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文秘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0-04-11韩玉芬吴新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文秘工学秘书

韩玉芬 ,吴新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旅游分院,浙江 湖州 31000)

一、引 言

2006年,教育部就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连续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特别强调高职院校在不同的专业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和双向互动,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目标的模式。

二、高职文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现状

在近两年的专业教学和社会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在课程建设和校企深度合作两个方面,面临难以找到突破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关校企合作的先进理念体现不够充分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尚未深刻领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刻内涵,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结合度不够,以及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内容有欠完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的行业背景不显著,相对独立、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便于教师教学,能够体现“工学结合、能力本位” 理念的实践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明显滞后。

(二)文秘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困难重重

首先,各校聘请的行业专家都是兼职,由于本职工作繁忙,又对行业专家的职责认识不够等原因,还不能发挥理想作用;其次,由于秘书职业的特殊性以及秘书岗位的零散性、非规模性等特征,造成文秘专业学生工学结合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一方面,一家企业一次性接纳实习学生的人数非常有限,影响学生训练的参与度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各企业提供岗位的不一致,导致出现一系列诸如指导、成绩评判等管理上的困难。此外,由于秘书岗位还涉及企业机密,因此,很多企业拒绝接收在校学生进厂实习;最后,由于目前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中文或相关专业,从教前较少有秘书工作经历,实战经验缺乏,加之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和主动性欠缺等原因,还不能为企业提供积极有效的秘书咨询以及培训服务。总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文秘专业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远未形成。

(三)缺乏有效积极的政策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需要有效的政策保障,以起到规范、推动和调节的作用。但是,当前各地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不够有力,因此校企合作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民间状态。首先,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其次,政府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准则,用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第三,学校体制改革滞后,弹性学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制约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P92-94)。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高职院校的热情很高,而企业反应却比较冷淡的现实。

(四)校企双方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企业和学校长期深入合作

学校和企业的社会属性不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利益不一致,甚至双方利益冲突的情况,校企合作一定要实现双赢才有生命力。二者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无论是学生到企业的秘书岗位上实习,还是行业专家参与学校的相关教学工作,都有一个成本付出的问题。这必然会牵扯到成本由谁承担,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益如何分配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各自的利益出发点和目标并不一致,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机制,势必会影响到双方的长期深入合作。

三、高职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从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入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和构建基于企业秘书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秘书职业资格要求,结合各类企业秘书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首先应参照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明确专业定位,与各企业行业专家深入交流,分析秘书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听取行业专家对秘书人员的实际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结构进行有效分解,从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并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具体做法是:结合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对秘书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如:商务沟通、办公室事务管理、常用文书写作、会议与商务活动以及信息档案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炼出秘书的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人际交往能力、领悟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几大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以便构建起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专业课程建设体系。

(二)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有效利用合作企业资源

在教学模式上,应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特别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强调以项目任务为单元,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做中学”的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程内容的设置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并密切融合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按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在教学中重新设计学习程序,采用模块式教学强化秘书各专项技能。各模块将理论与实践同步交叉训练,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和理论教学相互渗透,避免孤立、形式化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相应的核心能力,并分解为若干项目任务,着重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在模拟结束后与学生共同点评,并通过采用专业技能比武、小品表演、地方文化采风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其综合素质。此外,还应进一步利用各种校内外机会,让文秘专业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策划与实施的具体工作,例如湖笔文化节、校双代会等项目的筹备及善后工作,帮助学生锻炼实际能力。

(三)重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强化实践能力

评价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尺度以及侧重点等问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变传统基于理论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模式与考试内容要求,采用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考察的重点从学生“学过什么课程内容”转变为“能做什么事情”,从而引导学生强化秘书职业能力的训练。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为有效开展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学校制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岗位聘任、科研考核方面也制订了相应规定,鼓励教师参与工学结合。

文秘专业所在的人文与旅游分院进一步制订了各种细则,充分发挥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这一方面可让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秘书工作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秘书人员提供恰当的咨询和培训。此外,分院还鼓励外聘行业专家以及本专业师生开发各自的人脉资源,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优秀行业专家以及合作企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四、对高职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于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推进此项改革,文秘专业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在岗位上的各种要求。高职文秘专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这个历史潮流。

事实上,校企共建合作的理想结果是双赢的。一方面,企业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好场所,可以有效地为学校提供行业专家的智力支持和学生上岗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亦可充分享受学校充足的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后劲;此外,实习的文秘专业学生,不但可为企业提供相对廉价的秘书服务,而且将成为企业最好的后备人才。归根结底,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秘书人才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需求,那么企业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此外,校企合作还能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敬业精神、团队合作、风险意识等各种职业精神;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朝气蓬勃、自强奋进的校园精神带到企业中,让企业充满活力。

(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规范

纵观世界上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得到国家在立法、政策上的支持的,从而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如德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包括《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基本法》等在内的十多项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立法。其中对企业、职业学校在促进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作了非常明确和细致的规定,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2](P110-112)。又如美国在二战以后,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后制订了《职业训练协作法》《伯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以及《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等几十个法案,其目标是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美国政府依靠这些法律加强企业和教育的紧密联系,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3](P11)。

要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问题,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实际运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政府在引导社会支持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加工学结合方面应有所作为,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便利。国家应尽快出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推动双方工作的开展[4](P25-26)。

此外,工学结合中涉及的学生安全、技术保密、成果分配和学生待遇等许多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各级政府在人事、财务、奖惩、税收、考核等方面尚未制定支持工学结合的倾斜政策和鼓励性措施,从而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来制订鼓励性的政策,促进学校和企业深入开展工学结合[5](P22-24)。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责任和相应的待遇,如企业参与办职业技术教育和安排学生实习,可免交部分税收,在经济方面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政府还可进一步加大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高职院校更新教学设施,建立专业实训基地,改善实习条件,制定相应措施,引导并鼓励行业、企业投资高职教育[6](P468-469)。

(三)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还应当立足于秘书行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训环境的优化到教学运行和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制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形成一个既符合秘书职业岗位要求,又能根据秘书行业最新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准确界定高职文秘教学所必须涵盖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且符合实际要求的高质量的行业专家队伍,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授课进行指导,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应形成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训练为主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形成有利于培养真正优秀秘书的考核体系。在教学方案制定和实训基地建设中,建立能体现秘书工作具体环境的学习与训练场景,并形成一套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秘书素质的考核体系。

此外,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也非常重要。学校在改革过程中,应强调制度先行,从制度安排方面优化与巩固教师团队和行业专家队伍,充分调动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与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产学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机制。

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和监控机制以及可行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外,还应强调有效的实施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的适度调整。

总之,制度的安排应当是良性的,可执行的,并且是可修正的。

五、结 语

高职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找到适合于文秘专业的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的具体模式,从而培养出高质量文秘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水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 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 锋.二战后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

[5]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6] 苏姿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

猜你喜欢

文秘工学秘书
盐工学人
秘书不在 等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论当代企业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升电力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途径
工学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