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电能表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探讨

2010-06-06李亦非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年2期
关键词:预付费电能表数据安全

张 松,李亦非

(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能计量中心,北京 100161)

在电网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电子式电能表将向智能电能表过渡。智能电能表在电能量计量的基础上具有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数据安全传输和存储是实现以上功能的基础,因此,如何保证信息传递、信息保存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智能电能表的关键性因素。

1 智能电能表基本架构

1.1 硬件架构

智能电能表在硬件上主要包括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计量芯片、中央控制单元(MCU)、电源模块、存储单元、控制回路、红外通信、IC卡接口等部分,其中数据安全防护重点为数据存储区和通信接口。在数据存贮方面,通常采用FLASH芯片和EEPROM芯片2种芯片,也有一部分产品将数据存储在FRAM(铁电存储器)中。在对外通信接口方面,主要有红外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CPU卡接口以及以窄带载波、近距离无线和无线公网为主的其他通信接口。

1.2 功能架构

智能电能表以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功能为特征,一般具有以下功能:①计量功能。正确计量正反向总有功电量,并单独存储;②费率时段。正确计量各费率时段有功电量和总有功电量;③数据存储和冻结功能。存储结算日或按照约定的时间或时间间隔的总电能、各费率电能、需量等信息;④事件记录。存储失压、失流、断相、开盖、远程控制等事件发生时间、结束时间和相应的电能量数据;⑤停电抄表。可通过按键、红外方式唤醒显示,背光灯点亮,可支持红外抄表;⑥通信功能。具有RS485、红外通信接口、载波、公网等通信方式,通信协议一般采用DL/T 645系列通信协议;⑦预付费功能。电能表能够按照预售给用户的电费或电量值,在用完之后自动切断用电的功能。预付费按照预付的内容分为电量控制和电费控制2种。按照预付费的方式分为远程预付费和本地预付费,其中本地预付费以IC卡、射频卡等固态介质为主,远程预付费方式通过公网、载波等虚拟介质和远程售电系统实现。

以上功能中需要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电能表数据明细表

从表1可以发现,计量功能、费率功能、预付费功能的相应参数和记录值是数据安全防护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预付费相关数据,在电能表日常运行中需要经常读写,且此类数据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属于数据安全防护的重点。

2 电能表数据安全防护的主要方法

2.1 硬件开关

电能表通过在编程开关外置封印来实现权限管理,目前已在电子式电能表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电量清零、需量清零和与密码验证进行配合使用。

2.2 密码验证

密码验证是通过在电能表数据传输中,预留固定字段用于密码验证,在密码验证通过后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其验证过程如图1所示。

密码验证的方式比较简单实用,是一种常用的安全防护手段,国内电能表密码验证发展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以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为标准,可对数据进行4字节的明文密码验证;第二阶段以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为标准,通过操作者代码对数据进行了4字节明文密码分级管理,这种方式可以根据数据安全等级的要求采用不同密码,并记录操作者的代码,提高了电能表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和操作回溯性。

2.3 数据加密

加密是将明文信息隐匿起来,使之在缺少特殊信息时不可读,按照实现方式分为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是把加密算法在通用芯片(GSIC)上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硬件加密是通过专用芯片(ASIC)实现加密算法。其中软件加密实现成本较低,但运算速度较慢,安全等级不高。硬件加密运算速度较快,安全防护等级较高,缺点是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是随着使用量的增减,硬件加密产品如CPU智能卡、嵌入式安全模块(ESAM)价格迅速降低,已经在公共交通、燃气、供暖、供水、有线电视、物业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是智能电能表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据加密主要通过安全认证和线路保护2种方式实现。安全认证过程如图2所示。数据加密是在读写设备与电能表进行数据交换时,首先进行必要的认证,用来确认双方身份。只有确认双方身份后,才能建立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密钥在认证过程中只参与运算,不在通信中进行传输,使非法跟踪无法在通信过程中截获到密钥。同时,运算过程中加入随机数,加密运算产生的密码也是随机的,即使非法截获到密码也无法在下次认证时使用。认证操作是智能卡防止数据截获的有效手段,在不知道密钥的前提下,非法设备无法模拟安全认证的过程,无法进行数据的读写。

线路保护是指读写设备和智能卡通过安全认证后进行数据交换传输时,要保证数据在线路上被非法设备截获后不能进行破译、篡改和重放复现。数据的线路保护分为2个层面:一是数据的机密性保护;二是数据的完整性保护。数据的机密性保护是指要传输的数据用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再进行传输。这样在线路中传输的数据为密文数据,非法设备截获后无法进行数据破译和分析,接收方收到密文数据后再用解密密钥进行解密重新得到明文数据。数据的完整性保护是指再要传输的数据后附加校验码字节,发送方将发送数据与线路保护密钥以及随机数进行运算,生成校验码后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用相同的密钥对接收到的数据重新计算校验码并对校验码进行比较,相同则接收数据有效,否则数据无效。由于密钥不在线路上传输,这样非法设备获取数据后如果对数据进行篡改,必然会导致校验码不正确,接收方就能够拒绝接收错误数据。由于校验码再运算过程中也有随机数参与运算,因此即使采用相同的密钥,将相同的数据进行多次传输,每次形成的校验码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样非法设备即使截获了某一次的合理数据,也不能再进行二次传输。

3 防护手段的安全性分析

在智能电能表中,硬件开关、密码验证和硬件加密3种数据防护方式需要根据数据安全防护需求分类配合使用,其中硬件开关由于技术实现较为简单,主要通过铅封分级管理进行,防护的重点是实现铅封的规范管理。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密码验证和数据加密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其通信过程,对这2种措施,通常有几种攻击方式。

(1)截取信道中的数据

通过非法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手段截获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如图3所示。这种方式是较为常见的攻击方式,特别是对密码验证方式,在进行验证时,密码在线路上进行了传输,如果非法设备跟踪到密码验证的第一步,就比较容易破译整个验证过程,从而达到获取或篡改数据的目的。

(2)破译IC卡或主站中的信息

在通过上述方式截获数据信息后,可以根据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认外部设备、IC卡或主站端的数据含义以及数据变化规则,完成对数据信息的破译,达到非法改变数据的目的。

(3)复现数据传输中的信息

非法设备在截获信息后,并不对数据进行分析破译,而是在记录在特定操作中数据流的变化情况,在需要时,将记录的数据流直接复制发送到电能表,从而达到非法改变数据信息的目的。

(4)差分能耗分析方法(DPA)

随着加/解密技术的发展,1999年Paul首次提出了功耗分析,主要是利用ESAM中密码运算过程中泄漏的能量信息,结合密码算法的特点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推测加密系统的关键信息,针对密码芯片的差分功耗分析(differential power analysis,DPA)成为目前对公开算法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攻击方法。

4 智能电能表安全防护实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非法设备的攻击重点是修改EEPROM、ESAM中的数据,因此保证以上数据区域中的数据安全是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智能电能表安全性设计的关键。结合目前的安全防护技术,为了防止合法设备在与电能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不被非法设备跟踪破译,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数据的安全防护。

(1)密码验证和编程开关配合使用

密码验证比较容易被截获和破译,因此此类方式在数据防护时不能独立使用,需要通过编程开关,配合铅封的分级管理进行使用,同时,需要在电能表中增加对此类操作的详细事件记录,一旦发生非法更改,可以通过记录信息进行追查。此类方式安全防护能力较弱,不适用于费率数据等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数据保护。

(2)使用保密性能更高的加密算法

加密类型按照算法类型分为2种: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双方采用共同密钥,非对称加密存在2个密钥,一种是公共密钥(可以公开的密钥值),一种是私人密钥(对外保密)。在信息传输时,使用公共密钥加密信息,在信息接收端使用私人密钥解密信息密码。使用私人密钥加密的信息只能使用公共密钥解密,从而达到确保信息安全的目的。一般来说对称密钥算法简单,密钥长度一般不超过128 bit,对硬件要求较低,但是对密钥体系的管理要求较高。非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管理简单,安全等级高,但是密钥长度在192 bit以上,认证过程复杂,对硬件平台要求较高。在电能表中一般采用对称算法的硬件加密方式,目前使用较广的为DES或3DES算法。但是,由于此类算法属于公开算法,容易收到DPA技术的攻击,所以建议采用算法不公开的对称加密算法,如:SM1算法,可以提高对ESAM中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

(3)密文和线路保护配合使用

由于电能表需要保护的数据较多,而ESAM中的数据存储空间有限,所以部分数据需要存储在EEPROM中,但密码验证和编程开关的防护能力不高,且需要人工操作,不便于实现远程或自动运行,对于此类情况建议采用密文和线路保护配合使用的方式。通过线路保护防止在通信过程中信息被非法篡改,通过报文加密保证电能表必须通过解密操作获得传输的信息,保证数据读写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预付费电能表数据安全
巧数电能表
认识电能表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三相四线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常见故障分析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的预付费电能表用户欠费风险评估策略
一种基于电子车牌及预付费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机器人可靠挂卸表方案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