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体育学院新校区核心教学区单体建筑设计

2010-04-14杨鸿霞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区教学楼入口

杨鸿霞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的所在地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寓体育教育、训练、科研为一体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依据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强山东体育学院建设的要求,学院将建设新校区,拟选校址位于东部新区,是济南市未来城市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本方案设计为此次工程项目的核心教学区,包括:教学楼组团、图书馆,其中教学楼组团中包括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在4.4万m2左右,鸟瞰图见图1。

2 总平面设计

整个核心教学区以综合教学楼为中心,四栋教学楼、综合教学楼与图书馆组成一个建筑群落,利用步廊的相互联系,提供一个全天候步行体系的空间布局。

建筑群作为学校主入口的底景,其重要性及标志性自然不言而喻。核心教学区通过主入口主轴线展开,四栋教学楼及综合楼采用相似的建筑语言及序列形成一组有韵律感的建筑,而作为该组建筑的结束及重点,自然是图书馆,其入口与教学楼组团入口相对应联系紧密,并使图书馆在广场上的定位更明确,且有利于人流的引导与分流。图书馆、教学楼及综合楼三者入口的延伸线的交点即确定了主广场的中心,并强调了广场的向心性,使整个中心的该组建筑关系更有机,更完整。整体形象体现现代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

3 单体设计

1)教学楼。建筑分为两组,每组由两栋教学楼组成,以连廊联系,为老师及学生提供方便;每栋教学楼分为办公、教室区及合班阶梯教室。办公部分结合教室分层布置,阶梯教室集中布置在西侧端头通过走道与教室、办公相连。建筑东侧为了结合环境,设计弧形虚空间,结合每栋教学楼通过丰富的共享空间连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交流活动空间。

建筑形式本着“简洁明快、典雅大方、朴实无华、富有深邃的学术文化气息”的原则,风格力求与教学区协调一致。建筑最大限度的与环境相结合是本方案的一大特征,建筑东侧以弧形构架与道路交相呼应,并结合教学楼的共享空间。每组建筑围合出的庭院空间,使内部空间得以延续,结合连廊的透明体,营造一个渐进的建筑序列。

建筑立面以灰色为主,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并配以木质百叶装饰,通过虚实对比、材质对比,体现校园文化建筑的风格。

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层数为5层,建筑高度为20.1 m,中间连廊采用框架结构。与教学楼主体之间设置伸缩缝。

2)综合教学楼。综合教学楼位于教学区椭圆区域的端部,同时也在整个新校区的中轴线上,是教学区的底景,更是校区南、北两向主、次入口的重要对景。建筑物采用简洁鲜明的体量关系和形象设计,以体现体育院校稳健、干练的性格特征。依路网形态的弧形实验主楼起到联系教学楼和图书馆的作用,强调了教学区的整体围合感,以及教学区在校园中的中心位置。北侧矩形体量的群房与教学楼和图书馆相呼应,弧形实验楼的曲线凹向北侧主入口,给进入校园的人一种被欢迎与接纳的心理感受,正符合高等学府培育人才的形象。

综合教学楼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北侧群房为阶梯教室和大报告厅,南侧主楼为实验教学用房和计算机中心。两部分之间以交通核和共享空间相连,隔而不断。既有联系又能自成功能体系,避免相互干扰。而两部分不同的层高关系也给作为联系的共享空间增添了几分趣味。主楼的单廊设计使各个功能房间都能取得良好的朝向,同时走廊部分本身通过共享空间和天窗也可获得很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整个教学区给人宽敞明亮、朝气蓬勃的感觉。

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层数为8层,建筑高度为34.2 m,局部楼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尤其是学生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得到想要的各类知识,而不需要亲临图书馆找寻,但是图书馆并没有消失,在现在它更多被认为是人们交流的场所,虚拟的网络空间,甚至是图书超市、咖啡厅等等,这就要求新一代的有可发展性的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注重交流空间的设计与利用。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必然要表现出中国深厚的文化气质,彰显民族个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只取其中含蓄、谦和、包容而不失独立精神的一面,大的布局上以整为主,简单有力,朴实平和,立足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圆地方”为构思点,不取“形似”,而在“神似”。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缺少艺术的建筑是乏味的,而缺少技术支持的建筑是空洞的,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丰富的科技内涵是建筑必须的选择。

绿色节能,符合生态要求的高科技含量内容在建筑中给予充分的考虑,自然采光体系,自然通风体系,外围护结构体系的应用将极大提高图书馆的使用品质及舒适度,同时也使建筑在科技的支持下更具人性化,智能化。本案中的露天中庭,遮阳体系即充分考虑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颁奖大厅与图书馆主管利用夹角围合出主入口空间,有很强的导入性,将主要读者从广场导入二层大厅,上升的台阶,柱廊及构架围合的灰空间,使人在未进入室内之前即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

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层数为 6层,建筑高度为28.2 m,局部采用轻型钢结构。

4 与校园总体规划的呼应

核心教学区通过主入口轴线展开,以远山形成天际轮廓,以校区景观湖面作为前景衬托,形成一个开放、大气的空间序列组群,整体形象体现现代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从整个校园的总体规划来看,教学楼群建筑规整的网格布局与西部优美的弧线形林荫景观大道相映衬,一张一弛,有动有静,既与体院老校园的规划布局一脉相承,又充满了新意与活力。

猜你喜欢

教学区教学楼入口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秘密入口
作品三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or Cultural Dialogue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