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五言诗《佳人》赏析

2010-05-18赖筱倩

广西教育·C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佳人杜甫

赖筱倩

【摘要】中国正直的士大夫自出现以来一直秉持儒家入世之使命,同时对生命的苦闷和忧患的感情也一直伴随左右,杜甫的这种忧患首先表现为生不逢时。《佳人》给我们感受到的是两颗不甘寂寞的心的律动,一场心灵的艳遇。

【关键词】杜甫《佳人》贞心

杜甫的诗作中有着强烈的生命悲感。这种悲感源自他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忧患,也源自理想失落,壮志难酬的苦闷,始于人生困顿的长安期间,并随其漂泊的一生不曾衰减。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总给人老成持重之感,多厚重,少有描写女性形象,直接描写清纯可人的佳人之作则惟有《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以为:“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折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陈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尽致如此。”言语间对《佳人》极尽赞美之辞。古人久有以佳人自比的风尚,最先起于屈原;而以弃妇自比,最早应起于《诗经·氓》。中国正直士大夫自出现以来一直秉持儒家人世之使命,同时对生命的苦闷和忧患的感情也一直伴随左右,自屈原在《离骚》中悲怆地呼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起,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与自己前途的惶恐与不安之情就自觉地隐藏在美人忧生之后,表现为恐美人迟暮的忧患。杜甫的这种忧患首先表现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不甘寂寞之情。安禄山之乱后,杜甫弃官寓居秦州,所作《佳人》中所体现的怜惜之情应该就是杜甫自伤之情。宋代诗人杨忆有诗:“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此处同写孤寂生寒之感,杜甫一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意境更甚一筹,“美人迟暮”种种复杂感情低昂自现。他乡遇红颜,对诗人而言,这是一场心灵的艳遇,就像白居易遇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迟暮名伶,遥叹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名正取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一句。杜甫当时身在秦州,应该是在上山采药时与佳人相遇相识的。杜甫用“绝代”来形容佳人在视觉上带给他的第一感受,幽居空谷所带来的孤独、清冷、萧然之气,又带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风骨犹生。可以想象他们相遇,杜甫倾慕她的美貌,定是先惊讶。又被她脱俗不凡的气质所吸引,进而相交谈。交谈甚欢又甚惆怅,短短的诗中佳人自述:出身良门而遭遇离乱,父兄罹难而夫婿变心,只身飘零而流离失所。“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佳人伤往事,诗人伤国事,两下伤心。一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惹起多少伤心事。情到深处,佳人感叹:“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清清的泉水就是她守节不污的明证。此时的诗人在惊艳、同情之后。对佳人又多了几分敬重。他们的相遇由偶遇的惊艳,不经意间转向心灵的交流,此时,诗人已经将这个偶遇的女子引为知己。他们有相似的身世,身怀珠玉之节操,忧生之悲叹,感情上遭到抛弃却仍坚持下去,这个偶遇的女子就像是杜甫遗落空谷的影子。对诗人心灵的震撼可想而知。杜甫在秦州也曾遇到让他感触颇深的女子,比如《捣衣》中的妇人,但对浣衣女,杜甫满怀的是同情,他们的交流平台是不平等的,杜甫的评判角度是客观的。而这位佳人的出现,搅乱了诗人本来平静的心。在他经历“麻鞋见天子,涕泪授拾遗”的欣喜,又被迫承受弃官南下腹中饥的痛苦之时,找到感情的排泄口。在他看来佳人是一个可以交心的另一个自己,因而所言句句带情,“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更是站在佳人的立场控诉自己对唐肃宗的不满。当他发现自己的不平已经具有双重性的时候,“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就成了自我安慰之辞,“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就成了彼此鼓励之言。

就在他们各自伤怀的时候,去卖珠子的女仆回来了,喜看幽居的空谷中来一男子,于是决定一起修葺简陋的茅屋。对两个身边没有男人、独自生活的闺秀来说,修屋的建议非常自然,而对这一活动描写使得这次艳遇少了几许梦幻,加入更多的生活气息。也更为真实。杜甫成功地描写了一个生动的劳动过程,在联想的动态图中映出佳人贞心不改的高尚节操与深深的寂寞情愁。仇兆鳌以为:“不插发,容之悴也;采柏,比贞心不改;翠袖倚竹,寂寞无聊也。”笔者以为,在修补简陋的茅屋的过程中肯定是欢笑多过忧伤的。修屋总是喜气的事情,劳动可以使人不自觉的敞开心扉显出达观的本性。在这个过程中佳人顺手采摘了一朵花。想要捕在头上却叉忽然犹豫了的这个细节捕捉得十分出彩。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佳人久居空谷,今遇知己,爱美的天性勃发,却“摘花不插发”,为什么呢?因而想到儒家最讲求礼法,讲求“发于情,止于礼”,作为“良家子”的佳人自是从小受到儒家的妇道教育,“摘花不插发”,不是形容憔悴,而是满怀的悯怅与迟疑。一个“不”字隐含的是杜甫对佳人的遗憾与可惜之情,也是他自己壮志难酬的抱憾。“采柏动盈掬”。“动”字里头,则隐含一种轻轻的埋怨与不经意的不满。妙龄年华的如花美人,遭人弃于空谷,难道不怨难道无悔?诗人的到来给佳人原本死寂的心灵投下一颗石子,知音人、贴心人或者沦落人,这个男子让她心动。于是她才会情不自禁地采花装扮,这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但是,礼教让她犹豫,生生变“摘花”而为“采柏”,变动情而为理性。《诗经》中,采柏就是表明贞心,佳人要用一种坚定理性的东西代替初生的忘形与冲动。诗人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细节。他自己当时所想应该与佳人相似。情发于心而止于礼,这两个人都守护着自己的坚贞。偶然的忘形就像这次偶然的艳遇一样让诗人更加回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犹豫就是艳遇的结束,彼此向现实的回归。这样礼度的女子是杜甫一直所欣赏的女性形象,他之所以唯独这首诗直接以《佳人》为名,整首诗满溢赞赏与惋惜之情也体现这个偶遇的女子在他心里的独特地位。天晚而凉,分别在即,佳人倚竹相送。晚风吹动她单薄的衣衫,翠袖飘飘而动,身单影只,让人顿生怜惜之情。深深的寂寞和无聊比晚风更让人心寒,杜甫的离开佳人依依不舍,倚竹相送定是送出很远还遥遥相望,而杜甫也许是在绕过竹枝后,忍不住回眸相望,为匆匆相遇而惊喜留恋。情与理在这首诗中融合得不露痕迹,诗人一颗不甘寂寞的壮心的律动,在这次心灵的艳遇中获得释放。后人得一窥诗圣的真性情。

猜你喜欢

佳人杜甫
杜甫的一生
Images2Po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Dual‐CharRNN
霞映佳人是云肩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佳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