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关联性研究

2010-05-09谢仁桃张劲松

关键词:营养状况知晓率来源

谢仁桃, 张劲松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关联性研究

谢仁桃, 张劲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科学系, 湖南 娄底, 417000)

为推动营养教育和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娄底市城区部分学生与其家长进行调查, 了解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关联性. 结果发现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人和职业等是导致中小学生营养异常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密切相关. 因此,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与家长“双管齐下”的营养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养教育;群体特征;中小学生;家长;关联

据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明, 我国7~18岁男女学生人群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逐年上升[1]. 中小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两大问题, 而家长对相关膳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又是改善营养状况的一个有效而经济的途径[2].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其膳食主要由家长进行安排, 家长对膳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就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早在2002年胡毅[3]对娄底市中学生进行调查的数据, 营养不良检出率12.74%,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8.78%. 本调查以娄底市城区为调查区域, 通过了解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的关联性, 为推动营养教育, 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总计抽取娄底市城区5所小学和3所中学(限初中), 其中每所中小学随机抽取120人, 向家长发放问卷960份, 回收有效问卷908份(男生502人, 女生406人), 有效率94.5%.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资源查阅有关文献, 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家长有关营养调查问卷, 由参与调查的学生带回让家长填写, 次日由班主任负责回收.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a. 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b. 合理膳食等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情况. 所使用问卷用特尔斐法进行效度检验和运用重测法进行了信度检验, 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学生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由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从当年度的学生体检资料中摘录, 依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4].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2检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家长的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中小学生家长908人, 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以1 000~2 000元居多;教育程度以高中层次居多;职业类型以服务员及个体户最多. 详见表1.

表1 中小学生家长特征构成比(n=908)

2.2 中小学生营养现状

依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BMI指数在18.5~22.9为正常, 低于18.4为营养不良;在23.0~24.9之间为超重, 高于25.0为肥胖. 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2(m2).

表2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 娄底市中小学生BMI指数正常率只有62.2%, 而营养不良率、超重及肥胖等营养异常率较高,达37.8%. 从性别分析, 一方面, 女生营养不良率(2=18.34,<0.001)比男生要高很多, 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 男生的超重率(2=15.63,<0.001)及肥胖率(2=11.28,<0.001)比女生更严重, 也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2.

2.3 家长对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对膳食营养素来源知识调查可知:家长对脂肪、蛋白质的来源知晓率高达81.2%和80.3%,掌握情况较理想. 对能量来源的知晓率较低, 仅55.1%, 较易疏漏的是除了糖、淀粉外, 脂肪、蛋白质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对维生素的来源知晓率更低, 为44.5%, 主要是对维生素来源的食品相互混淆;对钙、铁、锌3种重要的矿物质来源知晓率较高, 分别为49.2%、48.6%、47.4%. 由于媒介对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宣传较多, 45.7%的人回答正确. 亚油酸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营养素, 专业性较强, 知晓率较低, 为30.3%.

总体上, 家长对膳食结构的合理安排了解还较欠缺. 有56.2%的家长对蛋白质的要求有所了解, 但对3大营养素需求比例却认知较低, 为35.3%, 特别是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了解更少, 仅为21.2%;有40.3%的家长对子女每日早、中、晚餐食物热量分配有一定了解, 对早餐食物的选择知晓率较高, 为52.3%, 但对考试期间食物的选择知晓率仅为36.5%.

2.4  家长获取膳食营养知识的途径情况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占98.7%)学生家长对营养知识持有肯定的态度, 这是营养干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积极因素. 有52.9%的家长一般注重日常营养知识的积累, 积极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获取必要营养知识;人际交流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营养知识的来源途径, 从自身家庭成员及同事朋友等获取营养知识的占31.3%;但调查中发现仅15.8%的家长能从课堂培训或从专业人员那里获取营养知识, 显然学校的正规教育出现滞后问题.

2.5  家长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程度与学生营养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

调查显示, 家长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程度越高, 其子女营养状况的正常率依次增高, 反之, 营养异常率依次明显增高(2=17.20,<0.01). 家长文化程度越高, 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2=18.31,<0.01). 家长掌握膳食知识多少随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高而增高(2=27.05,<0.01). 见表3.

表3  家长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程度与学生营养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

2.6 不同职业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来源构成

事先将家长对膳食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分为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和人际交流及其它4类. 结果显示: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是膳食营养知识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电视, 对于不同职业的人都是较为主要的来源, 占总构成比的31.2%. 学校教育是膳食营养知识来源的基础, 调查可知, 医务人员, 科研人员的膳食营养知识来源以学校教育最多, 占44.9%, 以大众传媒列次之, 为31.9%;而公务员、教师的膳食营养知识来源则正好相反;服务员、个体户的膳食营养知识来源比较单一, 人际交流是第1位的来源, 占45.6%. 不同职业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来源情况经卡方检验(2=145.64,<0.001), 差异显著. 详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来源情况

3 讨论

a. 调查显示, 从整体上看娄底市中小学生营养异常率较高. 而且有性别差异, 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 女生则营养不良率高, 究其原因与部分男生暴饮暴食、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的饮食习惯有关. 而女生有挑食、厌食、喜爱吃零食的习惯有关, 加上部分女生为保持苗条身材, 而故意控制饮食所致[5]. 因此应针对性采取措施, 对女生须加强营养不良的干预, 对男生须重点严防超重与肥胖.

b. 调查可知, 家长对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不理想. 家长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对学生家庭膳食安排合理程度有直接的影响, 进而对学生的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也有较大的影响. 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6]. 从家长获取膳食营养知识的途径来看, 途径较为单一, 学校正规的教育比例偏少, 进一步走访了解, 其实51.2%的家长强烈希望从专业人员那里获取正确、完整并适合个人及自身家庭的个性化营养膳食搭配指导. 可见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对家长开展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c. 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群体性特征是影响家长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 进而影响子女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 提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密切相关. 从文化程度看, 即使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 其对膳食营养知识的基本知晓率也仅60.4%左右, 说明普通高校教育中还缺少对膳食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内容. 这与家长膳食营养知识获取途径中学校正规教育滞后现状调查结果一致. 从家庭收入看, 也是制约家长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 进而影响膳食安排合理性的基本条件, 特别是低收入家庭, 其膳食的合理性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7]. 因此, 全面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 是提高人民营养水平、促进营养状况改善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措施. 从职业看, 不同职业家长的膳食营养知识来源构成不尽相同, 因此应依据不同家长的职业特点, 采用针对性教育形式开展的营养教育势在必行.

[1] 刘湘云.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11): 643-647.

[2] 肖爱华, 刘学宁, 黄坚. 中小学生肥胖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18(3): 255-256.

[3] 胡毅, 姚江辉. 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02, 9(3): 269-128.

[4] 刘佩霞, 刘泽文, 赵迎春.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饮食[J]. 医学动物防治, 2006, 22(7): 494-496.

[5] 张艳丽. 营养教育对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8): 689-690.

[6] 丁虹. 营养教育对不同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 (11): 55-57.

[7] 江海东. 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的研究现状[J]. 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15): 117-118.

To study the relevance about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and group identity of their parents

XIE Ren-tao, ZHANG Jin-song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Hunan Institution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nutrition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ovide a referenc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some of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o investigate in Loudi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ity's high rate of abnormal nutri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and parents with less knowledge of nutrition knowledge. Parents, education, income and occupation and so the economy is affecting their nutrition knowledge, awareness level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an important factor, suggesting that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roup identity, therefore, to enhance students and parents through various forms "two-pronged" nutrition educa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nutrition education; group ident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arents; correlation

G 804.23

A

1672-6146(2010)02-0091-04

10.3969/j.issn.1672-6146.2010.03.024

2010-06-03

谢仁桃(1976-), 女,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知晓率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