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方施肥对油桐生长的影响试验

2010-06-20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油桐粗度试验区

刘 平

(南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河南 南阳 474550)

配方施肥对油桐生长的影响试验

刘 平

(南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河南 南阳 474550)

从2002年开始,经过5a的观察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0种施肥处理中筛选出年株施N肥2000g,分3、6、11月3次施完,结合11月深耕树盘株加施P肥500g视为最佳设计,其次是年株施N肥1000g,同样分3次施完,11月株加施P肥500g,效果极佳,达到了投资少、效益高的目的。

配方施肥;油桐;生长量

油桐属大戟科植物,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它与油茶、核桃、乌桖并称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种仁含油率高达70%,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用于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都是优良的干性油,有光泽,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根、叶、花又是很好的药材。

目前,桐油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仍属紧缺物资,且长期以来油桐生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致使油桐数量急剧下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源树种的重视,为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探讨了不同配方施肥及不同施肥时间对增产效果影响,为油桐管理的集约经营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点的选设

为摸清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效应,试验点设在内乡、西峡、镇平、桐柏、方城、淅川、唐河等县,共6hm2,属中龄结果成片桐林。

1.2 田间设计方法

本试验是以氮、磷为主的单因子试验,共设10种处理,每处理只计算主效应,不计连应,按田间试验设计的重复,随机、局部控制三原则,采取4次重复,一个完整的试验区共40个小区,每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随机排列,对照区作为1次处理参加比较,每处理按3行4株小区12株,边际植株不参加统计,以保证记录不受其它肥效的影响,在局部控制上力争作到区组内相对的一致性,重复间允许有最大的异质性。试验区排列设计如表1、表2、表3。

表1 试验区排列设计

表2 施肥时间、种类和方法

表3 施肥时间、种类和方法

通过以上施肥试验,结合观察、测量、记载,筛选最佳施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方施肥对油桐新梢粗度的影响

油桐结果有效枝粗的标准是在0.5cm以上,通过施肥新梢粗度全试区平均达到0.6cm。对照平均为0.351cm。根据处理间差异方差分析,统计测得F=1.52(F0.05=0.029,F0.01=0.039),可见差异显著,见表 4。

从表4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新梢粗度均显著优于对照;T、F 两处理都显著和极显著优于 H、A、G、E、D。

表4 各处理新梢粗度差异比较

2.2 施肥对产量的影响

油桐生长快,特别在成龄结果期内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适合其生长,但在长年失管、土壤板结的状况下,产量明显下降,根据4a的施肥试验,并结合垦复,试验林区林相迅速趋于整齐,生长健旺,产量大幅度增加。根据内乡县西庙岗王岈林场施肥试验区调查,试区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海拔350m,面积0.2hm2,坡向东南,土层深厚为黄粘壤土和片麻岩风化而成的主麻骨石土,pH值6~7,树龄8~10a,品种股瓜青占88.4%,五瓜桐占8.4%,叶里藏3.15%,林地长年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加强垦复。结合采取良种措施,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增加(见表5)。

表5 试验园各年度产量统计

经过历年的科学管理,每公顷产油1164kg。

试区各处理产量情况如表6。

全试区共480株,10种处理,其中经施肥处理的,施肥前平均株产4.11kg,施肥后平均株产11.1kg,提高170%。

根据各处理平均单株产量净增量看出,E处理:单株年施N肥2000g,分3次施,前两次施250g,冬垦施1500gN,加施500gP肥,施后产量净增402.36%,效果极其理想。

表6 各处理平均单株净增产统计 单位:kg

D处理:单株施N肥1000g,分3次施,前两次250g,11月施N肥500g,500gP肥,施后净增308.69%,其效果仅次于E处理,虽少N肥500g,其产量仍有显著的提高,属于投入少效益高的措施。

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施肥试验效果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7。

各处理产量差异比较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E处理极显著优于T、G、C、A、CK显著优于D、H、F;B处理极显著优于A、CK,显著优于G;D、H 处理显著优于CK;F、T、C、G、A 差异不显著,也不优于对照。

2.3 新梢生长与产量的关系

通过油桐施肥,新梢生长旺盛,枝条茂密,结果产量相应提高,由于新梢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不仅影响当年产量,特别与次年产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999年试验新梢平均粗0.599cm,2000年平均株产籽6.35kg,2000年施肥后新梢粗0.79cm,2001年产量达17.46kg,提高产量2倍以上,但新梢延长生长量与产量关系不十分密切。具体情况见表9。

表7 油桐施肥试区产量资料 单位:个

3 结论与讨论

油桐施肥试验,经2002~2005连续5a的定点、定株处理和观察,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根据产量统计分析和实地试验观察,10种施肥处理中筛选出:

(1)单株年施N肥2000g,分3次施,前两次施250g,冬垦施1500g,加施500gP肥,施后产量净提高402.36%,效果极其理想。

(2)单株施N肥1000g,分3次施,前两次250g,11月施N肥500g,加施500g P肥,施后净提高308.69%,虽效果次于E处理,但其产量仍有显著的提高,属一种投入少效益高的措施。

以上两种在生产中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3)由于各试验区环境条件、土壤肥力、品种质量和树龄大小的差异,各试区中除E和D处理外,尚有其它处理也很理想,这并非设计上的误差,在现有桐林中进行施肥试验是难以避免的后果,为今后再开展试验,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S794.3

A

1002-3356(2010)01-0004-03

2009-11-05

表8 各施肥处理产量差异比较

表9 施肥前后各处理新梢粗与产量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油桐粗度试验区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又见油桐林
樱花谷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结果母枝粗度对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南丰蜜桔结果母枝粗度≤2.5 mm果实品质最佳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