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是精神趋向的X
——马克斯·舍勒的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述评

2010-04-10张廷国阮朝辉

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舍勒存在物马克斯

张廷国,阮朝辉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

人是精神趋向的X
——马克斯·舍勒的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述评

张廷国,阮朝辉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

马克斯·舍勒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与其他生物相比,人既是自身的死胡同,又是出口;这个出口在于人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精神是人和其他生物本质区别的规定性,精神既是软弱的,又是和生命一同升华的。人不仅是精神的存在,而且是精神趋向的存在;这种精神,不是定在或此在物,而是趋向的、不断建构着的在者。

马克斯·舍勒;人的本质;精神趋向;未知者

自古及今,每位先贤圣哲都在探索人是什么、做人、人的存在、人该往何处去等问题。统观西方传统哲学,有把人看作是理智实体(笛卡尔)、有把人看作是制造工具的高等动物(富兰克林)、有把人看作是生物演化的结果(达尔文)、有把人看作是权力意志(尼采)、也有把人看作是性的能量(弗洛伊德)、也有把人看作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然而,我们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人的观念”。[1](p2)到了近代,“我们从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因我们对人的无知而感到吃惊和好奇,感到愕然和难堪,我们知道人制造了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人是什么,或者可以期望他是什么。”[2](p4)也就是“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自身这样地困惑不解。”[1](p2)

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到底为什么及怎样存在?”作为现象学第二泰斗的马克斯·舍勒用其现象学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审视,而且对人的本质及其在宇宙中地位的探索,是马克斯·舍勒至死都未完成的研究主题。正如马克斯·舍勒自己在其著作《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前言中所言:“自从我的哲学意识第一次觉醒以来,诸如‘人是什么?人在存在中的地位是什么?’一类问题,并比其他任何一个问题更强烈、更集中地萦绕在我心头”。[1](p9)马克斯·舍勒认为“迄今为止的有关人的学说错就错在企图在‘生命’和‘上帝’之间再嵌入一个固定阶段——可以定义为本质的‘人’”。[3](p200)舍勒认为:“‘人’这个词、这个概念,就包含着一种扑朔迷离而且不易察觉的二重意义……第一个概念仅仅说明人是脊椎动物们中一个小小的角落。与这第一个自然系统论的概念相反,我要把这第二个概念成为人的本质概念。”[1](p2-3)那么第二个概念是什么呢?也就是人的本质概念是什么呢?马克斯·舍勒认为:“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新原则,存在于所有我们可以在最广的意义上称之为生命的东西之外,无论是在内在——心理还是外部——活力的意义上。使人之为人的东西,甚至是一个与所有生命相对立的原则,人们绝不可能用‘自然的生命进化’来解释这个使人之为人的原则;而如果要用什么来解释的话,就应把原因归结到事物本身最高的原因——那个它的部分显现就已是‘生命’的原因……我们宁愿用一个更全面的词来形容这个未知数。这个词一则也包容了理性的概念,而同时除了理念思维之外也包括一种既定的观照——对元现象或本质形态的观照;再者,还包括了确定等级的尚待说明的情感和意志所产生的行动,例如善、爱、悔、畏等等——这就是精神〔Geist〕一词。那个精神在其中,在有限的存在范围内显现的行为中心,我们要名之为人本身〔Person〕,以严格区别于一切功能性的‘生命’中心。”[1](p25-26)弗林斯先生认为“舍勒的‘Geist’的用法不仅包含理性的意思,而且也包含意志之意,同时包含了人的情感层面。而精神一词其自身具有的重要含义超过了心灵一词所包含的含义”。[4](p4)国内诸多学人对舍勒关于“人是精神趋向的X”的解读,都仅仅解读为是此在、定在的精神,论者认为,这并没有真正理解舍勒关于“精神”的本质。

一、“人具有双重特征:死胡同和出口”[5](p1376)

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生物的存在,是“脊椎—哺乳动物系之冠”;[1](p3)然后是理性的存在;最后才是精神趋向的X〔未知数〕。[1](p21)对于作为生物存在的人,马克斯·舍勒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作了精辟的解证:“作为自然存在和生物的人的根据的指向目标的力量、欲望、冲动”[5](p1376)是本能,是“先天的和遗传的……是可驯化和可以理解的”。[1](p10)但是,“同次等的动物相比……人正是其大脑皮层的奴隶……就类而言,无论如何,人的生命其实最短的,他是最短暂的类;人是在生命发展过程中迟到的类,即使没有特殊威胁性的灾难,这个类也容易首先灭绝……人的类发展概率最低。生物学意义上的‘超人’是一个童话……人是最固定的动物……与动物的本能、自身训练和练习及其最高形式——类人猿所有的‘实用智能’相比,人能做的并不更多”;[5](p1373-1374)“同其最具新缘性的同类相比,人是一种在器官适应性即适应能力远远落后的动物”。[5](p1371)从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而言,舍勒这一精辟论断,无疑是深刻的、精准的;人诞生到今天,相较于其他动物而言,人不仅是后起之物,而且在抵抗自然灾难方面,人无疑比不上其他动物,尤其是单个人与单个的动物相比,人毫无疑问是“退化了的动物”;这种退化不仅是体质的退化,也是自我生存本能退化。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binghuman)、之所以人存在(human bing),就是因为这个类不仅具有理性存在,更是精神趋向的存在,由于人是理性和精神趋向的存在者,他不仅能运用语言和思维交流,更能够建构和利用精神来解放、拯救自身,以解除自身退化因素的局限性,这是人作为人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本质的特征,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所在。所以舍勒断言:“作为可能的‘精神生物’——作为上帝可能的自我显示——作为通过积极参与世界根据的精神活动能够‘神化’自身的生物,人就不仅仅是死胡同;人同时还是走出这条死胡同的光明和壮丽的出口,是原始存在能通过他开始了了解、把握、理解和拯救自身的生物。因此人同时具有双重特征:死胡同和出口”;[5](p1375-1376)这个出口,就是因为人是精神趋向的存在,是未知的X。舍勒从生物人到精神趋向人的论述,阐明了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作为具有精神趋向的存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乃至亲缘性动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人,只有具有精神趋向的人,才可能既是形而下的存在,更是形而上的存在。

二、“人就是那个其行为无限面向世界的未知者”[1](p28)

舍勒认为:“‘精神’的本质——自由、对象化存在与自我意识”;“我们且把一个特别的知识功能放在精神这个概念的顶端,这是一种只有精神能够给予的知识类型。于是,‘精神’本质的基本规定便是它的存在的无限制、自由……‘精神’的本质……是对世界开放〔Weltoffen〕,这样一种本质拥有‘世界’……精神是实事性〔Sachlichkeit〕,是可由事物的具体存在本身规定的特性”。[1](p26)也就是说,精神趋向存在的这一个“精神”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建构的,是趋向的、开放的、后延的。

舍勒为了证明人是“精神趋向的X”,他用了两个非常形象化、直观化的公式进行了比较,进而不证自明解证了人与动物的本在就是:无精神的动物是对外在的闭锁状态——“动物在它周围的世界里所能抓住和注意到的一切,都存在于它周围环境结构的安全的樊篱和界限以内”,其公式是:“T.〔动物〕U.〔环境〕”。[1](p27)而作为精神趋向的未知者,人的存在是“面向世界”性的,是一个事物的具象性以自我价值和最终的方式体验到的变化,其公式是:“M.〔人〕W.〔世界〕→→……”[1](p28)

人的本质存在的这个公式中的指向无限世界的两个箭头及其省略号,不仅说明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是无精神的、对外在是闭锁的本能存在物,人是精神趋向的、对外在及自身是开放的存在物;而且说明精神的本质——精神趋向的本质是后延性的、是具有“无穷扩展能力——已存在事物的‘世界’延伸到哪里,这种行为就扩展到哪里。换言之,人就是那个其行为无限‘面向世界’的未知者”。[1](p28)“精神”的无限扩展、无限后延、无限开放、无限壮大、无限的无限性正是人的本质所在,正是人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乃至亲缘性存在物的本质所在。无“精神”本在的无脑人、被催眠了的人、摄入了大量麻醉品的人、植物人等只是人的生物性的存在,这种生物性存在与其他动物没有本质区别——这类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对外在的本质上是粘着的、迷恋的,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它并不占有自身,不能支配自身”。[1](p29)“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6](p196)人及其类的存在从来就不是完成时的,而是进行时的,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人的一生及其类的存在都处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从而达到更新、更高、更完美的趋向于“神”的境界,“做人就意味着在旅途中。”[7](p38)有“精神”本在的正常人,是具有自我意识、能够把自身对象化,能够把自身与外在“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可割裂的结构”,能够把外在扩展进“世界”,能够把自己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与任何单个的心理体验重新作为对象来对待,这是正常人的“精神”本质存在所独有的存在,是一个自己限制自己的X,是能够最终在自身上完全占有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存在;在精神趋向的指引下,使自己的行为面向无限的世界,能够把自己与外在世界统一起来纳入直观之中。

三、作为精神趋向的X,“人是比他自己和世界都优越的存在物”[1](p34)

舍勒进一步认为:“真正人的精神和理性功能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规定:1.只有实事的内容;2.作为激情的对世界的理智之爱超越了对事物的所有欲望关系;3.区别本质和此在的能力。”[5](p1380-1381)作为精神趋向的人,“首先,只有人才有清晰明显的、具体的物和物质〔DingundSubstanz〕范畴……其次,人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统一的空间……再次,精神是唯一能使自身成为对象的存在——精神是纯净和纯粹的现实性……精神的中心,即人本身,既不是对象的也不是物的存在,而只是一个时刻在自己身上产生着的(本质规定的)行为的秩序结构”;[1](p35)“人,只有人——倘使他是人本身(Person)的话——能够自己——作为生物——超越自己”;[1](p34)人是具有先验认识的存在,“如果谁否认了人具有先验的认识,谁就不自觉地使人成了动物”;[6](p1381)“人是在自身中超越一切生命及其价值,即整个自然之上的生物。”[6](p1382)因此,作为精神趋向存在的X,人是最高的存在,人是比他自己和世界都优越的存在物。

舍勒的这一论断,无疑解证了只有正常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类的存在,只有人才能把外在与自身作为对象直观,并能够不断地超越此在。能够使人超越此在的本源就因为人是精神趋向的存在,精神趋向是无限后延的,是在不断地否定此在的存在。能够否定此在并对本能加以控制、抵抗,人才能成其为人,人才能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比自身和世界都更优越;无精神趋向,仅存在于定在,人不可能有发展,也不可能超越并走出自身,更不可能比自己和世界都优越;在很大意义上,此在的人仅是生物的存在;因此,精神趋向的存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binghuman)的动力。精神存在不是定在存在,是趋向存在,趋向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抵抗与超越之中;不断地否定与抵抗才能超越自己与世界。

四、作为精神趋向的X,“人是永远在反对一切单纯现实的抗议者”[1](p41)

作为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人永远不会停留于此在〔Dasein〕。马克斯·舍勒断言:“把本质与此在分离开的能力,构成了人的精神的根本特征。这个根本特征乃是人的精神一切别的特征的基础”。[1](p39)有鉴于此,精神的基本行为,就是趋向性的、不断进行的观念化着的本质认识,而观念化的行为〔Akt der Ideierung〕是高于理智的行为,是不依赖观察的数量,不依靠归纳的结论,从一个有关的存在域得出世界的本质的构造形式,是在不断扬弃现实因素,把现实因素的不断非虚无化〔annihilieren〕。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存在,人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人——不论是个体的这一个,还是类,都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都不仅仅是停留在事物的此在〔Dasein〕,都在不断地探索事物的所在〔Sosein〕,因为“此在给予我们的,是对已开发的世界范围的抵抗体验——而抵抗只对我们追求着的、对我们的集中的生命欲存在”;[1](p40)而人是完全能把世界非现实化的观念化存在,“人是bestia cupidissima reram novaram(所有新事物中最好奇的动物),是永远不断地想方设法打破他的此时——此地——以此方式的存在,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当时的自身现实……人能够把他的才能中的能量升华为精神的行动”;[1](p42)所以人是永远不断地反对一切单纯现实的抗议者,在这种永远不断的反对一切单纯现实里,人就“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根据”;这便并构成了人的精神趋向的元存在,人便是精神趋向的X(未知者)本身的存在。

只有精神趋向的人,才能对自己和外在说“不”;才能超越单纯的存在,并对单纯现实和此在作出否定与抵抗。也就是说,作为精神趋向的存在物,人才能否定、抵抗自身与外在的一切单纯现实,人既是自身单纯的抗议者,也是外在单纯的否定与复杂的建构者,作为复杂的建构者,才有可能使自身趋向于“神”,并使自身存在于爱、恨、嫉妒、羡慕、抵抗与崇拜之中,进而超越无限。

五、精神虽然无力,但精神并不软弱,精神与生命将一同升华

精神与生命并不是绝对的二元。马克斯·舍勒在对笛卡尔的批判中断言:“从本体论来看,生理的和心理的生命过程是严格地同一的”;[1](p60)在对克拉格斯的批判中界定:“精神与生命是相辅相成的”。[1](p75)舍勒说“生命本能赋予精神以力——精神原本是天生没有自己的能量的”。[1](52)没有生命就没有精神,更没有精神的升华,生命的本能是精神的元存在。“人、人的自我和人的心灵是精神生成的唯一场所”;[1](p80)“人是世界意识、自我意识和上帝意识的统一体”;[1](p78)由于人是世界意识、自我意识的统一体,人就能够从内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够把自己作为对象加以直观,进而使生命与精神得到升华;只有人才能够“通过正在演变着的使隐藏在万物的表象后面的压抑〔Drangsale〕变成精神和观念的相互渗透,同时使精神变得生机勃勃,并赋予它以力量”。[1](p57)精神虽然天生没有自己的能量,但是,“引发本能压抑的,正是精神……赋予精神以活力,只有这才理所应当地称得上生命向精深的升华”;[1](p48)“人的生成和精神的生成,必须视为迄今自然的最后一个升华过程。”[1](p54)所以,精神和生命的关系是:“精神把生命观念化;而只有生命才有能力把精神投入到行动中,并把精神变成现实,无论是从最简单的行为刺激起,还是一直到完成一件我们认为具有精神意蕴的产品上,都是如此”。[1](p67)

正因为精神的元存在是人及其自我意识、世界意识的压抑〔Drangsale〕,所以,有且仅有人才能够接受外部能量,“以这种方式得到知识”;[1](p38)同时,“人的本质不在于他有知识,而在于他有先验知识,或者说他有能力获取这种知识”。[1](p38)由于有且仅有精神趋向的人才有能力获取知识,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能够抵抗体验,所以,也有且仅有“人是‘能说非也者’”;[1](p41)才能够把生命与精神统一起来并不断升华、后延、扩展;而且,人作为最为精神趋向的X,“精神以精神的身份用观念来规劝本能的力量”,已达到对本能的“引导和控制”;[1](p54)最后才使得生命与精神得到了同一的升华。知识是精神和生命升华之源,“知识有助于生成”;[5](p1398)教养知识、拯救知识和效能知识三种知识通过教育,尤其是通过自我教育而生成精神位格——“人是常新地通过自我教育生成为与神性精神相关的人的人类动物”;[1](p1384)而且“一切知识都来自神性并为了神性”。[1](p1405)

总之,马克斯·舍勒的人的本质观是:人是精神趋向的未知者(X),作为精神趋向的X,人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后延的;是生命与精神的统一体;“精神是使人和其他一切生物的本质区分的规定性,但是软弱的”。[8](p1926)这种软弱虽然体现在精神原本是天生没有自己的能量,精神的元存在是人及其自我意识、世界意识,需要生命本能赋予它以力;但是,精神既是引发压抑〔Drangsale〕(力)的存在物,又能规劝、引导、抵抗人的本能,能够把生命观念化,从而使生命与精神同一地达到最高的升华的所在。因此,从形而上学而言,只有人才是最后一个升华的顶点,人是精神趋向的存在,是不断趋向于神的X,“人是自足的存在追求着自我实现和神化……人是他的发展过程和他的不断增长着的自我认识当中,才意识到他原来也是一起奋斗着的,他也一同得到了神性……只是在人本身的投入之中,才有可能得知通过自身而存在的存在”。[6](p1362)也就是说,人不仅仅是唯一的精神的存在物;人更是唯一的精神趋向的存在物。精神趋向中的这一个“精神”虽然不是实在物,虽然是软弱的;但是它既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的规定性,又是人存在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其自身更是动态发展的、扩展的、后延的、开放的;人的生成(bing human)仅仅是具备了物性的存在;而人要证明自身作为人的存在(human bing)和发展自身,没有精神、没有精神趋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只有把生命精神化、把精神生命化,人才是不证自明的存在;由于有了精神趋向的开放性等的指引,人才能面向世界,人才能不断地否定此在,不断地抵抗冲动,人才能不断地面向未来、探索未知,人也才能真正成为未知者(X);就因为人类是未知者,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才获得了无限的动力。

[1][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美]A·J·Heschel.Who is Man(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德]马克斯·舍勒.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5.

[4][美]弗林斯.舍勒思想评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舍勒.舍勒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9.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美]A.J.赫舍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8]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B516.59

A

1003-8477(2010)09-0115-04

张廷国(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任。阮朝辉(1970—)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贵阳学院副教授,图书馆馆长。

责任编辑 高思新

猜你喜欢

舍勒存在物马克斯
最有思想的句子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小老鼠马克斯在城里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聪明的舍勒
幸亏有个冒牌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羞感:道德生成的情感机制——马克斯·舍勒羞感理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