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2010-06-15朱建中周兆新李志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显著性家属

朱建中 张 恒 周兆新 李志佳

众多研究报道[1-2],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给家属带来巨大的影响(孤独、困惑、应激),使家属因疾病遭受痛苦、忧虑、悲哀、社会隔离等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同时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回归社会的机率和社会功能等康复指标。因而,如何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以及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开放式管理模式渐渐被众多医院所采纳,已有研究报道开放式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3],但关于该模式对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在国内还鲜见报道。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不同模式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于 2008年 6月~ 2009年 6月在我院开放病区及封闭病区住院的患者。患者入组标准:①年龄18~ 60岁;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③首次发作,首次住院;④入组患者家属鉴定同意书,并同意接受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 )口服治疗;⑤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选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开放组及封闭组各 40例,开放组因药物副反应及家庭因素等脱落 3例,实际完成 37例,其中男 19例,女 18例,平均年龄38.25± 11.42岁 ,病程 3月~2年 ,平均病程 15.63± 10.26月,入组前 BPRS评分 38.89±12.35分;封闭组脱落 5例,脱落原因同上,实际完成 35例,其中男 18例,女 17例,平均年龄 40.51± 10.72岁,病程 5月~2.1年,平均病程 17.93±11.25月,入组前 BPRS评分 40.23±11.65分;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配对患者家属入组标准:①年龄 18~ 60岁;②为患者的亲密家属,即患者生病前共同生活的父母、配偶、子女等;③家属本人鉴定知情同意书;④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符合标准的家属分别与相应患者配对,开放组家属男 15例,女 22例 ,其中父亲 10例 ,母亲 18例 ,配偶 4例,子女 5例;平均年龄 40.52±15.48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 10例,高中 12例,初中 13例,小学 2例;封闭组家属男 13例,女 22例,其中父亲 8例,母亲 15例 ,配偶 6例 ,子女 6例,平均年龄 38.75±14.88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 8例,高中 10例,初中 12例,小学 5例。两组家属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均>0.05),同样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均给与利培酮起始剂量 0.5~ 1mg/d治疗 ,根据病情调整剂量,2周内加之治疗量 4~6mg/d,疗程中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可加用苯海索,睡眠不佳者给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症处理。

1.2.2 干预方法 开放组病区为家庭化设置,由家属陪护下实施康复活动,并对其家属进行一定的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此项目由主管医生完成,系统地向患者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的作用、副作用、维持治疗的必要性、家庭环境对疾病的影响、预防复发的措施、家属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患者等心理卫生知识。每周 1次,每次 40分钟;②心理干预:主要采用综合性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等,内容以理解、尊重、温暖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的家属,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对家属存在的错误认识或对该病不利应对模式给与纠正和指导,针对患者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召集家庭成员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家庭支持系统,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根据患者家属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每周 1次,每次 60~90分钟,由病房主治医师完成;③采取集会形式 ,对家属的疑惑给与相应的疏导和解释,并鼓励患者家属间互相交流体会。每2周 1次,每次 30分钟,由主管医生完成。封闭组则给与常规治疗模式,规定家属每周探望 1次,对相关问题给与解释。

1.2.3 评定方法 所使用的量表包括: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4]:主要用于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由 90个项目组成,分为从“没有症状”到“严重”,采用 1~ 5分进行评定,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 9个因子;②焦虑自评量表(SAS)[4]:该量表共含有20个项目,采用 1~ 4级评分,1分=无或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评定时间跨度为现在或者过去 1周,用于评定被试者有无焦虑以及焦虑的水平;③抑郁自评量表(SDS)[4]:该量表由 20个条目组成,按 1~ 4级评分,1分=无或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评定时间跨度为现在或者过去 1周,用于评定被试者有无抑郁以及抑郁的水平;④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4]:该量表由 18个项目组成,采用 1~7级评分。采用以上量表分别在入组前及干预 6周末评定 1次。

1.3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i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在不同管理模式下治疗 6周后 SCL-90评分比较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家属在入组前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 9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4],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6周末时,两组患者家属的 SCL-90各因子分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在开放式管理模式下,患者家属 SCL-90评分较封闭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方面(P<0.01),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家属 SCL-90评分比较及与常模比较(±s)

表 1 两组患者家属 SCL-90评分比较及与常模比较(±s)

注:与国内常模相比较:*P<0.05,P<0.01;** P<0.01);同内前后相比较:#P<0.05,## P<0.01;组间同期相比较:△P<0.05,下同

开放组(n=37)封闭组(n=35)项 目 常 模 入组前 6周末 入组前 6周末躯体化 1.35±0.23 2.13±0.20* 1.48±0.14##△ 2.20±0.18* 1.78±0.19#强 迫 1.59± 0.25 2.11± 0.16* 1.70± 0.23## 2.08± 0.15* 1.92± 0.14#人际关系敏感 1.62±0.22 2.05±0.22* 1.70±0.18##△ 2.10±0.21* 1.90±0.12#抑 郁 1.50±0.16 2.20±0.13* 1.48±0.28##△ 2.23±0.12* 1.96±0.11#焦 虑 1.33±0.16 2.15±0.37* 1.47±0.22##△ 2.18±0.34* 1.86±0.32#敌 对 1.44± 0.26 1.88± 0.39* 1.43± 0.21# 1.82± 0.34* 1.78± 0.32#恐 怖 1.20± 0.14 1.82± 0.23* 1.22± 0.10# 1.84± 0.22* 1.52± 0.21#偏 执 1.28± 0.16 1.89± 0.11* 1.31± 0.11# 1.92± 0.10* 1.68± 0.12#精神病性 1.27± 0.17 1.70± 0.24* 1.26± 0.18# 1.72± 0.25* 1.45± 0.21#

2.2 两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现状以及在不同管理模式下治疗 6周后 SAS、SDS评分比较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家属的 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4],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 <0.05)。 6周末时,在开放式管理模式下,患者家属的SDS、SAS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封闭组患者家属各项评分较入组有明显差异性(P均 <0.05),两组间相比较,开放组 SDS、SAS评分较封闭性改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见表 2。

表 2 患者家属入组前 SAS、SDS评分与常模及 6周末评分比较(±s)

表 2 患者家属入组前 SAS、SDS评分与常模及 6周末评分比较(±s)

开放组(n=37)封闭组(n=35)项 目 常 模 入组前 6周末 入组前 6周末SAS 41.90± 2.60 53.96± 2.09** 42.12± 1.73## △ 54.13± 2.12* 48.23± 1.23#SDS 41.40± 1.83 61.49± 1.12** 42.37± 1.76## 62.37± 1.42* 52.28± 3.12#

2.3 两组患者治疗 6周后 BPRS评分比较 开放组利培酮平均剂量为 3.88±0.56mg/d,封闭组利培酮平均剂量为 4.02±0.76mg/d,两组间相比较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 6周末,BPRS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下降(P均 <0.01),但开放组 BPRS评分较封闭组改善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 6周末 BPRS评分比较(±s)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 6周末 BPRS评分比较(±s)

注:同内比较,*P<0.01;组间相比较,△P<0.05

开 放 组封 闭 组项 目 入组前 6周末 入组前 6周末BPRS 38.89± 12.35 20.13± 10.11* △ 40.23± 11.65 29.58± 11.23*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趋向和衰退的可能,而患者家属担负着患者的主要生活照顾者、密切接触者和经济负担者等多种重要角色,而且亲属患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使得患者家属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当中,容易使人出现焦虑、恐怖、抑郁等,使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生活功能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前两组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分、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或P<0.01),尤其表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分方面,与有关报道结果相符[5]。造成此种结果可能的因素有家属对精神疾病及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社会上周围群体对疾病的歧视,家属承担照料者或经济负担者等角色,种种原因均有可能使家属出现对疾病的恐惧,对将来生活的焦虑抑郁等,众多研究均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6]。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观察,显示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在随着患者疾病的改善均有明显改善,但在开放模式下的患者家属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封闭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开放式病房管理中医务工作者、家属、患者融为一体,能随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医务人员可通过家属的支持更全面的了解病情,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其优势还在于: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随时可以得到医生的咨询,及时排除心理困扰;②通过病区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有了一定的精神病常识,改善了服药、疾病等不正确的态度 ,掌握了一些服药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主观性;③通过一些综合性心理治疗及集会等形式,消除了在封闭病房中那种被关锁、禁闭的感觉,在治疗过程中注入了人文关怀理念,患者及家属的权利和人格得到较充分的尊重,使患者“病”的角色得以弱化。 Me-Farlane等[7]发现,病房里多个家庭参与的心理社会干预比单个家庭的更为有效。另一结果显示,接受同样药物 6周治疗以后,开放组 BPRS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改善,此点充分说明了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改善可反作用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此与有关报道相符[8]。

显而易见,开放式管理模式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提供了更多的心理支持,目前较为成熟的干预类型主要是心理教育式干预、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 3类[9],我们将 3类治疗在开放科综合运用,有利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也是当今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向。

[1]Magliano L,Fiorillo A,De Rosa C,et al.A Family burden and social network in schizophrenia vs physical diseases: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n Italian national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cl,2006,113(429):60-63

[2]Alejandra C,Jose G M.Burden of care in famili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6,15:719-724

[3]赵艳民,孙红玲,徐双娟.开放式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48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9,81-90

[5]冯慧,卢山.326例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7):707-708

[6]李延红,姜长春,辛刚,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555-558

[7]MeFarlane W R,Lukens E,Link B,et al.Multiple-family groups and psychoedu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Arch Gen Psychiatry,2005,52:679-687

[8]李田妹,颜成裕,唐旭,等.早期心理干预对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 SCL-90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5):513-515

[9]于文军,胡纪泽.住院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4):244-247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显著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