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0-06-18余建平

成才之路 2009年20期
关键词:鸦片思维能力教学法

余建平

优化教学过程,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本人从设问角度探究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师生共同合作,以教学内容中创设的问题为主线,精心的设问为核心,围绕提出的疑问,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内容是对问题情境的研究和创设,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当前重视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大背景下,问题教学法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空间。它为利用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解决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在那种引出多种假设、原理的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多,效果也比较明显,可操作性也很强,被广大师生所普遍接受。而对于注重对史实的理解、掌握和史料的分析、运用的历史学科,似乎无多大的用武之地。其实不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也使得问题教学法能够在历史等人文学科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一席之地。下面就本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一些实践和启示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全员参与,一起探讨解决所遇到的疑问,活跃思维,丰富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为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悬念。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中说明实施禁烟运动必要性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介绍时任太常寺少卿的许乃济上书道光皇帝奏折,即:“乾隆以前,海关则例,列入药材项下,每百斤税银三两,又分头银二两四钱五分。其后始有例禁。嘉庆初,食鸦片者罪止枷杖,今递加至徒流绞监候各重典,而食者愈众,几遍天下。乾隆以前鸦片入关纳税后,交付洋行兑换茶叶等货,今以功令森严,不敢公然易货,皆用银私售。嘉庆时每年约来数百箱,近年竟多至二万余箱,每箱百斤……岁售银一千数百万圆,每圆以库平七钱计算,岁耗银总在一千万两以上。夷商向携洋银至中国购货,沿海各省民用,颇资其利,近则夷商有私售鸦片价值,无庸挟赀洋银,遂有出而无入矣。”

接着老师补充:“为此,许乃济主张除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外,听任民间吸食鸦片,并提出‘内地得随处种植的建议,理由是‘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禁而。”

介绍了这段材料以后,老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材料认为造成白银“有出而无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主张怎样改变这种状况?(3)你认为许乃济的主张是否可行?为什么?

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容易回答。关键是第三个问题,同学们的意见就有了较大的分歧。其中一位学生说:“鸦片走私日益严重,主要是因为当时一些清朝官员收受了鸦片走私商人的贿赂。严禁鸦片只会使这些官员收受的贿赂更多,鸦片销售的价格更加昂贵,中国白银外流更加严重。这好像是洪水,只宜疏通,不宜封堵。我认为‘驰禁派的观点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另一位同学说:“既然在当时中国官方已有禁烟令的情况下,这些官员可以收受走私商人的贿赂,放任鸦片输入,怎么管得住他们不吸食鸦片呢?”又有一位同学说:“白银是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往国外的,是非法的,而不是正常的贸易逆差。如果不禁止鸦片走私,任其泛滥,中国的‘贸易逆差'才会越来越大,白银的外流才会越来越严重。”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驰禁派”是站不住脚的。然后,老师说:“大家知道鸦片是一种精神毒品,久吸上瘾。要是真正让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话,人们就会把鸦片当饭吃(鲁迅先生《电的利弊》一文中所说的:“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看教材中的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的奏折。”(教材中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奏折指出:若任由鸦片泛滥,“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馀年後,岂唯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并指出:在1837年7月到1838年6月这短短的一年内,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了60℅,即340万英镑,正常商品输入220万英镑;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中国入超250万英镑。可是,按照正常的商品贸易,中国不但没有入超,还出超30万英镑。这就是说,鸦片的输入是造成中英贸易中国入超白银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当时的情形是,禁烟运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场爱国之举,主张禁烟的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其次,“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维含量,并且要有一定的梯度。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文革”后,我国政治、经济出现徘徊局面的根源是什么?(长期以来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2)这一根源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有什么历史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回答)这样,问题环环紧扣,学生就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进入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次,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最终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应该只限定一个死板的答案,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正确或完全不符合老师既定的答案要求,老师也不可以一棍子打死,而要因势利导,旁敲侧击,给予一定的启发,让他们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或者按照学生的错误答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荒唐或不符逻辑的结论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不但学生参与意识会大大提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解决的问题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解决的过程本身就无形中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的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问题教学法旨在培养能力,提高课效,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年尝试,认为问题教学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1)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有序设疑和提问,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教学法可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疑点问题,大大激发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思考、分析、答疑等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优选”,问题教学法对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颇有现实意义。

(兰溪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鸦片思维能力教学法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