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引诱剂与白僵菌联合使用防治烟草甲虫效果

2010-06-12张晓敏刘爱英

植物保护 2010年4期
关键词:醇化引诱剂孢子粉

邹 晓, 罗 力, 张晓敏, 施 鸣, 杨 辉, 刘爱英*

(1.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贵阳 550025; 2.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阳 550025;3.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 550004)

烟草甲虫(Lasiodermaserricorne)是取食调制后烟叶的主要害虫之一,它适应热带气候,为害加工过程中各种形态的烟草。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全国贮烟害虫的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每年因虫害引起的质(重)量损失率大约为1.64%[1]。由于国内烟草系统提出生产绿色烟草的目标,因此生物防治开始受到关注。在烟草甲虫的生物防治研究中,苏云金芽胞杆菌(Bt)对烟草甲有一定的杀虫活性,但效果并不理想[2]。生防真菌作为经过表皮入侵的杀虫剂有其他杀虫剂所不具备的优点,没有化学杀虫剂的残留毒害,也不像Bt农药必须经过昆虫口腔进入肠道才能发挥作用[3]。烟草甲虫的性引诱剂(主要成分为4,6-二甲基-7-羟基-3-壬酮)经常作为烟草仓库虫情监控的一种手段,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大量合成[4],从经济上为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室外也有一些白僵菌与性引诱剂联合防治的成功案例[5],但在烟仓或仓库条件下将真菌与主要害虫性引诱剂联合使用的报道不多见。本文用白僵菌结合烟甲性诱剂和甲虫发生规律在防治烟草甲方面做一些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为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鉴定保存,保藏号:GZUIFR-GL5。白僵菌孢子培养基:麸皮80%,米糠10%,酒糟壳5%,玉米粉5%,等质量水,灭菌备用。培养好的白僵菌,阴凉处风干,过150目标准筛获得孢子粉,孢子粉孢子含量约为4×1010个/g。

1.1.2 试验用虫

试验对象为烟草甲虫(Lasiodermaserricorne)。试验地点设在中烟公司贵阳卷烟厂南明区烟叶醇化库和贵阳卷烟厂技术中心仓库。

1.1.3 烟箱和诱芯

试验所用烟箱为200 kg装烟叶的纸箱。烟草甲虫诱芯片剂由武汉东昌仓储技术有限公司出品,质量分数小于10%。

1.1.4 检测用水盆

清水装至水盆2/3处,水表面悬浮两层纱布,使其吸水并浮于液面,烟草甲虫能够在其上爬行而不至于溺水,同时有利于观察白僵菌产孢。

1.2 方法

1.2.1 贵阳地区烟草甲虫发生规律调查

采用诱捕器调查成虫虫口情况,打开烟包对幼虫虫情进行观察[6]。

1.2.2 烟箱内施菌

烟箱中的一侧放置一些烟叶(2 kg左右),用单层医用纱布包裹白僵菌孢子粉,以一小木棍轻轻敲打,使孢子逸散,在烟叶下部的烟箱侧壁上贴2枚烟草甲虫的性外信息素诱芯,再在烟箱内的另一侧放入一盆具纱布的清水。

1.2.3 烟草甲虫带菌扩散能力的检测

采用相同规格的烟箱,方法如1.2.2,不同之处在于不施加孢子粉。空白对照,在其他仓库的烟箱中只放置清水盆,无诱芯和孢子粉。为避免人为活动带菌,试验人员分组并在不同的仓库进行试验。

1.2.4 白僵菌致死甲虫的检测

甲虫尸体变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球孢白僵菌的产孢结构计为由白僵菌感染致死的甲虫。虫口死亡率为白僵菌感染致死的甲虫占检测总死虫数量的百分比。

1.2.5 试验设计

图1中黑色部分为加有孢子粉的纸箱。每个仓库孢子粉施用量都为5 g,1号库施用孢子粉烟箱编号为E;2号库施用的孢子粉烟箱为B、C各2.5 g;3号库施用孢子粉的烟箱为 A、B、C、D(每箱用1.25 g)。对照库烟箱位置只放在仓库中的A、B两处。

1.2.6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非参数卡方检验分析。

图1 醇化库内白僵菌粉与性诱剂使用位置示意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仓库中各点白僵菌致死情况

表1中白僵菌对烟草甲虫的致死率多在20%~30%,最高达61% 最低为0。在全部烟草甲虫虫尸中,可分为几种死亡类型,自然死亡、白僵菌感染致死、白僵菌感染和其他因素混合致死、其他因素致死。在试验中检测的只是白僵菌感染致死的数值指标,对于其他可能的烟草甲致死指标未进行检测,但也不能排除白僵菌在其中的作用。有文献[6-7]记载白僵菌和化学农药共同防治害虫有协同增效作用,白僵菌与其他烟草甲致死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即直接致死和其他因素死亡之间的灰度区应进一步研究。另外在对照库同样检测到白僵菌致死的甲虫,一方面说明烟草甲跨库扩散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烟草甲自带病原。在离试验地点较远的贵阳卷烟厂技术中心仓库,用相同方法未检测到白僵菌感染;同样在醇化车间未施菌的密封烟箱内收集烟草甲虫尸保湿培养也未检测到白僵菌,排除了烟草甲自带病原白僵菌的可能。

表1 白僵菌致死烟草甲占总死虫数的百分比1) %

表2是对表1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分析方式,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分析全部取样点时,各样本点的烟草甲死亡率差异均极显著,且每个仓库都有一个最高值(见表1)。经过对仓库实地调查发现,死亡率最高的样本点都是在窗子附近,透光性较好。在以往的虫情调查时,也发现过烟草甲盛发时在窗子上群集的现象。烟草甲的正趋光行为造成了在试验分析中的差异显著性,为了排除光线因素干扰而去除最高值进行分析。在表2中去除最高值后分析结果显示为不同剂量和不同施药方式对烟草甲虫的致死效果差异不显著。剂量差异不显著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各施菌点白僵菌的密度太大超过了浓度引起差异的上限所致。

表2 表1中数据的非参数卡方检验分析1)

3 讨论

在贵阳地区烟草甲虫一年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8月下旬出现,8月上旬至10月底为发生高峰期,有世代重叠现象。在醇化仓库人工加温加湿的条件下,常年均可观测到活动的烟草甲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近些年烟草甲抗药性逐年累积增加,导致化学用药量越来越大,需要开发新的防治方法。在开展生物防治过程中,考虑到烟叶生产贮存的工艺特点不利于直接添加生物农药,采取结合烟草甲发生规律、行为和生防制剂的方法可行性更好一些。

另外白僵菌与性引诱剂联合使用防治害虫已有报道[5],是一个从实验室研究走向田间应用的实例。采用这种办法在仓库这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环境防治害虫,相比于田间可控因素多,如果方法合适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在应用白僵菌和性诱剂防治烟草甲的过程中,由于白僵菌侵染对湿度依赖大。而在烟草醇化过程中的防霉、防虫工作要求湿度不能太高,这就需要菌株在低湿度下能够侵染寄主昆虫,因此应加强菌种的选育工作。在试验中作者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即在局部小环境高湿处理,既增加白僵菌感染成功率又不必提高仓库湿度。

根据对表2的分析,在防治中施用菌剂的方法可以简化,一个仓库有一个或两个施药点即可。利用甲虫种群自身扩散习性就可以将菌剂散布到整个仓库里甚至扩散到别的仓库。在诱虫过程中可结合甲虫行为采取多种方法。如烟草甲喜欢取食含糖量高的优质烟叶、可以在诱捕环境中放置少量的优质烟叶延长甲虫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侵染概率。另外对烟草甲的行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感染白僵菌后其在趋性方面的变化对防治有重要意义。

[1]宋纪真,周汉平,奚家勤,等.烟草甲虫为害损失调查[J].烟草科技,2006(7):56-59.

[2]齐绪峰,宋纪真,谢剑平,等.贮烟仓库中苏云金芽胞杆菌对烟草甲的杀灭活性[J].烟草科技,2006(5):57-59.

[3]邹晓,张晓敏,杨辉,等.4种虫生真菌对烟草甲虫的侵染致死效果[J].植物保护,2008,34(2):40-43.

[4]古昆,李鲜,陈静波,等.烟草甲虫性信息素(7S)-(-)-4,6-二甲基-7-羟基-3-壬酮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J].应用化学,2001,18(8):662-663.

[5]刘云鹏,夏成润,王四宝,等.球孢白僵菌无纺布菌剂与引诱剂联合防治松褐天牛初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4):415-418.

[6]钟文坚,李小兰,马永瑾,等.烟草甲虫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3(6):48-50.

[7]陈斌,冯明光.两种杀虫真菌制剂与低用量吡虫啉对温室粉虱的协同防效 评价 [J].应用生 态 学 报,2003,14(11):1934-1938.

[8]王滨,李农昌,樊美珍,等.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3):15-18.

猜你喜欢

醇化引诱剂孢子粉
复烤片烟在不同醇化环境中的质量变化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云南复烤烟叶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种群分析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气调贮存技术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造纸法烟草薄片浓缩液的醇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