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中兴”战略 加快文化名区建设

2010-04-11王屹巍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兴群众旅游

王屹巍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大常委会,哈尔滨 150026)

贯彻落实“中兴”战略 加快文化名区建设

王屹巍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大常委会,哈尔滨 150026)

“中兴”战略;哈尔滨;道外区;文化名区

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全市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作为“中兴”的主战场,道外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大力实施“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城乡统筹、奋力中兴”的四大战略中,不断加快文化名区建设,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塑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化名区的概念和功能定位

文化既是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的灵魂,既是城市的竞争力,也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而城市文化则应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特色、文明程度、历史底蕴的城市精神载体。“文化名区”应当是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体制完善、文化设施先进、居民素质良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共享,文化市场体系完备、运行健康有序,文化环境适宜于企业和人才的发展,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文化先进区。道外区是一座城市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群众文化基础坚实,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心城区。因此,将其建成富有特色的经济文化现代化的“文化名区”,就要把功能定位在文化产业与公益文化事业互动发展的大方向上,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整合城乡文化资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拉动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上,全力打造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

二、道外区建设文化名区的工作基础

1.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以维也纳广场、古梨园、清真寺广场、啤酒广场、长青广场、靖宇广场、太平公园等文化广场和各具特色的居民庭院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同时,积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广大群众开辟新的健身场所。在各个社区创建全民健身站 (点)126个,改建的南马、大有、南直、北兴、振江等 16处休闲广场已对社会开放。

2.社区文化站 (点)全面普及。文化站 (点)是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是文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基层文化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 22个办事处、4个乡镇政府的社区、村屯中均设立了文化站 (点),80%都建立了相应的文化活动室,并配备兼职人员负责,组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3.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道外区已有艺术人才 900余人,文化馆管弦乐队、评剧团、京剧团、民间吕剧团、道外区梨苑书会、道外老年书画研究分会、农民五兄弟演唱队、夕阳红合唱团、威风锣鼓队、园丁艺术团等各类文化艺术团体 20余支,特色秧歌队 25支,每天活跃在广场、公园和社区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4.文化服务业专业粗具规模。道外区现有文化传媒、广告创意、文化经营企业近 300家,网络、休闲娱乐经营单位百余家,不仅总量规模越来越大,群众享受的服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全区文化服务业预计缴纳税款可达1 000万元以上,已初显文化服务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突出优势。

5.文化旅游产业初步形成。开发了极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全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围绕一山(天恒山)、一江 (松花江)、二河 (阿什河、马家沟河)、一湖(天鹅湖)的自然旅游观光线路和以金源文化游、红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为基础的人文旅游观光线路。旅游配套产业也悄然兴起,全区有国际旅行社 1家和国内旅行社 7家;二星级宾馆 2家,三星级宾馆 4家,社会宾馆 421家,总床位数7 727张,年接待人数 70万人次,毛收入1 380万元;具备接待能力的较大型酒店十几家。旅游项目的建设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为道外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统筹规划,加快文化名区建设

1.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建具有道外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和文化节。打造独具道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借助道外区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突出发展“创意新、参与广、内容好、门槛低”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扶持、基层引导、群众参与、舆论支持的良好氛围,使道外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经久不衰,真正成为道外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2.不断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区各街道乡镇的体育健身路径工程和文化场馆。利用市文化局、市体育局的好政策,着力改善群众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扩大体育健身路径工程的覆盖面。改扩建区图书馆、文化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增加公益文化服务内容,区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增加图书馆图书藏量和文化馆设备更新、馆舍维护,切实保证群众的文化权益。筹措资金,改建区文化宫,形成一座集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开展和文化艺术品收藏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更好地发挥文化设施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的积极作用。

3.组建、完善文化艺术团体,全区每个街道、乡镇至少筹建一支具有高水平的群众文化艺术团体。在道外区现有的 26支文化艺术团体的基础上,发挥文化馆文化指导阵地的作用,完善艺术指导、文化服务、文艺创作网络,及时发现艺术骨干人才,发挥艺术骨干的带动作用,提升艺术团体的文化素养,拓展团体人员的创作视野,提高群众文艺的水平。

4.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形成民俗旅游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道外区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的总体方案,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文物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哈尔滨关道、清真寺广场、中华巴洛克城等民俗文化景观,极力打造道外区民俗文化名片和旅游文化名片,积极开发和生产本区特有的剪纸、刺绣、风筝、地方剧脸谱、彩灯、泥人、面人、编织挂件等文化旅游纪念品,使现代元素逐渐融入民俗工艺品,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5.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从旅游景点开发逐步向旅游景点宣传和服务转移,进一步将道外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施多渠道的文化旅游产业营销战略,充分整合全区宣传媒介,把独具特色的道外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介绍、展示道外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安排专项资金拍摄、制作、推广老道外文化旅游主题宣传片、宣传手册,在政府网开辟专栏,为各界朋友提供翔实的道外区旅游情况介绍。建立和强化政府与企业的联动,开展哈尔滨关道、白渔泡湿地公园、天恒山卧龙寺景区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继续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努力提高道外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使道外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道外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6.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文化阵地三级网络。加强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 (镇)、村 (屯)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电影放映以及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各项文化惠农工作,培养农村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激活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的造血机能,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7.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服务力度,吸引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吸引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引导消费,进一步激活哈市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印刷、发行、会展、中介服务、体育、网络经营、艺术品等文化企业,以文化产业推动道外区经济稳步发展。

文化名区建设工作是彰显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工程,应当与城市建筑、城市园林、城市广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将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使文化元素渗透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道外区一张特有的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梁桂芝]

F127.351

A

1008-8520(2010)06-0085-02

2010-09-04

王屹巍 (195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主任。

·文史纵横 ·

猜你喜欢

中兴群众旅游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中兴微量元素水溶肥在秋洋梨上的应用试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旅游
北京爱华中兴纸业:夹缝中求生存
西古光通中兴而立:下一个30年使命万类互联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