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写景文怎样设计教学主线

2010-05-24余同生

广西教育·A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乡下人主线领悟

余同生

误区——只见景美、情美,不见言美

一位教师教四年级《乡下人家》一课。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之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乡下人家美不美?”学生齐声回答:“美!”教师顺势板书一个“美”字,然后问:“那么我们先学课文第一段,看看乡下人家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匆忙读一遍之后,便议论开了:有的说瓜架很美,有的说瓜藤很美,有的说结出的瓜颜色很美。这样学完一段,再学第二段,直至学完全文。

这样以感悟美景为主线设计写景文的教学,行吗?如果行,那么我想,是否放一个美景的录像片,使学生对美景的感受岂不更直观、更具体,学起来更有兴趣。然而,我们不能那样教写景文。

后来听另一位老师教《乡下人家》一课,过程与前课基本相同,但增加了悟情的内容。教是引导学生在感悟美景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课堂上美景有了,美情也有了。这样以感悟美景、美情为主线设计写景文的教学,行吗?如果行,那么我想,仍然可以放一个美景的录像片,加上一些煽情的话外音,悟景、悟情的效果岂不更好。然而,我们还是不能这样教语文。

语文课,它的本质属性和独当之任,是学习如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课就不成其为语文课。因此,阅读教学始终应该把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放在首要位置,学习写景文也不例外。

寫景文的景与情,均属课文内容这个范畴。而学习写景文,不能仅仅在内容上下功夫。教材中的写景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教学价值来说,值得学生领悟的有三种美:一是景物美,二是情感美,三是语言美。这三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优美的景物和优美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是第一要务,也是学习中的难点,应该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作为设计教学主线的基本依据;同时,离开语言表达,景物美和情感美就可能被架空。

只重景美情美,轻视言美,是教写景文的一大误区。

导向——围绕言美设计教学主线

关于阅读教学,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一句十分形象的话:“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这话简明而精辟!所谓“来”,是指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所谓“回”,是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内容是怎样表达的。这个“来”与“回”的过程,对于教学任何一篇课文都是适用的。比较而言,教写景的课文,应更多地关注“回”。因为,凡写景的课文,在内容理解上,一般难度不大;写景文的难,是难在表达上。如《乡下人家》一文,写的是屋前种瓜种花,平时养鸡养鸭,傍晚吃饭听蝉叫,即便是城里学生,也会一读即懂;生字也不多,难词难句基本没有。这样的课文,花十来分钟读一两遍,“来”的问题就解决了。后面的教学,就应在带领学生在“回”上下功夫。

带领学生“回”的过程,是领悟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美景、美情的过程,侧重点是学习语言。但又与内容密切相关,并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

教有的写景文,可侧重于领悟用词遣句的美。如《桂林山水》一课,语言美的特点非常鲜明。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就可以围绕学习语言来设计教学主线。第一课时侧重学习写漓江水的一段,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作者写漓江水,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圈画)你发现了什么写作秘密?学生会很顺利地找出如下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些句子很美,在写作上有什么秘密呢?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也许能说出用了排比、比喻手法之类,但对语言的美难以形成真切感受。要想让学生领悟得比较真切,办法之一是多读,读中体悟;办法之二是比较。教师不妨把这段话改成如下一段话:“漓江的水很静,好像不流动一样;它非常清澈,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它还是绿绿的,像树叶那么绿。”一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样写,意思并无多大变化,但是语言不是很美,情感不是很深,读起来远没有课文的句子那么有情有趣了。然后还可以“下雨”“彩虹”“乌云”“樱花开了”等为内容,让学生试着仿写几句话。第二课时侧重学习写山的有关段落,主线设计与第一课时大同小异。这样教学。学生在理解与运用语言上就会大有长进。而且,学习有了新意,有了适当的难度,兴趣也会随之高涨。

教有的写景文,可侧重于领悟表达方法的美。如《乡下人家》一课,在表达方法上的突出特点是抓住了乡下人家独特的美。课文末尾有这样一句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种独特、迷人的美。”这“独特”二字就是设计教学主线的突破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和写作的视角:从城乡比较的角度来发现乡村独特的美,如果仅仅从乡村的角度出发来阅读,那么种瓜种花、喂鸡养鸭的景象,几乎每家每户都如此,似乎并不“独特”,也似乎缺少美感;然而从城乡比较的角度去阅读,则美不胜收。因此,教师可考虑这样设计主问题:读了课文,你发现乡下人家与城市人家比,它美在什么地方?这样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必能发现:乡下人家,门前种瓜种花,城里人家门前狮子一对,大旗一杆;乡下人家屋前养鸡,小河养鸭,城里人家只有高楼大厦;乡下人家,可以在晚霞、微风、蝉鸣声中用晚餐,城里人家只能在小小的房子里用晚餐。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深深感悟乡下人家独特的美,也能深深感悟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独特的表达方法。这无论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会大有裨益。

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两篇课文,写的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景物,学生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在内容理解上并无难度;学生的难,难在领悟表达方法上。因此,可围绕领悟表达方法设计教学主线。《山中访友》一课,“友”是教学的突破口。围绕一个“友”字可以精心构思一条教学主线:课文中的“友”指的是什么?(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围绕这些“友”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和联想呢?假如不这样写,只是采用纪实的手法写古桥、树林等景物,效果又会如何?教《草虫的村落》一课,可从课文开头的“奇异”一词找突破口形成教学主线:“我”的心灵追随一只小甲虫有着怎样“奇异”的经历?你发现作者的想象“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假如不用想象的手法写,而用写实的手法写草虫村落,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这样设计教学主线,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秘密,从而学会阅读与写作,同时能把言美、景美、情美有机统一起来。

教写景文,也可以围绕背诵积累设计教学主线。写景文,多为文质兼美之文,多读多背,利于形成语感,增加积累。有的教师喜欢把背诵全部安排在课外,这是不妥当的。这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也影响学习效果。课内背诵,可以形成竞争气氛,并有教师指导,其效果与课外背诵大不一样。而且,背诵是课堂教学应达成的目标,岂可完全安排在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并给予恰当的指导。

练笔——忠实表达训练

教写景与教写人的课文一样,要重视表达训练。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核心来编写的。这样编写教材,有重人文、重教化的优势,但也有忽视表达的不足。习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基本依据,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而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材。未能凸显习作这个重点与难点。补救的办法之一就是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看,语文教材究竟是以阅读为核心为好,还是以表达为核心为好,目前尚无定论。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都没有正儿八经的阅读课(有的只是学生的自由阅读),他们的语文教材是以表达为中心来编写的。日本、香港等地的语文教材,也十分重视表达的训练。如香港的小学中文教材,读与写都有对应点,许多课文后面设计了若干写的训练项目,力求读写结合。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研究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把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而不要等到每周两节作文课时才想起表达训练。

如果花两个课时教一篇写景文,在教学策略上可以考虑安排一课时学读,一课时学写。学写,可以成为教学写景文设计教学主线的基本思路之一。学写的具体思路一般可以这样设计:发现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秘密——设计情境仿写片断——反馈评价。这样设计教学主线,教学简明且有效性较高。

(责编李景和)

猜你喜欢

乡下人主线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多么痛的领悟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