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公山珍稀植物濒危原因分析及保护对策

2010-05-30李培学戴慧堂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种质

杨 怀,李培学,戴慧堂,刘 丹



鸡公山珍稀植物濒危原因分析及保护对策

杨 怀,李培学,戴慧堂,刘 丹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阳 464133)

论述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源现状,并分析了这些珍稀植物濒危机制,同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对策。

珍稀濒危植物;濒危机制;保护对策;鸡公山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本身”。加强对植物、特别是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研究,对人类文明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对探索地质年代的变化与植物界的发展演化规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珍稀濒危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繁衍、进化和生存竞争中保留下来的物种,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之间组成了一条有机的生命链,其中每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其他环节的生存,影响到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研究现存的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源现状,对于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植物无论从种群数量上和区系性质方面都是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的重要区域,在植物区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通过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珍稀濒危植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相应对策。

1 鸡公山自然概况[1]

鸡公山位于河南南部信阳市境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1°46′~31°52′,东经114°01′~114°06′。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上,是我国南北气候、植物的分界线,具有北亚热带向暧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活动积温4 881℃,年均降水量1 118.7 mm,无霜期220 d,

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湿润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为植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表现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物种丰富,具有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包含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2 鸡公山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

鸡公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加之保护区严格的保护管理,使之成为珍稀濒危植物难得的天然避难所和理想的栖息地。据调查,鸡公山现有国家级保护植物40种[2~4]。鸡公山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分布见表1。

表1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3 珍稀濒危植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珍稀濒危植物常常个体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一些种类正处于濒危甚至到了灭绝的境地。追溯其原因,有历史的、植物自身的和人为的等3个方面[5]。

3.1 历史原因

据资料载,鸡公山的形成在地质历史上是较为古老的山系之一,早在距今25亿年前的震旦纪以前已经开始形成,从中生代的三迭纪、侏罗纪到上白垩纪,这里被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所笼罩,在第三纪时被子植物就繁荣昌盛、种类丰富,经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每次冰期到来,天气变冷,一些热带、亚热带物种逐渐退却消失。冰期过后,气候转暖,一些热带、亚热带物种便向北侵移。在这种气候漫长变化过程中,使这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北侵南移和暖温带植物的南进北退反复交替,直到最后一次冰川消退,少数热带区系成分植物和许多亚热带区系成分植物及部分暖温带植物,在局部优越的环境中定居生存下来,形成了一群本身起源古老,遗传保守性较强而不易动摇适应变化环境边缘的物种。这些物种受边缘生态要素的作用,常常表现出种群数量和质量的明显临界性和脆弱性。一遇森林环境变迁,小气候变化,这些植物就容易陷入濒危的境地。

3.2 植物自身原因

该区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南北气候之长。但有些生态因子不如热带和暖温带,珍稀植物所需要的水、热条件的不足难以得到很好的补偿,缺乏广泛的适应能力,自然繁殖更新能力较差。许多种类常年不开花,或开花不结实,或结实而无种子形成,或有种子而胚胎发育不全,致使天然更新繁殖较困难。如连香树、天目木姜子等种群数量稀少,常常缺乏授精者。多数珍稀濒危植物属于慢生性树种,这些生长缓慢现存数量不多的树种,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更新成林。

3.3 自然灾害

森林病虫害大发生时影响珍稀濒危植物的开花、受粉,危害它们的果实及种子,使一些原来就更新困难的物种更新更难,同时严重的病虫害会使大面积的森林遭受破坏,危及濒危植物。

3.4 人为因素

长期以来乱挖滥采野生植物,如天麻、石斛等珍稀植物很多被采挖,天竺桂、青檀、杜仲等珍稀树种被乱剥皮现象,造成资源日趋减少,森林植被退化,珍稀种类大量减少或绝灭。

4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4.1 对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实行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种质资源保护和保存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那些失去了生存繁育条件、在自然环境中无法保存的物种,对其进行迁地保护可能是惟一的途径(许再富,1996,1999)。鸡公山自然保护区1977年规划建设了占地100 hm2的鸡公山珍稀植物园对这类植物进行集中专门的保护。

4.2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

珍稀濒危植物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保护研究。目前国际上实施的保护措施一般有3种[6]: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库保护。种质库保存是离体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包括离体保存种子、花粉、营养器官、组织培养物等。离体种质保存是保护和拯救珍稀濒危植物非常有效的方法。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已经营建面积6.8 hm2的杉木基因库,收集了183个地理种源,是全国最大的杉木基因库之一。建议继续开展并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更多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基因库或种质资源库,为开展繁殖育种工作提供优质种源。

4.3 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应以科学研究为依据,要针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科研工作,为各项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4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现有生境恢复植被

保护现有生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和适应的潜在能力。对珍稀濒危植物,其遗传结构最好在自然生境中保存,使其能继续与所处的环境发生作用,以保持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完整性。为此,建议:在各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内,应划定特定的保护小区或生境小区,在这些小区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保护好野生植物的生境。

[1]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M].北京:国家林业局办公室,1999:1213.

[3]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4]卢炯林,王磐基.河南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5]卢炯林.河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4):439-457.

[6]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第1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273.

The Endangered Mechanism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o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Jigongshan

YANG Huai,LI Pei-xue,DAI Hui-tang ,LIU Dan

(Henan J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Xinyang 464133,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and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resource in Jigongshan Nature Reserv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dangered mechanism of thes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Inaddtion,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endangered mechanism; protection measures; Jigongshan

S759.9

B

1003-2630(2010)02-0037-03

2010-05-17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横向合作项目“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资助(ALM 803)。

杨怀(1977—),男,河南光山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森林生态监测和保护区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登鸡公山抒怀
到信阳鸡公山
鸡公山研究综述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旅游信阳——从徒步鸡公山开始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