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原则及主要内容

2010-05-10李凤堂

天津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建设

■李凤堂

李凤堂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精神、情感和智慧的力量,有一种内在的意义。根据文化的本质特征,我们将学校文化概述为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反映着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体现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整体精神风貌。学校文化集中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

学校文化一旦产生便对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发挥巨大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学校稳定和发展,增进师生的认同感,提高其凝聚力,规范其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增进其归属感和荣誉感等。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学校发展的方向问题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较集中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的内涵。相当一部分老校和名校,重新寻找、梳理、发现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将封存在故纸堆、校史和校友头脑中的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重新复现在校园环境中,并力图纳入和镌刻在时下的师生意识和精神视野中。

二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中,确立学校的核心文化。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始主动思考并致力于建构属于学校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此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统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是普遍形成了学校发展的长远意识,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着眼于整体、内涵和长期,在研制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形成全校性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蓝图,凝聚和团结全校师生,形成学校凝聚力,打造出学校特色。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需要置于首位,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结合起来,突出人性化。

二是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按其影响范围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按其状态可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按其内容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由于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就要求我们坚持系统性原则,将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素协调一致,发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三是开放性原则。坚持开放性原则,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解放思想,具有开放的目光,摈弃学校文化建设中闭门造车的做法,既充分吸取国内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又借鉴国外学校文化建设的合理元素,使之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中。

四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当代社会呈现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学校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顺应学校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的不同文化需求,使学校文化建设既突出特色,又体现出其先进性。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发展策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旗、校歌、标语口号等。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应突出学校的核心理念,在校园媒体上开辟专栏,介绍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方向、办学目标、总体规划、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塑造优秀的学校文化,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环境文化大致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应以学校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以浓缩的标志符号,全面体现在校徽、校训、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等载体上,形成广泛的视觉冲击,展示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风貌。如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墙面文化、门厅文化、走廊文化等都是学校精神文化内容的体现。

三是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指由各种规章、条例、程序所组成的条文及制度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等。制度文化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行为框架,确保所有人在这个架构内有序地工作和生活,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从而保证学校工作卓有成效地运转。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应以学校核心理念为指导,对传统制度文化中与学校核心理念不一致的内容要及时地进行修改、完善;针对新的情况,要不断进行制度文化创新,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激励和惩戒功能。

四是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行为文化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简称为学校“三风”),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的整体反映。推进“三风”建设,一要在校徽、校训、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络等载体上,把“三风”的精髓浓缩到精心设计的形象标志中,以简明易记的符号传递其信息,以随处可见的统一标志强化“三风”的精神。二要充分发挥学校媒体在“三风”建设中的作用。在校园媒体上设立学校“三风”建设专栏,既为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争鸣的平台,又增加了学校决策的透明度,畅通师生与学校领导之间联系的渠道。三是出台一系列加强“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使“三风”建设有章可循。学校行为文化中,校风是总揽,是教风和学风的综合反映;教风是关键,既影响校风,又引领学风;学风是基础,推动校风,促进教风。“三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共同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体现学校特色。

五是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的特色。学校课程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文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课堂文化建设应探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打造特色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围绕学校的核心理念,根据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让师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形成校本课程系列。

六是学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网络文化的流行,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及时性和互动性深得学生的喜爱。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带给学生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恋中不能自拔,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将校园网的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科学上网。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学校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网络建设,要成立专门机构组织网站建设,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网站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网络管理人员队伍,有效开展学校文化的网络宣传、舆论引导以及网络监管等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