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我国住区发展背景变化的规划思考

2010-04-14孙海春

四川建筑 2010年3期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设施

孙海春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1 时代背景变化

1.1 住房土地供应方式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控制住房建设和供应。住房建设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住房分配则采取实物分配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配给职工。

住房制度改革后,中国住房市场明显具有计划和市场经济双重特色,市场和政府因素都充当了重要角色。住房不再是福利产品,房产商成为住房建设主要角色,商品房以市场价格出售或租赁给住户,考虑到低收入家庭,政府承担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1.2 生活方式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出行方式、消费方式从比较单一转向多样化。

小汽车、公交车、地铁等多元交通方式使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逐渐从对物质方面转变到精神方面,人们逐渐对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院、KTV等这些娱乐设施越来越普及,健身俱乐部在城市中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所熟悉。

1.3 人口结构变化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依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 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近几年老年夫妇家庭在逐年增多,出现诸多的空巢单身老人,家庭呈显小型化的趋势。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这种趋势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势必要求我们要对老年设施给予更多的关注。

1.4 相关制度变化

1.4.1 社区管理模式

传统的物业管理方式是行政的、福利性的、多级多头的,是一种“小而全”的组织模式;物业管理中对每项管理业务、服务业务都采用行政的包干方式,强迫消费者接受物业管理的所有服务项目。

现在的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与完善,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流通、消费、使用的全过程中,专业化的物管企业可根据利益分配原则,将各种专业管理以经济合同的方式承包给各类专业经营服务企业。这种市场化的管理经营方式使物管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4.2 医疗制度改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模式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立医疗机构占垄断地位的传统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模式转变。国家开始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减少对医疗单位的资金投入,医疗服务也被推向市场。医疗体系的改革向着“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方向发展,采用城市级医院和社区医院两级服务体系。

1.5 商业业态变化

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消费的热点、社会消费形态市民消费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整体消费层次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从物质消费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现代的综合消费观,以家庭为载体的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服务消费将成为生活主流,并逐步向体验消费发展。

以综合百货店、食品店、餐饮为主的传统的住区商业业态,开始转向集购物、服务、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以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为主的新型业态。

2 住区规划思考

随着我国住房供应体系、人口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医疗社区管理制度的改革、商业业态的变化,对我国传统的住区规划理论、规划模式、规划规范等都形成挑战,这需要我们创新规划适应并引领住区规划的不断发展。

2.1 重视保障性住房规划研究

由于保障性住房部分公益性的特征,赢利较薄,一方面,开发商对保障性住房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尽量降低成本。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行“住有所居”目标的落实,这些政策的提出逐步引起社会对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布局、配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建在城市建成区的边缘甚至在外围,这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城市中心,这就导致了低收入人群的交通成本的增加,也造成交通拥堵。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缺少考虑,如医疗、教育、商业的需求、居民的就业和对外交通。针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它的研究,根据我国的国情,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划方式。

2.2 加强住区规划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住区的模式主要沿用了邻里单位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单纯注重物质形体美学及其物质形体的功能结构,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善,人们则会追求更多的精神层次内涵,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在住宅商品化、土地有偿使用政策逐步实施并日益完善后,住区规划模式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比如,在城市中心地价较高的地区以及针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居住者对住区的结构以及设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认识到邻里单位模式不能作为住区建设统一模式。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住区模式,根据城市区位、地价、环境、居住者等条件,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规划,形成多样的组织结构。

2.3 重视住区规范的调整

现在的公共设施可以分为两大类,公益性和市场性。公益设施由于经济收益比较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被市场所侵蚀,比如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因此对这类设施要增加它们的刚性规定。对受市场因素比较大的公共设施要给有弹性,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量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人们从原来的物质消费转向注重精神层次消费,对休闲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多,从内容到规模现行规范中休闲设施标准不能满足现在人的需求,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的调整。

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家庭结构、医疗体系、商业业态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服务设施的需求有了一些变化。通过对南京一些社区的调研了解到现在居住区的许多服务类型的需求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的服务项目在逐渐被淘汰如:综合食品店、综合百货店、便民店等;同时因为人们生活的需求,新的一些服务项目在逐步发展,如:婴儿服务中心、宠物店等。这些变化则要求我们对规范作出调整,去掉那些要被淘汰的服务设施项目,增加一些大家需要的新的服务项目。

和谐社会的提出,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从儿童、残疾人到老年人,因此在居住区服务设施配套上,我们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要强化与之相关的内容和标准,通过对现状调研了解儿童、残疾人、老年人这些弱势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设施类型。

[1]刘方.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及对策分析[D].重庆大学,2004

[2]胡纹,王玲玲.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新思考——以《重庆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制定工作为例[J].规划与设计,2007(4)

[3]宣莹,陈定荣.城市和谐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策略——兼议《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指引》[J].城市规划学刊,2006(2)

[4]周岚,叶斌,徐明尧.探索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思路——《南京城市新见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J].城市规划,2006(4)

[5]赵民,林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件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2(12)

[6]谢远骥.回应改革旋律,营造温馨家园——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改的几点建议[J].建筑学报,2000(6)

[7]唐子来.居住小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形态:趋势推断和实证检验[J].城市规划,1999(5)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房设施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民生设施非“摆设”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