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敲门砖

2010-05-14徐怀谦

杂文选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敲门砖托尔斯泰文学

徐怀谦

读了上海友人金波、司徒伟智撰写的《译笔求道路漫漫》一书,不禁被翻译家草婴的精神境界所深深折服。爱好俄苏文学的人都知道,草婴的名字是和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据说,能把托尔斯泰的小说全部翻译过来的,全中国也只有草婴一个人。从五十多岁开始,他前前后后共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只想做好一件事:文学翻译。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草婴的奇特之处还在于,他是一位“三无人士”——无工资、无编制、无职称,一直靠翻译所得的稿酬为生。他不是没有领导才干,也不是没有出山的机会。“文革”结束后,组织上曾邀他出任新成立的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可是为了把托尔斯泰全部小说翻译出来,他谢绝了。他说:“人生有限,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两件事,就是成就。”

在很多人眼里,草婴是傻子。放着名利双收的官不当,偏要爬格子挣稿费,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可是经由他的双手在俄苏文学和中国读者之间搭建的彩虹,唤醒了几代中国人对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憧憬,这种精神的滋养,是再高的官职也换不来的呀!文学翻译对于草婴,是他的谋生手段,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反观现实,很多人是把翻译当作敲门砖的。这些年,翻译界的笑话层出不穷,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副主任可以把“蒋介石”译成“常凯申”,有的译本把“水磨坊”译成“水淋淋的小姑娘”,有的译匠两三个月就翻译出一本十几万字的小说,他们可曾知道脸红?才不呢。他们只会数着到账的钞票窃喜:笑骂由人笑骂,钞票我自数之,无错不成翻译,俺又不是大家!

何止翻译界,把学习、工作、事业当作敲门砖的领域比比皆是。学生上学本是为了学知识学文化,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可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文化知识成了敲门砖,他们死记硬背的那些名人名言、公式数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上大学,这些知识全被扔到了脑后。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闪烁着古人道德光辉的名言,只是耳旁风,从来没有进入他们的心灵层面。近些年提倡素质教育,孩子们被家长领进各种各样的钢琴班、奥数班、舞蹈班、声乐班,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质,而是为了升学加分。所以,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钢琴十级的孩子却满嘴脏话、随地吐痰,你一点都不用奇怪,因为他们学的只是技巧,不是素质。为了评职称、拿项目基金,大学教授可以抄袭论文,可以发动学生攒书,可以编造假的科研报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早已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在如此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和学术环境下,要能产生诺奖得主,那才真是见鬼!

鲁迅先生当年曾经批评那些希望做官的人,把“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当作“敲门砖”,因为文官考试一及第,这些东西也就同时被忘却,恰如敲门时所用的砖头一样,门一开,这砖头也就被抛掉了;同时批评权势者对孔子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其实是把这位圣人当作“敲门砖”的差使。如今中国的板砖越来越多了,郭德刚说他用别人拍他的板砖建了一座别墅,这话我还真信,看满大街鳞次栉比的房地产,说不定就有你扔出的板砖。结果呢?在众人的“无私奉献”下,房价虚高了,社会浮躁了,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终于觉悟,中国从来不缺随手乱抛敲门砖的“聪明人”,独缺像草婴这样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的“傻子”。

插图 / 现学现用 / Mauricio

猜你喜欢

敲门砖托尔斯泰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七颗钻石
新语
“敲门砖”原来是八股文
文学小说
忘记自己的人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文学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