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未病”诊断的初步研究*——背部肌肉疲劳的红外热像图分析

2010-06-11李顺月宋晓晶陈冰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肌肉疲劳正常人平均温度

李顺月,张 栋,宋晓晶,陈冰俊

(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070)

肌肉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和紧张状态,会导致肌肉挛缩、血液循环障碍、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自觉乏力、肌肉酸楚、疼痛等肌肉疲劳的一系列症状,当没有其他疾病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时,这种肌肉疲劳的状态可以归于亚健康范畴。亚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状态,与中医学的“未病”理念可以等同,对于“未病”的诊断目前还缺乏客观的依据。本研究科室以往在对正常人背部温度分布特点的研究基础上[1],又对将亚健康人员背部温度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红外热像图观察和温度值的定量化分析,为背部肌肉疲劳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使用VARIOSCAN 3021-ST型红外热像仪(德国InfraTec公司产),温度分辨力为0.03℃,空间分辨角为1.5mrad,图像分辨率为360×240,IRBIS2.2热像图处理程序进行热像图的储像、存盘、有关温度数据的提取以及图像的处理。

1.2 受试对象

颈肩肌群、背腰肌群疲劳的亚健康人员共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龄分布为30岁~60岁。

纳入标准:(1)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肌肉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2)全身乏力;(3)肌肉酸楚、疼痛,活动时更甚;(4)相关关节拘紧,僵硬;(5)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检测前,受试者安静15min~20min,待呼吸(约20次/min)、心率(约 70~90次/min)平稳、无出汗状态下开始检测,每人测试1次。

1.3 检测环境

本试验是在室温27℃ ~29℃,相对湿度在60%~70%范围内完成。检测是在无阳光直射、无红外辐射存在、室内外通风隔绝的屏蔽室内进行。

1.4 检测过程

受试者脱去上衣,暴露观察部位,在检测环境下静坐15min~20min,适应室温并安定情绪后进行检测。

检测过程:受试者距红外摄像机镜头1.5m处背对镜头。双手自然放在两膝上,屏气数秒钟,随即将记录的颈肩部热像图储存于计算机磁盘中以便分析。

1.5 热像图分析的内容和部位

1.5.1 测定部位的分区 颈部:L1至L7水平位;肩部:C1至 C4水平位;背部:C5至 C6水平位;腰部:L1至L5水平位。左右侧:以脊柱正中线作为左右侧区域的划分线。

1.5.2 图像分析 对亚健康人员背部温度分布状态热像图显示温度的因素进行观察和直观分析,同时使用计算机对上述部位区域温度进行计算,计算出各部位的区域平均温度值,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正常人背部温度值进行比较,为未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 结果

2.1 正常人与亚健康人员背部四部位温度分布特点

图1显示,正常人背部温度分布特点是以脊柱正中矢状线划分为左右两侧,其温度以划分线左右两侧相对称,脊椎正中线为高温区,向两侧温度呈递减趋势。

亚健康人员背部温度分布特点是以脊柱正中矢状线划分为左右两侧,肌肉疼痛部位的温度与相对应部位的不对称分布。如图3,该患者右侧肩胛下区疼痛,该区域温度与左侧比较有一明显低温区;如图4,该患者左侧腰部疼痛,该区域温度与右侧比较有一明显高温区。

图1 背部四部位分区示意图

2.2 正常人与亚健康人员背部四部位平均温度统计

表1显示,亚健康人员颈部平均温度值为33.45±0.71℃,肩部平均温度值为 32.74±0.84℃,背部平均温度值为32.59±0.93℃,腰部平均温度值为32.57±0.90℃。与正常人颈、肩、背、腰四部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表1 正常人与亚健康人员背部温度均值定量化统计(单位:℃)

2.3 亚健康人员背部左右侧对称性比较

表2显示,全背部以脊柱正中线划分为左右两侧,颈、背部位的平均温度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肩、腰部位的平均温度左右两侧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结合实际,未病又扩展包括了疾病复发前期、康复期、“既病防变”期,称为特殊未病状态。未病状态时,人体脏腑阴阳之盛衰已有偏颇,或已有邪气内存(内生或外来),但尚未致功能活动的失常。“亚健康”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征兆。因此,中医理论中的“未病”概念与亚健康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亚健康是“未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已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其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在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中肌肉疲劳是其症状之一,肌肉疲劳是指肌肉经过长期和强烈收缩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在肌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产生肌肉挛缩,血液循环障碍,代谢异常,从而引起自觉乏力,肌肉酸楚,疼痛等一系列“未病”的症状。目前,大多数“未病”状态不能或者不易被客观检查到,其治疗效果往往也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

表2 亚健康人员背部左右侧温度均值比较(单位:℃)

红外热像技术是集红外采集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产品。此技术的出现为中医学的辨证施治提供了一个能够定量评价的影像手段。从物理学原理分析,人体就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能够不断向空间发散生物红外辐射能。正常人体的温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对称性,人体某处存在疾病或功能发生改变时,该处血流和细胞代谢会发生变化,导致人体局部温度改变,表现为温度偏高或偏低,如果全身或局部的温度偏离正常,则可能存在疾病或损伤[3]。红外热像技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用于人体多个部位(头部、颈部、心血管、脊椎、四肢血管、乳腺、前列腺、胃肠道等)和多种疾病(脉管炎等炎症、栓塞、疼痛,乳腺癌、肺肝癌、胰腺癌、血管瘤等肿瘤,溃疡、烧伤、放射线灼伤、疼痛、胎盘定位、断肢再植等)的诊断[4]。因此,红外热像技术也可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5~7]等肩背部疾病的观察,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热像图分析,可以作为该病的一项客观检查指标和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价。

图2 正常人背部

图3 颈肩背部疼痛

图4 腰部疼痛

本项研究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将亚健康人员全背部以颈、肩、背、腰4个部分进行分区计算温度值,与以往正常人背部的温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亚健康人员颈部平均温度值为33.45±0.71℃,肩部平均温度值为32.74±0.84℃,背部平均温度值为32.59±0.93℃,腰部平均温度值为32.57±0.90℃,与正常人颈、肩、背、腰4部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亚健康人员全背部以脊柱正中线划分为左右两侧,颈、背部位的平均温度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肩、腰部位的平均温度左右两侧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亚健康人员背部的温度与正常人存在差异性,左右两侧对称性也较差,可以为亚健康人员背部肌肉疲劳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红外热像图能够反映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将亚健康人员背部的温度值与正常人背部的温度值比较后,可以为背部肌肉疲劳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观察指标[8],在中医“未病”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亚健康者进行自我保健和康复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1]李顺月,张栋,马惠敏,等.正常人体全背部红外热像图分析.陕西中医,2010(待发表).

[2]陈沛沛.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4):60-61.

[3]黄余红.红外热像技术可用于早期探查疾病和评定疗效.中国医药报,2007,10月23日第B07版.

[4]李文永,王玉玲,马登程,等.红外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118.

[5]罗芸,薛毅珑,高宇红,等.急、慢性颈肩痛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8,17(6):431-433.

[6]施锋,黄春香,黄元玲,等.红外热像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766.

[7]李自立,赵敏.热像图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激光与红外,2008,38(1):47-51.

[8]王超,张晓抒,高祺,等.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红外热图特征探讨.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91-192.

猜你喜欢

肌肉疲劳正常人平均温度
关于规范中最低日平均温度定义的探讨与建议
Nü Perspectives
兰州地区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南方地区圆拱形和锯齿形大棚内温度四季差别探究*
BMI对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
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运动后神经肌肉疲劳类型与PAP的关系
靠脸吃饭等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徐州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
双道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等容舒张期时相划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