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静止状态下汽车火灾的现场勘察

2010-06-13崔昌新

科学之友 2010年19期
关键词:桑塔纳熔融雪铁龙

崔昌新

(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 太原 030024)

2005年6月9日零时50分,太原市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位于太原市解放南路298号院的汽车修理厂内汽车着火。太原市消防支队迅速调集二中队、五中队5辆消防车赶赴现场。经过1个小时的扑救,将火灾扑灭,保住了院内停放的10辆汽车。

火灾扑灭后,太原市消防支队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迅速对火灾现场进行了勘查。

1 基本情况

太原市解放南路298号院临街,呈“]”形,东、南、北三面是围墙,西面临街。该院是一间汽车修理厂,无正规手续。东端是一个一层平房,内部南端分隔成二层。与平房相连的是一个等高的简易棚,西端是一个二层楼,中间是由南北围墙形成的通道。在简易棚下及沿南北墙停放有十几辆待修汽车。

此次火灾烧毁了3辆汽车——分别是奥迪汽车、东风雪铁龙汽车、桑塔纳汽车见图1。

图1 3辆烧毁的汽车

2 调查询问

(1)经广泛调查询问,在厂内住宿的员工,在晚上10时许就下班了,所有员工回家或在厂内宿舍休息,没人加班修理汽车。经过对所有在厂的人证言的相互印证,可以证明。因此可以排除修理工在修理汽车时,因违章操作引起着火。

(2)烧毁的3辆汽车位于修理厂的内部,从大门到这3辆汽车之间还有8辆汽车沿南北墙停放,并未着火;大门在晚上10时许关闭后未再打开,且在大门及南北墙上未发现有攀爬的痕迹;并且在着火汽车内及车体表面没有发现液体燃烧流淌的痕迹,车轿内也没有可疑物品,因此基本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

(3)烧毁的3辆汽车,奥迪汽车是当天下午6时许送来的,维修部位是汽车左前门处的擦痕,尚未处理;东风雪铁龙汽车和桑塔纳汽车是在半个月前因发生碰撞需要大修送来的,已经基本修好,还需进一步调试。

3 现场勘察

在火灾扑灭后,修理厂工人已经将汽车挪动,除奥迪汽车外,东风雪铁龙汽车和桑塔纳汽车并不在原始的位置,东风雪铁龙汽车被挪至奥迪汽车西北方向,距离4 m;桑塔纳汽车被挪至东端的一层平房内。

经询问修理工、观察地面的燃烧痕迹,在火灾发生前3辆汽车的位置关系是:奥迪汽车靠南墙停放,头东尾西;东风雪铁龙汽车与奥迪汽车并排停放,间距80 cm,头西尾东;桑塔纳汽车停放在东风雪铁龙汽车的东侧,间距50 cm,头东尾西,车尾距离东风雪铁龙车头120 cm。

3.1 初步勘查

奥迪汽车处除后备箱右侧部分残留,其余全部烧毁;东风雪铁龙汽车全部烧毁;桑塔纳汽车从前排座位向前保留,后部烧毁。从烧毁程度上分析,东风雪铁龙汽车最严重,全车烧毁;奥迪汽车右后侧残留、桑塔纳汽车后部烧毁,好像是东风雪铁龙汽车最先着火的,但是经过仔细勘查现场发现:

(1)桑塔纳汽车仅后部被烧,右后部较左后部烧损严重,说明火势是从右后方向其他部位蔓延的。

(2)东风雪铁龙汽车前轮胎完全烧毁,轮毂整体保留;左右前门下方的衬板从西向东分别残留80 cm和90 cm;后轮胎全部烧毁,轮毂内侧熔融,左后轮毂较右后轮毂熔融严重。以上痕迹显示火势由该车左后侧向前部和右侧蔓延。

(3)奥迪汽车左后尾灯烧毁,右后尾灯残留;后窗玻璃成片状掉落,侧窗玻璃及挡风玻璃熔融掉落;前后轮胎烧毁,后轮毂保留,左前轮毂内侧熔融,外侧保留原形状,左前轮毂上部受火烧呈白色,右前轮毂内侧熔融,外侧保留原形状。以上痕迹显示火势是由该车左前侧向右侧及后部蔓延。

在3辆车的地面上,未发现有异常的燃烧痕迹和物质。综合上述燃烧痕迹的情况,分析认定此次火灾是由奥迪汽车的机舱部位先着火,然后向东风雪铁龙汽车、桑塔纳汽车蔓延的。

3.2 细项勘查

奥迪汽车左侧保险杠支撑前端熔融,右侧保险杠支撑基本保留原形状;发动机左前侧的发电机基本保留原形状,仅后部部分熔融;发动机火花塞外层保护烧毁,露出铜制线圈;发动机左侧缸体熔融,且后部较前部烧毁严重,发动机右侧保留;发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铁制隔层左端受火烧呈现白色,右端附着有烟迹;刹车泵前端上部受火烧呈现白色斑点;蓄电池左侧正极端子受火烧左侧部分剥落,且端子下方的蓄电池外壳部分剥落,蓄电池右侧基本保留原形状;左侧避震的左侧线束后部较前部烧毁严重。以上痕迹显示起火部位在奥迪汽车发动机和蓄电池左侧、刹车泵前、左避震器右侧。

图2 奥迪汽车的发动机室

3.3 专项勘查

蓄电池正极引出的电源线分别在距正极端子6 cm、10 cm处熔断,中间熔断的部分与铁制隔板熔融在一起;从正极端子处引出多股铜制导线在距端子18 cm处熔断。

将上述导线及铁制隔板提取后送公安部消防局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蓄电池正极至中央接线盒的电源线与其前方铁制隔板上的熔痕为电热作用形成的熔痕,与蓄电池正极相连的多股铜导线上的熔痕为一次短路熔痕。

图3 与隔板熔融在一起的电源线和多股铜导线

综合上述情况,认定此次火灾原因为奥迪汽车蓄电池正极至中央接线盒的电源线及与蓄电池正极相连的多股铜导线分别发生电热及一次短路后引起着火。

4 经验及教训

(1)此次火灾发生后,由于修理厂的员工缺乏必要灭火常识,不会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等灭火设备,没有自行扑救火灾,导致火灾的蔓延扩大。因此必须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灭火常识,遇到火灾时不会惊慌失措,而会将火灾控制在初期阶段。

(2)车辆停放的位置必须合理,汽车之间必须留出足够的间距,防止因一辆汽车着火后又蔓延至相邻汽车,造成火势的扩大。

(3)汽车一般不要进行改装,如需要时要在厂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破坏汽车的结构和电气设备的完整性。此次火灾就是因为擅自连接电器设备,在蓄电池上接电后破坏了全车电路的完整性,导致电路发生故障引起的。

5 体会

一般来说,汽车发生火灾时不是处于行驶状态就是处于静止状态,本案中的汽车均处于静止状态。对于静止状态下的汽车发生火灾,在调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在汽车火灾调查中,调查人员应当在接警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工作中,目击者可能直接提供出起火部位。因此当接到汽车火灾报警后,火灾调查人员应当及时赶赴现场,避免因目击证人的离开而影响勘查工作。

(2)汽车在静止状态下起火,因无人看管,发生着火时可能火势已经很大了,如果没有目击者能准确地指认最先起火的汽车或目击者与燃烧汽车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时,需要通过现场勘察确定起火部位、起火点。特别是在对多辆汽车着火的现场进行勘查时,要对每一辆受到火灾波及的汽车进行现场勘验。通过每一辆汽车的燃烧痕迹来证明它与相邻的汽车在火灾过程中的关系,是它烧其他车辆还是被其他车辆烧,从而相互印证,找出最先起火的汽车,为下一步认定起火原因做好准备。在此次火灾调查中,就因为汽车挪动后,造成3辆汽车的相互位置关系混乱,对快速认定起火原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对于静止状态下的汽车发生火灾,应对汽车周围进行勘查,注意搜寻有无可以盛装液体的容器;同时对汽车内部勘查,注意汽车门窗玻璃是机械力造成的炸裂,还是明火燃烧造成的炸裂,注意发现车轿内有无异物,如石块等。

(4)在对汽车火灾现场进行勘察时,尽可能在原始位置勘查。汽车着火后,其电器设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电气线路发生脆化,非常容易脱落、断裂。因此挪动汽车,就会带来部分痕迹物证变化、缺失的风险。所以,在调查中除非是工作需要,一般要在勘查结束后再将汽车挪至安全地点。如确实是现场环境不允许,也应当对现场进行初步勘查后采取整体搬运的方式来挪动汽车,同时应对汽车底部的燃烧痕迹与地面的燃烧痕迹及遗留物加以比较,并将遗留在地面的残骸尽可能全部提取。

(5)注意区别汽车底部形成的低位燃烧痕迹。汽车火灾现场,有些低位燃烧痕迹,不能作为认定起火点的证据。因为它的形成是火灾过程中受火灾作用使供油系统某一部位被烧,使燃料泄漏滴落或车上如尼龙、泡沫聚苯乙烯等绝缘材料被加热熔化、流淌形成的低点,这种痕迹应当注意鉴别,不能误认为是放火者用助燃剂放火后形成的低位流淌痕迹。

(6)在认定起火部位是驾驶室内或发动机室内,调查的内容要有所区别:①对驾驶室内发生火灾,主要获取引燃起火特征的根据。因驾驶室内装修材料、座椅、衬套等可燃物集中,引燃的火种多数属于烟头等火种。碳化区多形成在底部,并以此为中心向上蔓延的燃烧痕迹。其次,在车窗玻璃内侧、驾驶室顶部和内侧的衬套及装修物内侧均有烟熏痕迹。要根据车门玻璃炸裂形状、掉落位置、烟熏痕迹特征判断火源种类和起火特征,还可以通过金属被烧形成的颜色和颜色变化层次判定出温度变化梯度来确认高温区。但是起火部位在驾驶台处时,要注意判定起火点处的电器线路发生故障引起着火的可能。②起火部位在发动机室内的火灾,机盖内侧有烟机,局部受热部位变色,脱漆起泡与其他部位形成明显区别。电气配线、传动带等可燃物被烧轻重程度差别大。同时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改装的电器设备、电路,如果有改装,就应当对其详细分析,改装后是否对汽车发动机室内的整体性造成破坏,是否对汽车的电气线路电流等造成不平衡。

(7)汽车被烧形成的燃烧痕迹与其所在的局部环境中物体被烧痕迹,宏观地联系起来观察,确认汽车所在部位是中心现场,在汽车及物体上形成的燃烧痕迹应形成一个证据链锁。

[1]公安部消防局.火灾事故调查.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金河龙.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桑塔纳熔融雪铁龙
热塑性聚氨酯的多晶型结晶行为和多重熔融峰现象
U-Al合金燃料元件反应堆严重事故下熔融物迁移行为研究
危险废物等离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潜力
东风雪铁龙新C3-XR百年臻享版
Silent love 沉默的父爱
东风雪铁龙新C3-XR百年臻享版
东风雪铁龙云逸 青春派
勇敢的心 试驾东风雪铁龙首款SUV C3-XR
上海大众桑塔纳启动困难
桑塔纳3000车冷却液温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