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的一天

2010-05-14庞清辉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37期
关键词:王浩功能

庞清辉

“未来手机”凶猛

“未来”手机来了,“未来”手机凶猛。

所谓未来手机,指的是手机与互联网络的结合所导致的技术革命和接近无限可能的功能应用。即使是炙手可热的iphone4的种种功能,只是这接近无限的应用之中的沧海之一粟,实验之一端。手机功能现在正以惊人的想象力向前发展,任何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娱乐、工作的功能,现在看来适合装在手机上的和不适合装在手机上的功能,将来都有可能被应用到手机上。

手机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将在未来更深刻地介入和影响人们的生活。

目前全球已有32亿手机用户,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05亿户,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至少再增加10亿。今天,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汽车(目前全球登记车辆为8亿辆)和信用卡(14亿张)。固定电话在全球80%以上的国家普及耗费了100年的时间,而手机仅用了16年就完成了相同目标。在未来,手机作为人类神经系统的工具和彼此之间交流的工具,将带给人们哪些震撼?手机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上个世纪,人们出门后发觉忘带了东西而回家去取的,是钥匙;这个世纪,则是手机。

手机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附属物。有社会学者称,“手机是人类的新器官”。人们已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清华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学生、80后王浩是手机的狂热崇拜者。7年前,刚刚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时候,父母就送给他一部手机。现在,手机之于王浩就等于是一部电话+一捆报纸+一摞杂志+一台电视+一部游戏机+多半个互联网。

不同于专家认为“手机是人类的新器官”,王浩更愿意称他的手机是一个完全了解他自己的一个人,一个“手机人”。“未来,我的手机会对我的状况了如指掌,懂得我的心思,像智能机器人一样,烦心的时候它能陪我说话,播放适合我心情的音乐。”王浩说。

经常去听计算机学院课程的王浩,对手机的未来智能功能有很多了解,他经常徜徉于自己遐想中的多年后的手机新世界。以下记录的,就是王浩设想中作为“手机人”的一天。

2020年9月26日

上午 7:00~12:00

清晨7点,在同手机闹钟搏斗十多分钟后,头发乱糟糟的王浩出现在洗手间。洗漱完、吃过早餐后,王浩打开手机,进入手机智能更衣间,挑选一下今天参加商务会议应该穿什么衣服。

王浩先用手机给自己拍了张照片,再给衣橱中的几款商务装拍照,手机屏幕上出现了王浩身穿不同款式商务装的样子。“试穿”了几件之后,王浩挑选了一套咖色西服和一件米色的衬衣,颜色和款式是王浩喜欢的英伦范儿。

此时,电视中正在重播昨晚王浩没来得及看的CBA比赛,比赛尚未结束,王浩必须出门上班了,王浩用电视遥控器将电视画面定格,并在定格的地方做了个相应的标签记号。

出门前,王浩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口袋,“嗯,还好,带手机了。”对于王浩来说,一天不带手机,意味着这一天的工作生活都会“乱了套”。

王浩并不是怕手机会丢,因为他的手机有很完善的身份识别功能,可以透过王浩的语音、心跳,来辨识主人,如果手机遗失或是被窃,不会被盗用。同时他的手机还可以封锁部分功能,如果其他人多次认证无效时,该款“忠诚”的手机还会自功删除相关信息。

出门之前,王浩先给家中的家电们发送消息,设定家电的状态为“离家模式”。鉴于北京交通拥堵严重,王浩爱上了地铁这种交通方式。步行十分钟后,王浩来到地铁站,走到通道处,手机划卡两块钱。王浩的手机不仅是公交卡,同时还是社区门禁、停车场、会所服务、商场消费会员卡,也是他的公司的门禁卡和考勤卡。

坐在地铁的椅子上,王浩首先打开手机,浏览他定制的媒体推送新闻。这是王浩喜欢乘坐地铁的另外一个理由。与“自己雇佣自己开车并在拥堵中劳累不堪”相比,王浩觉得,在坐地铁的零碎时间里获取信息,是一件既能休息又能掌握信息的好主意,而手机媒体帮了他的大忙。在地铁里,手机就是王浩“带着体温的媒体”。

浏览完新闻之后,王浩通过与家电联网的手机,找到了刚刚在家里电视上做的暂停标志,继续播放未完的篮球比赛。看完比赛,王浩登录了一个类似微博的即时信息传递平台,给在线的球友们发布了他对比赛的战略战术的评价,和对下一场比赛的预测。短信从王浩的手机上发出,几秒钟内传播到几百人,再传播到几万人,甚至更多的人。一个球友很快邀请他参加一个虚拟社区的篮球助威团,在那里,王浩变成了一个亢奋的兔女郎。

9点整,王浩准时踏进办公室,他的手机头部亮了红色的小灯。王浩的公司刚刚装修过,气味很重,而他手机上的“电子鼻”识别出了这种气味,“电子鼻”其实是一个感应器,可以对食物、周围环境进行气味、温度或粉尘的检测,从而可以辨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并作出提醒。王浩随即将这一信息通报给了公司的办公室。

9点半,王浩和公司各部门领导与德国老板召开了一次手机视频会议。德国老板虽然讲的是地道的德语,但是王浩听到的却是中文。而王浩报告的中文,在他的德国老板那里,通过手机立即转换成了德文。手机是他们之间的互动翻译大师。

会议结束,王浩打开手机里的“智能家居”,实时观看家中的视频图像,用手机可以控制家电、电灯和窗帘等设备,了解房间里的温度、湿度、门锁等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手机能发出警报声。

“智能家居功能”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和看好,即家中所有的电器都会被赋予一个IP地址,所有电器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局域网,人就可以通过类似ICT等技术,自如地和家用电器“聊天”。从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甚至人与自然的交流,王浩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物联网”时代。

10点钟,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手机待机。此时,手机的整个机身也随着情境做适当的变换,待机画面上,一条三维的、看似栩栩如生的小金鱼在机身里头恣意漫游,整个手机仿佛变成了一个小水池。

下午 12:00~18:00

埋头工作到中午12点,“哔”的一声,手机的视频来电信号闪了一下之后,王浩的太太出现在王浩手机屏幕中。她提醒王浩,今天该从“手机支付宝”上划账支付昨天的小额网上购物账单了。

下午2点是王浩与客户见面沟通的时间。在这之前,王浩先在手机上预览了要去的那家会所的特色茶点,并为客户和自己预订好了相应的座位。

来到公司楼下,王浩打开手机寻找离自己最近的空出租车。附近出租车“空车”的牌子可以向王浩的手机发送信号,点击它就算叫车。附近一辆出租车的司机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王浩发送的信息之后,同意搭载王浩。司机立起了“行驶”的出租牌,这个出租牌也再一次向王浩发送了信号。王浩立即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一张地图,地图显示了这辆空车接送王浩的路线。与此同时,这辆出租车在驶向王浩的方向时,就开始计费。

这是和“智能家居功能”使用频率差不多高的手机“定位功能”。王浩经常打开手机的“定位功能”,习惯性地看看儿子小男在幼儿园中干什么。小男身上带着一个专为儿童设计的手机,可以传回GPS信号,精确地显示出他是否正在社区幼儿园中,以及在玩什么。自从5年前这款儿童手机被普遍使用之后,儿童走失的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坐上出租车,出租车司机通过车载手机,寻找“交通信息”服务功能,查询实时路况,选择最佳的路线。这张根据城市地理信息特别绘制的“道路简图”,通过红色(拥堵)、黄色(缓慢)、绿色(畅通)的方式,让司机规避了很多拥堵路况。

快到达王浩约定的会所,在手机“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功能的帮助下,司机迅速找到了车位。

在会所门口,王浩习惯性地用手机摄像头对准了会所大楼。手机上立即呈现了这个古老建筑的简介、营业时间、主题Party、消费价位等信息。王浩每次带家人出去旅游时,经常会碰到很多不认识的建筑,就用手机将它拍下来,里面的软件会自动扫描该图像,确定它是什么,它的建筑风格、历史沿革等搜索结果也都会显示出来。

客户姗姗来迟,王浩起身相迎,双方手机一接近,王浩把自己的电子名片传送给对方,他们的手机都早已具备了电子名片的功能。

宾主相谈甚欢。选好饭菜后,服务员通过传送带,把饭菜送上,每个盘子下面都有一个标记饭菜价钱的RFID芯片,显示单价、总价,王浩把手机一贴,钱就付了。其实,这些支付功能在接近50年前的日本和韩国就已经实现商用了。

吃完饭,王浩顺便去附近的医院看望了一下住院的父亲。前两天父亲独自去登山,在半山途中身体不适,多亏身带手机,才救了一条命。王浩父亲通过拨打预先设定好的电话号码,家人和医院都同时知道了情况。通过手机定位确定了老人的位置之后,医院立即派出救护车赶赴现场。而就在王浩父亲的手机拨通医院电话的同时,医院中的数据库马上通过手机号码索引,找到了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史、过敏药物等详细信息。

医疗系统与手机终端的结合,是最受王浩这类繁忙商务人士欢迎的一项功能。平时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需要很快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只需把手机贴在胸前或者其他部位,手机中的传感器就可以采集体力活动水平、血压、心跳、葡萄糖水平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命指数。传送到云计算平台后,强大的云计算会在后端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搜索等工作,不需要人工去计算和分析,就可以快速转换成实用方便的健康指导信息,并可以随时发送到手机上,提醒自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王浩称这个联网为“躯感网”,专业的术语就是借助传感器、3G无线和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无时不在的人体健康监控。

晚上 18:00~22:00

下班回家之前,王浩先给家电发送了“回家模式”的短消息,在王浩回家之前,空调开启,电饭煲开始蒸饭,家中音响则在王浩踏进家门前的10秒钟,开始播放起舒缓的音乐。

到楼下,王浩先去旁边的超市采购明天的食物。在货架前,手机读取了印刷在食物包装表面的“条码”,该物品的产地、功效等相关信息就显现在手机中了。结算时,一键OK。

吃完饭,看会儿电视,王浩准备睡觉了。定好手机闹钟,关机前,手机提醒王浩,明天要长途出差,根据出差地的天气预报,王浩需要带哪些衣物,以及按时服药等事项。

王浩在手机表面随手画了个“X”,表示关机。王浩控制手机不怎么用键盘,都是用手势和姿势控制。比如要通话时,王浩用嘴唇接近手机,就能激活通话模式。

王浩关机后的手机,屏幕自动卷回到机身里,安静地躺在王浩身边。王浩的手机用一种特殊的液体材质制成,卷回的手机就像一个卷起来的胶卷一样安静。而王浩妻子的手机薄如蝉翼,可以像纸张一样折叠。他儿子的手机,则像手表一样戴在胳膊上。

睡梦中,王浩朦朦胧胧地感觉到枕边手机的小小屏幕,变成了童话中晶莹剔透的魔镜,把大千世界都投影到他眼中。是啊,还有什么是手机上不能看到的呢?王浩的手机现在各种功能俱全,犹如一个智能的小机器人,只是人们还是亲切地叫它:手机。事实上,它早已经面目全非,是个“四不像”。而王浩自己也不只是离开手机就手足无措,而是工作和生活根本就离不开它,王浩有时会隐隐觉得自己被手机主导了。

朦胧中,王浩似乎也看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手拿着大哥大,叉腰站在街头,旁若无人、情绪亢奋的“如同指挥辽沈战役”似的打电话。父亲的“砖头”只可以通话,信号还不是很好,经常需要喊,而那块大电池充满电也只能用数个小时。

这让王浩想起了他最喜欢的发明家、美国著名的人类展望学家雷蒙德·库日韦尔在《精神机器时代》中说的一句话:机器的发展将越来越生物化,而人的发展将越来越非生物化。

王浩想,这是一件好事呢,还是一件坏事?★

猜你喜欢

王浩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数字经济的“山东算法”
高中同学横死之后:有一种承担叫良心难安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喜龙号飞船
变脸的妈妈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