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血糖昏迷30例临床分析

2010-04-1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脑梗塞病因低血糖

昏迷是内科危急重症之一,是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丧失,其病因复杂,可见于多种疾患,如脑血管意外、感染、中毒等。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发生率逐年增加,随之低血糖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在昏迷的病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对急诊科医生而言,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及鉴别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将3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北京市密云县医院自2006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年龄50岁以下3例;年龄50~60岁以上15例;年龄60岁以上者12例。发病3小时内来诊的18例;发病3~6小时来诊的10例,发病6小时以上来诊的2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

1.2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均行末梢血糖检测,测定值在1.2~2.5mmoL/L。均行头颅CT检查,结果阴性者16例;腔隙性脑梗塞9例;明确脑梗塞5例。

1.3 治疗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予静推50%葡萄糖及静点10%葡萄糖,合并脑梗塞者加用扩血管药物;昏迷时间较长,考虑脑水肿者加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治疗。

2 治疗效果

发病1~3小时内就诊的患者均较快恢复,无明显后遗症。发病3小时以上者合并脑梗塞5例,其中年龄50~60岁患者1例,年龄60岁以上患者4例;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者2例,收住专科病房。死亡1例:为发病时间6小时以上,就诊较晚,年龄78岁患者。

3 讨论

低血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症状的出现是大脑电活动学紊乱的结果。葡萄糖为脑部主要能量来源,脑组织所需的葡萄糖几乎完全依赖于血糖的持续供应,而脑细胞存储糖量有限,每克脑细胞约含2.5~3.0umol,仅能维持正常脑组织活动5~10分钟的能量供应[1]。因而血糖降低,会影响脑组织能量代谢,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及交感神经系统,严重时可出现低血糖脑病,表现为偏瘫、截瘫、失语精神症状及昏迷。

本组病例发病时间大于3小时者伴发脑梗塞5例,死亡1例,提示发病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研究显示低血糖持续超过6小时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2]。但低血糖引起的脑损害如及时纠正一般是可逆的[3]。因而提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低血糖病因多样,其中高龄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老年病人体内维持血糖浓度的各种调节功能低下,胰岛素颉顽激素-儿茶酚胺、甲状腺素、胰高糖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减少,胰岛素降解更加缓慢,容易造成胰岛素的蓄积而发生低血糖;并且老年人肝、肾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对降糖药物的降解及排泄减少;此外老年病人由于脑动脉硬化,交感神经系统对低血糖反应迟钝,使病人在使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4]。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患发病率高,病史隐匿,故容易误诊。

综上所述,发病时间及年龄是影响低血糖昏迷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且老年性低血糖患者病史复杂,常急性起病,病情较重,容易误诊。因而对于昏迷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急诊科医生应提高警惕,除了考虑脑血管病、中毒、癫痫等常见病因外,应时刻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性,须常规行血糖检查,以免延误诊治,造成不可逆损害。

猜你喜欢

脑梗塞病因低血糖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电视的病因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