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 30例疗效观察

2010-04-13赵建玲杨东东

山东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上巨虚立位气机

屈 明,赵建玲,薛 军,杨东东,王 玮,朱 娜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2005年 1月 ~2010年 3月,我院采用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术后肠麻痹患者 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18~75岁;胆囊切除术 10例,胃癌根治术 8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 6例。对照组 32例,男 12例、女 20例,年龄 16~82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 4例,胆囊切除术 13例,胃癌根治术 6例,小肠间质瘤切除术 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以上患者术后 3 d出现不同程度腹胀,术后检测患者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炙治疗。①取穴:主穴:足三里、气海、上巨虚;配穴:天枢、中脘、关元、下巨虚。 ②针灸: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施以快速进针,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轻插重提,大幅度捻转,以患者出现酸、麻、胀或沿经脉走向有传导感为宜,反复施以强刺激手法,每隔 5min重复手法一次,留针 30m in。气海、中脘、关元、天枢采用呼吸补泻的方法,治疗 6次后统计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生理盐水灌肠、肠外营养,非胃肠道手术患者辅助以口服液体石蜡、新斯的明封闭足三里等治疗。采用 SPSS12.0软件包,有效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痊愈(肠鸣音正常,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正常,呕吐、腹胀等症状消失,X线立位腹部平片检查,肠内无积气、积液)22例,有效(肠鸣音出现,肠蠕动恢复,排气但尚未排便,呕吐、腹胀减轻,X线立位腹部平片检查,肠内有积气、积液,但较治疗前减少)6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X线立位腹部平片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 93.3%;对照组分别为 5、10、17例,总有效率 46.9%。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术后肠麻痹是指手术后出现的胃肠动力一过性障碍,一般认为是由于毒性作用或创伤通过激活脊神经反射弧来抑制胃肠动力,引起肠运动功能障碍所致。目前对于术后肠麻痹西医治疗方法为禁食、胃肠持续减压、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鼓励患者早期运动、灌肠及对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可应用一些胃肠动力药物。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上述治疗手段的有效性逐渐受到怀疑。虽然早期运动可以减少肺不张、肺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临床研究并未发现其可减少术后肠麻痹的发生。尤其是对胃肠道术后的患者,无法应用胃肠动力药物治疗术后肠麻痹,因此患者疾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增加。

本病在中医学属肠结、关格范畴,肠为传化之腑,肠腑气机运行降而不升,动而不静,以通为用。由于手术等因素致肠腑气机不畅,通降失调,导致传化失司,水饮内停而发病,腹部手术损伤肠腑,会引起肠腑气机失调,导致肠腑气滞血瘀,痞结不通。治宜调整肠腑,理气通便。足三里是治疗肠胃病的首选穴,《针灸甲乙经》卷八有云:“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因此针刺足三里有促进肠管运动的功能;上巨虚、下巨虚为大小肠经的下合穴,有调肠胃理气滞的功效;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大肠腑气输注汇集之处,具有调理肠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通腑泄热之效;气海具有调补下焦气机、补肾虚益元气之功效。诸穴合用,共奏通腑消滞,温补阳气,理气通便之功,取穴不多,但切中病机,效果显著。本文我们用针灸方法对 30例术后肠麻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方法。

猜你喜欢

上巨虚立位气机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立位体前屈,刚柔相济韧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