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个春秋的事业征程 一个甲子的沧桑巨变
——凯喜雅集团成立60周年回眸

2010-04-14李琴生

丝绸 2010年4期
关键词:丝绸企业

60个春秋的事业征程 一个甲子的沧桑巨变
——凯喜雅集团成立60周年回眸

源于丝绸之路 植根丝绸之府 传承丝绸文明

凯喜雅(CATHAYA)——凝结着五千年丝绸人的梦想,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条崭新的“丝绸之路”从浙江大地向世界延伸。

一、成立省级公司,积极恢复茧丝绸生产

1950年5月11日,中国蚕丝公司浙江分公司(凯喜雅集团前身)成立,属中国蚕丝公司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双重领导。公司积极恢复茧丝绸生产、调整丝绸业工商关系,扩大加工代缫代织范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公司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对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丝绸企业进行全面的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对27家缫丝厂经过关停并转,调整为16家,并于1956年转为地方国营5家,公私合营11家;579家丝织企业调整为108家,其中地方国营3家、公私合营29家、小型私营76家。“一五”期间,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丝绸印染联合企业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建成投产。杭州丝织试样厂等单位为建国10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设计、试制了一批高档装饰用绸,整个丝绸行业稳步健康发展。

二、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推动丝绸行业改革发展

公司成立以来,尽管公司名称几经变更,机构分分合合,但一直行使着浙江省丝绸行业管理职能。1985年1月浙江省政府发文决定成立浙江省丝绸联合公司,受浙江省计经委委托承担行业管理职能。1996年3月省政府再次发文明确赋予公司行业管理职能。2001年省政府决定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行业管理职能正式划归省经贸委。在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期间,公司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积极推动全省21个市县丝绸行业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丝绸产业结构调整,整顿压缩过剩的缫丝加工能力,全面加快行业技术设备和丝绸产品的更新换代,努力促进丝绸产销供需平衡,全方位支持全省丝绸行业协调稳定发展,与浙江80万蚕农、2000家企业、60万丝绸职工一起,风雨兼程、携手同行,使全省丝绸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全省丝绸出口份额从开口岸初期占全国的两成上升到目前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古老的“丝绸之府”面貌焕然一新。

三、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中国丝绸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

公司以创立中国丝绸行业国际知名品牌为战略目标,注重研发创新、严格质量标准、培育设计队伍,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凯喜雅(CATHAYA)”品牌相继获得“中国出口名牌”“中国名牌产品”“浙江名牌产品”“浙江出口名牌”等资质荣誉。“凯喜雅(CATHAYA)”品牌的商标在国内及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已拥有5项专利许可,4项专利申请受理,8项注册商标的海关保护。“凯喜雅(CATHAYA)”品牌生丝和绸缎等产品出口已形成一定规模,受到国际经销商青睐。近几年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国内市场,先后在北京、沈阳、广州等地设立了品牌专卖店(柜),“凯喜雅(CATHAYA)”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效应得到提升。

四、重视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

1985年10月,公司在深圳创建的中外合资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20世纪90年代前后,公司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创办了深圳浙丝及杭州华谊、华联、华天杭等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置地300余亩,投资2亿元,选址德清莫干山经济开发区创建的凯喜雅工业园奠基仪式于2001年3月28日隆重举行,标志着公司在密切科工贸结合、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强丝绸纺织外贸主业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08年6月28日,杭州夏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开工投产。目前公司拥有生产企业17家,从业人员9 000人,拥有缝纫机(含针织机)6 000台,形成了练印染绸3000万m,各类服装年生产能力2 000万件/套,真丝复制品300万条的年生产能力。已形成产业链体系完整、生产技术设备先进、中高档丝绸纺织商品齐全的实力雄厚的产业基地。

五、设立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增强公司自主创新水平

公司于2002年成立技术中心。以产品研发部为中心,以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为重点,以下属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为补充,以市场为导向,联合海内外大学和研发设计机构,形成综合性研究、面料设计开发、印染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服装服饰设计打样、标准和质量检测等五个各具特色又有机结合,符合公司业务持续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一支专业技术优秀的研发设计团队,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打样、产品开发、标准及检测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积极向主管部门申报立项、争取经费、实施项目,在丝绸科研、产品开发和设计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开发的新品丝绸面料、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精度数码喷印真丝呢双面印花披巾、丝绸女士时尚鞋包系列、奥运丝绸礼品系列、真丝无缝内衣、运动装、纳米真丝领带、真丝绸冷轧堆染色新技术等等,成为公司乃至行业内近几年技术创新的靓点。公司每年研发设计的1 000多项新项目、新产品、新面料、新款式,受到了客商关注和青睐,为产品的推陈出新、展示公司形象、促进业务发展增添后劲。

六、自营出口成绩显著,公司累计出口创汇达115亿美元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省政府批准,公司于1981年1月开始自开口岸自营出口,开启了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征途,公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就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455家客商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全年出口创汇1.08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丝绸国际贸易的龙头企业。1988年至1993年两轮外贸承包,公司在超额完成出口创汇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累计上交省政府外贸运筹金4.1 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外经贸事业发展。自营出口28年来,公司全面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经受住了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加入世贸、外贸经营权放开、纺织品配额取消、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挑战和考验。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工贸结合”战略,精心培育一支驰骋于国际市场的经营管理团队,做精做强丝绸纺织品主业,形成研发、设计、打样、生产、质检、出口一体化的经营体系,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家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年出口总额达到7亿美元以上,从1981年至2009年累计出口创汇达到115亿美元。

七、建立全新企业文化体系,营造破茧化蝶、再创辉煌的创新创业氛围

公司历来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党政工团优势,合力运用宣传刊物、黑板报、橱窗、文艺汇演、书画摄影、体育竞技等多种形式,创导爱党、爱国、爱公司的主体思想,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创新创业的和谐发展氛围。公司于1999年6月创刊《凯喜雅报》,至今已出版130期,为沟通交流、宣传引导、激励鼓劲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5月公司50周年司庆之际,公司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周”活动,创作了《凯喜雅之歌》,举办了“共创未来-凯喜雅之夜”文艺晚会。2004年11月22日公司与艾肯形象策划有限公司签订CI品牌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旨在全面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新丝语工程”。2009年7月公司成立凯喜雅合唱团,并在9月29日在浙江省音乐厅隆重举行的“凯喜雅集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专场合唱比赛”首次隆重登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9年11月24日,公司调整组建文化与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和执行小组,进一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在司庆60周年前夕,凯喜雅企业形象电视宣传片、公司宣传画册和VI手册、公司企业文化行动纲领、员工企业文化手册组成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制订完成,标志着“新战略、新文化、新征程”的“新丝语工程”已取得重要成果。

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公司于1993年实行内部经营责任制考核,通过转换机制、落实责任、开源节流,调动了经营部门积极性,使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作为全行业蓄水池的6 000万m绸缎、3000多吨生丝的巨大库存得以消化。1994年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为核心层,以深圳华丝等33家企业为紧密层,以216家全省丝绸企业为松散层,形成以公司为龙头的全省丝绸行业的产销经营联合体。1998年公司对进出口经营部门实施有限责任公司改造,建立经营业务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经营模式的转变,公司经营规模效益快速增长。2002年公司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为契机,实施资产重组、全员竞聘、股份制改造,于1月28日正式成立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以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营运行体系。2008年通过改革改制、收购兼并和业务重组,成为一家以丝绸纺织品为主业、以国际贸易为专长、产权多元、科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标志着凯喜雅集团将以更为清晰的产权制度,更为完善的经营模式、更为成熟的决策管理体系,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九、制订《凯喜雅集团发展战略》,开创凯喜雅人美好未来

公司于2002年制订并实施了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了“贸易、工业、房地产、科技文化”四个板块的业务布局和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奋斗,公司的经营规模效益稳步增长,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创新发展举措全面推进。尤其是2008年的整体改制,实现了公司产权体制的重大突破。在公司创立60周年之际,为了抓住我国国民经济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行业竞争态势,适应公司产权体制重大突破后的发展要求,公司研究制订了《凯喜雅集团发展战略》,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产业体系,做精做强丝绸纺织品主业,稳健拓展房地产、投资等经营领域,打造国际丝绸行业的著名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制订了到2015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将以新的《凯喜雅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新的起点,以破茧化蝶、再创辉煌的胆识和勇气,共同开创凯喜雅人的美好未来。

十、经过60年改革发展,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60个春秋的事业征程,一个甲子的沧桑巨变,在凯喜雅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回顾公司成立60年的历程,公司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50年5月至1980年12月,以公司成立为标志,是公司创建发展阶段,全体丝绸人开始了恢复丝绸产业、振兴浙江丝绸的征途;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以公司自营出口为标志,公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为标志,公司发起设立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新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体系;2008年1月至今,以公司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为标志,通过改革改制、收购兼并和业务重组,成为一家以丝绸纺织品为主业、以国际贸易为专长、产权多元、科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48亿元,拥有3家分公司及20多家控股企业,资产总额30亿元,年销售收入60亿元,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从1980年自营出口至2009年,累计出口创汇115亿美元。公司是浙江省百强企业、中国出口200强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真丝绸商品出口企业。公司成立60年无亏损记录,真丝绸商品出口创汇、实现利税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公司多次荣获“浙江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全国外经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纺织企业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和谐企业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特约记者 李琴生)

猜你喜欢

丝绸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参展“丝绸苏州2020”的思考与启示
海上丝绸路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