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2010-04-1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23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高血压病血压

近日,笔者接触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位64 岁的女性患者,40 年前怀孕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没有任何症状,也未服用任何药物。直至10 年前起床时发现讲话不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高血压病、脑梗死,并从此开始服用降压O 号治疗,一个月后出院。近一年来常感头昏、头痛,测血压190/110mmHg,作脑CT 检查,提示陈旧性脑梗死,曾先后服用拜新同、络活喜、蒙诺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来到笔者门诊。笔者检查后发现患者还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给予降压、降脂、降糖、控制尿酸等治疗措施。

查出糖尿病后,患者十分恐惧,要求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笔者多次和患者聊天,发现其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表现为各种恐惧心理。担心一旦自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成为家人及儿女的“累赘”,更担心自己会突然发病导致死亡。于是,笔者和其主管医生一起调整治疗方案,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使这些指标达到目标水平并要求家属、主管医生及心理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及放松治疗。经过大家努力,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目前患者定期来笔者门诊看病,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均达到目标水平。

对此类病例,笔者有这样的体会:高血压病与情感障碍的关系应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发病是多因素所致,除身体本身因素,不仅与遗传、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还与心理障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关。高血压病为一种慢性疾病,几乎每位患者都经历了血压不降和血压波动的过程,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也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有关数据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20%~40%,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但是临床上对高血压病的干预往往忽视了对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

高血压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焦虑和抑郁。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血压病的发展和预后。对这些患者仔细检查后发现,均无器质性病变的客观证据,但发现在心理障碍的人群中高血压病发病率增加2 倍以上,脑卒中、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增加6 倍,死亡率增加2 倍以上,可见具有心理障碍的人易发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易发心脑血管事件。尽管当前高血压病与抑郁症都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少引起重视,因此对高血压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识别及心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临床实践表明,不仅高血压病患者有心理问题,其他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许多慢性疾病患者都存在心理问题,同样需要心理治疗。应充分重视此类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早期识别、积极干预其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社会或药物干预。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加剧,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人群与日俱增,漫长的病程、反复的病情、可怕的并发症常常带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并由此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疾病转归。与此同时,医学模式也发生着改变,对疾病的了解不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生物医学)解释,还包括对病人心理因素、病人所处的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和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医务人员不仅要会看病,而且要会医学关怀(人文关怀),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高血压病血压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稳住血压过好冬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