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2010-04-12樊存虎胡建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油桃三农农民

□樊存虎,胡建芳

( 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近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五年累计1.6万亿元,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高职院校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新农村建设需求出发,调动全校师生积极性,培养合格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富农,人才强农优势,为当地经济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运城农业技术学校。多年来,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特色,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为当地农村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为农村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一、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新模式的思考

1.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多层面人才。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农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农民素质低下,农民面临盼致富无门,想致富无技术,新农村建设必须突破人才瓶颈,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我们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加强教学改革,制定厚基础、多实践、重技能、宽口径的定位培养,使大学生树立服务“三农”意识,端正择业态度,以投身基层、献身农业为荣,以好高骛远、厌农弃农为耻,为“三农”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人才。2002年,从学院毕业的八名女大学生放弃城市体面工作,回到家乡,依托科技服务中心,帮农助农。通过开设各种技术培训班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给黄河滩55个村近3万农民提供帮助,把农民的需要当作自己的追求,在她们的指导下,农家粮、棉、瓜、果、菜产量逐年增长,人均收入由原来的400元增长到2600元,实现了她们的人生价值,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加强农业人才培训工程,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除了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制定配套政策外,加强对农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培训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得稳、靠得牢、用得着、可信度高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才有可能把农村的自然资源转变为生产资源、把生产劣势转变为生产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为此,我院本着实际、实用、实效,使农民一听就懂、学能致用、用可致富的原则,先后同15个乡镇联合,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推广优良新品种5个,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达上千人。通过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造就了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民队伍,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3.发挥基地优势,加强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新农村建设。我院现有千亩示范基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设施齐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已构筑起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建立起大棚油桃基地,无病毒红富士基地,优质苗木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筛选具有地域特性的科研成果和集成技术进行整体推广,以此促进农业科研、教育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运城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市,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下,运城市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7.3万hm2,主要是苹果、梨树两大类,已出现严重饱和和过剩,经济效益逐年滑坡,而小果类的桃、杏、李等因栽植面积小,货源缺,经济效益日渐看好。我们学院果树专家看准市场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在我院实习农场进行日光温室油桃设施栽培研究,通过在运城市不同区位选点,筛选出适合在我区种植的油桃品种以及一整套的油桃栽培技术,并对这些油桃品种和日光温室油桃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在夏县胡张、水头、庙前等五个(乡)镇27个行政村推广66.5hm2,兴建温室1663个;盐湖区的泓芝驿、龙居、陶村等(乡)镇推广9.2 hm2,兴建温室230个,临猗县的北辛、卓里、北景、孙吉等(乡)镇推广17.8 hm2,兴建温室446个,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鼓励教师深入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学院曾先后选拔10多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担任科技副乡长或副村长,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将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技术带给农民。实践证明这种科技帮农形式效果很好,一方面学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农村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锻炼了师资,反馈了信息,使教师得到了来自最基层的信息和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使30%以上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技术服务和教学双赢的效果。

解决“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三农”现代化,核心是加强农业教育。据调查,在我国农村,农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是普遍状况,而要改变这个状况,农业院校在完成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这个长远任务的同时,必须强调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把扭转“三农”的现实状况放在重要位置。

二、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1.加大政府对农业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与扶持。目前,农业职业院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设备陈旧,实践基地薄弱。“双师型”高水平师资匮乏,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需要,政府应加大投资与扶持。

2.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走进农村,深入农村,从事科技推广工作。把学院的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内容作为考核指标,对专业教师服务“三农”或科研推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量考核;对带着任务到农村一线工作的人员,将落实其差旅费或差旅费补贴;对工作时间较长者,酌定工作量或工作量津贴,并在职称评定、奖励等方面予以体现,促进教师支农积极性。

3.重点推广农民需要的技术。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所开发出的实用技术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技术项目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与农村现实有一些距离甚至与农业生产相脱离的问题。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科技推广工作一定要树立服务的意识,要认识到农民需要的技术才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蒋艾青.依托实训基地实现“五业贯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2]王华.论农科专业开放教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3]瞿振元.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优势 积极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J].北京教育,2006,(5).

[4]郝卫红.发展电大远程教育是服务“三农”的战略需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5]卢丽君.中国农大“顶天立地”服务“三农”[N].中国教育报,2006-06-25.

猜你喜欢

油桃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温室油桃冬春季管理要点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中油13 号”油桃引种表现及设施栽培技术
中油桃4号在衡阳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