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0-04-17刘蒙恩王春淼

兽医导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叶县嗜血肌注

刘蒙恩,王春淼

(1.河南省叶县职教中心,河南叶县 467200;2.河南省叶县教体局教研室,河南叶县 467200)

(一)发病情况2009年11月27日,叶县田庄乡马河村李某从外地购买仔猪80头,饲养3 d后发现10多头仔猪体温升高至41℃,耳朵发紫、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李某立即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太明显,随后几天又有30多头仔猪发病,并有12头仔猪死亡。

(二)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眼流脓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充血、出血。流粘液性或浆液性的鼻液,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张口喘气。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褪色。病初仔猪粪便干硬呈球状,其表面附有灰白色或血样的粘液,后拉稀腹泻,粪便恶臭。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仔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步态僵硬、共济失调。公猪包皮有混浊尿液,一般3~8 d死亡。

(三)剖检症状剖检病死猪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胃底黏膜、膀胱黏膜严重出血。脾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边缘有暗紫色出血性梗死。肝淤血、肿大,表面可见出血点。肺肿胀,呈暗黑色,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肌也有出血点。同时发现心包膜、胸膜、腹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关节肿大,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内含有清亮透明液体或黄色胶样浸润。

(四)实验室诊断

1.直接涂片镜检。无菌操作采取病死猪的粘液、心包液、关节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细长的、丝状、球杆状的菌体,可判断为副猪嗜血杆菌。

2.分离培养。无菌操作采取病料接种于TSA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28 h,在培养基上可见露珠状针尖大小的菌落,晶莹透明,革兰氏染色阴性。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有多种不同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细丝状的菌体。

3.生化试验。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试验的培养基上,结果该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不发酵分解甘露醇、木糖、靛基质、乳糖,M-R试验、V-P试验为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为阳性。根据生化实验结果该菌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

4.荧光抗体检验。无菌操作取病猪的脾、扁桃体触片,猪瘟荧光抗体染色,细胞浆有绿色荧光。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实验室诊断,可判定为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五)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保持猪舍干燥、通风、清洁卫生。平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2.对已患病猪进行隔离治疗,重症猪与死猪要深埋或焚烧,对场地、用具、猪舍及周围环境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3.对发病猪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干扰素、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 d;同时肌注泰乐菌素或10%氟苯尼考,每日1次,连用3~4 d。饮用多维电解质加葡萄糖粉、板蓝根粉、口服排疫肽,混合饮水7 d,必要时可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2 d。

4.中药治疗时可采用金银花5 g、连翘5 g、柴胡4 g、黄芩5 g、荆芥3 g、薄荷3 g、桔梗4 g、甘草4 g、芦根4 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2~3 d。

(六)小结

1.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从外地进猪、长途运输、突然改变饲养环境、天气寒冷、突然换料、猪舍潮湿等应激因素使猪抗病力降低,引起病原体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引起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因此,生产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必要时可在猪饲料中添加黄芪、党参、板蓝根、白术、当归、大青叶等中药制剂,以增强猪的免疫力。

2.对新购的猪只全部进行免疫接种,肌注猪瘟弱毒疫苗。在饲料中可加入强力霉素+支原净+黄芪多糖,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多维电解质,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叶县嗜血肌注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河南舞钢市—叶县南部晶质石墨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叶县
“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走进叶县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叶县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