生活的故事,该小说获得了199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94年普利策小说奖。安妮·普鲁曾经就《断背山》这样回答过记者:“这小说源于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描写在特殊境遇地点生活的个体,当然,地点是首选的。”为了写《船讯》她曾经九次到纽芬兰做访问,对环境恶劣的纽芬兰岛包括礁石、风暴、冰山、海难等简洁有力的描写,无不透露出安妮,普鲁对环境的深度观察与热爱。《船讯》超越了普鲁对家庭、社会描写的囿限,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主题与生态批评的宗旨不谋而合。她在小说中指出人类和自然存在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人类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更可行、更优越的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理想生存方式。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船讯》进行解读并归纳总结出文中所反映的生态意识,这对当今社会会产生积极影响及警示。

一疏离自然摒弃幸福

奎尔是《船讯》的主人公,生活极其不如意,在一家三流小报当一名三流记者,拉扯两个孩子,忍受着妻子的不忠,突然有一天,妻子与情夫一起死于一场车祸,年迈的父母接受不了现实的打击,双双自杀身亡,报社此时也向他发出了解雇通知……奎尔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中不知何去何从。他过着脱离时代的生活,想“忽视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崩溃的政府、化学品泄露、瘟疫、经济衰退和濒临破产的银行,漂浮碎片,分解中的臭氧层”。(13)奎尔失意至极,根本无暇顾及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犹如他受伤的心灵。这正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心世界的和谐关系丧失殆尽的必然结果:人对自然的掠夺必然导致人对社会的掠夺、对土地和物质的占有欲的无限膨胀、它腐蚀人的心灵和品质,是罪恶之源”(21)。此时的他远离了大自然,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感受到自然赋予他的能量、自信。“他的思想翻腾而混乱,像漂人北极微光中的古代水手成为,海肺的那个难以名状的区域。迷雾下起伏着稀泥状的碎冰……”(3)。而且,奎尔不会游泳,怕水。不管父亲怎样训练呵斥他,都无济于事。奎尔尝够了“咸腥味和水草的滋味。”(2)此时的他仍然不愿与大自然亲近,不明白大自然是其幸福的源泉。即使是在他跟随姑妈去纽芬兰的船上,他的脸色也像“劣质的珍珠”(31)。另外,奎尔父母患病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居住的附近有一个发电站,他们受长期的辐射患上了癌症,生理上的病痛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宁愿放弃家人和亲人来逃避现实。此时的大自然对于他们而言是可怕的,不能融人其中的,他们感受不到自然寄予他们的正面力量,只是二味的感叹他们受到的伤害。

普鲁在小说中提及到石油工业及渔业在纽芬兰岛的惨淡的经营情况,海鸟及海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严重地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已经不再平衡,人们的生活陷入了物欲横流的时代,比利的话让人觉得痛心。他说:“现在,鱼都没有了,森林也被砍光了。毁掉了,败尽了!怪不得这里开始闹鬼了呢……每个人只顾自己,”人们以征服自然为荣,以征服自然取乐,而且越是难以征服的对象就越能给人征服的乐趣和荣耀,

作者用尖锐的语言表达了对现代工业将人异化现象的痛恨,所有科学技术的提高并没有给主人公带来快乐,相反有了很多顾虑,担心人类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心灵没有寄托的地方。正如利奥伯德指出:“人类只有获得真正解决污染、资源耗尽等难题的能力,进而真正重返与自然的和谐。那才是真正的文明与进步。”(Leopold 423)。生态文学致力于突显人类现存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致命缺陷,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工业和科技本身。它能促使人类思考和探寻发展工业和科技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开创一种全新的绿色工业和绿色科技。

二、內心挣扎接近自然

正当奎尔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所措时,他睿智坚强的姑妈出现了。她劝导奎尔要离开喧嚣的莫金伯格,回到最开始的祖先生活的地方。这有一种返祖的感觉,姑妈想回到自然,与自然亲近。忘掉俗世的纷扰与嘈杂,开始新的生活。她说:“上了年纪之后你发觉你出生的那个地方越来越强烈地牵扯着你。你应该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32)

当奎尔在海港发现一具尸体时,他吓的赶紧返回锚爪港。在途中,他驾驶他的那条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颠簸。由于没有在大风大浪中的航行经验,奎尔被海浪打到了海水里。此时的他挣扎着学会了游泳。同时,他发现一些古老的绳结也跟着解开了。他已经克服了他最大的心理恐惧——大海,他不再怕水,慢慢地接近自然,这时他感觉有些豁然开朗,慢慢的适应这多变的环境。随后杰克发现了他,将他救回。奎尔与韦苇感情加深的地方也是在大海边,他们互相吐露心声,虽然韦苇拒绝了奎尔的请求,但此时两人的关系已经升华。此时的大海也是平静的,波浪有节奏的拍打着沙滩,大家心里都有了一股温情,面对着大海,心灵也慢慢获得了解放,摆脱了以前的阴影和束缚。

当自然开始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时,人类自身也会因为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而感到羞愧与耻辱,他们不愿以牺牲自然、破坏生态平衡来换取物质的享受。相反,他们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慢慢地接近并欣赏自然的美丽。这是大多生态学者与作者所希望的人类接近自然的第一步。作者也是通过主人公的心情来表达自己对接近自然、融人自然的简单生活的追求。

三、回归自然收获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围人们的影响,奎尔在纽芬兰的生活过得舒适而愉悦,他已经喜欢上这个气候无常的地方,包括这里的海。这里的居民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他与社长杰克的儿子丹尼斯到新建的船坞时,他感觉周围的环境是那么的平静、安宁。他忍不住说“真安静啊,有大海呢”(116)。

大海让他有了力量,有了心灵的慰藉,他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的,是平等的。当奎尔和比利来到礁石丛中找寻东西的时候,奎尔在朦胧的夜色中看不清方向,即使睁大眼睛,也感到恐慌。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先是海盗的事情,他想着他们与自然做斗争,捕杀海豹,就感到惶恐不安。此时的他已经得到了心灵的解脱,感受自然带给他的美好。有了生活的力量和信心。内心也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平静。他对比利说:“大海就像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无法把目光从他身上挪开”。(200)他崇敬大海,喜欢看海浪打击岩石的壮观景象,他将认为大海是最宽阔最包容的。他因为那“震撼人心的景致而激动不巳”(236)。小兔也曾经对奎尔说:“爸爸,你是海水”(143)。在孩子的眼睛了,她的父亲有大海那样的气质和能量,让她感觉到安全,认为她自己的航船在爸爸的海洋里是不會颠簸的。

由一开始的怕水到最后由衷地把大海作为依靠,这其中的心理变化是巨大的,他已经从一个排斥自然倍受打击的失败者成长成为一个热爱自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成功者。这恰恰符合了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倡导的“生态自我”的理念。“生态自我”强调了人在走向自我成熟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即人类精神向非人类存在物以至自然整体认同的过程。(奈斯125)奎尔的成长历程无不和他所在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初对自然事物的惧怕到对自然的亲近,从工业化的城市伤痕累累地走出到回到自然环境恶劣却和谐的纽芬兰,他最终感受和领悟到自己生活的这个地方给予自己的精神满足,只有当奎尔意识到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和自己休戚相关时,即在达到一种生态自我境界时,他才变得真正成熟。

回归自然一直是生态文学永恒的主题。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看,这里奎尔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融入自然,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理解人类对生态危机的恐惧等更深的涵义。纽芬兰象征着淳朴自由的生活,主人公奎尔代表了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

四、结语

通过对《船讯》的生态主义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中所表达的对海洋和动植物生命等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与关爱,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自然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安妮?普鲁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生态主义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正如她自己所言:“自然与人物都是我故事的一部分,他们互相影响彼此”。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社会才会是一个人人所期望的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自然和谐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