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与高职英语自主性学习

2010-04-10范富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自主性建构主义学习者

范富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0 引言

199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中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方针的内涵又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决定》还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维习惯。”[1]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公民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就建构主义理论与高职英语自主性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1 建构主义理论与自主性学习的关系

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在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为将其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 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普遍地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2]。

1.2 自主性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 该理念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是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独立学习的需要而创生的。关于自主学习,不同的学者对它作了不同的阐述。 学者D.Little 把学习者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进行客观评判性反思的能力, 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 ”[3]7他还指出:“学习者自主性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心理反应”[2]3。 Nunan 认为:“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 可以说, 是自主学习者。”[4]145而学者Littlewood 将学习者自主定义为 “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73

概括起来,自主学习有以下3 方面的含义:

(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通俗地说, 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 对教育实践者(以及学习者本身)来说,实现自主学习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教育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大纲、学校、教师、教科书)给予学习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对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宽容度。 对教育实践者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高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就是自主学习第一种含义和第二种含义所讲的内容。

自主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开展自主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可以体验到完成特定目标后的喜悦,可以有成就感,因而也就对英语学习更有自信心,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自主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的能力。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认为: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它旨在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东西。 在学习中,学生自我引导,即学生自己去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6]。

2 高职英语教学采用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高职英语教学采用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

虽然《决定》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板书工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具备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不可能具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认知世界、了解世界是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这些经历的反思、探索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因此,建构主义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同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牵引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外语学习的过程, 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与结合都必须通过自身活动才能实现。 美国当代著名建构主义学家Von Gasaersfield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 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7]

“韩礼德认为,学习者的具体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行为潜能时,认为期望(expectancy)越高,诱发力(balance)也就越强,行为动机(motivation)也就越强,自我意象(self-image)就越积极, 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8]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外语学习的关键在于主体“学生”,而非客体“教师、教材”。

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渴望得到尊重、关心和爱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2.2 自主性学习的可行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显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师生关系。

(1)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已达到了相当水平,观察范围较前有扩大;注意力稳定,能较好地完成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记忆力发展到以逻辑记忆力为主,记忆的准确性、准备性、持久性和敏捷性等品质都已发展完善, 整个记忆已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等品质逐步完善。

(2) 在心理学、 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学生在学习时,自主性明显增强, 重视科学地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能够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能够随时调整学习方向。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也明显增强。 因此,课堂不宜再是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有义务尊重他人的发言,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大家可以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教师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师生畅所欲言。 师生的认识不宜再是如出一辙,对于不同的观点,师生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3 自主性学习在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实践

3.1 把握自主性学习的要点

自主性学习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目的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它首先把学生视为 “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个性健康发展是“自主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温家宝总理在第21 个教师节的讲话中曾提出:“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创新的能力。”[9]现代教育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的学习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学习的能力,而非仅仅获得学习的内容。 而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不是别人可以代劳的。

前复旦大学校长、曾受聘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只要一个人的头脑中的火种被点燃,不管他(她)读大学还是读高职,他(她)都能发光。”[10]优秀的高校教师应当擅长引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应留下很多问题,把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

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过程。 外语学习是需要调用生理和心理活动机能的复杂过程,是一个感受语言环境和驱动交际行为的过程。 因此,刺激很重要。 在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时,笔者与同事一起,充分考虑到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把“兴趣”“乐趣”和“丰富多彩”放在第一位,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作为衡量课堂设计是否恰当的标准。

3.2 探索精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1)基本教学步骤

在精读课上,我们采用以下基本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第二步,阅读。 第三步,练习。 第四步,任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2)教学实例

这里以高教社《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九单元“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为例。

在进行第一步导入活动时, 教师可以利用与西方节日、特别是与圣诞节和感恩节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分组就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并写出要点。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得以激活,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学生既得到了运用语言的机会,也引入了要学习的主题。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对西方文化了解得比较多的同学)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都可以拥有一种成就感。

在进行第二步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整体阅读。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把握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篇章结构。 这种对课文的整体教学可以避免以往教学中老师逐句翻译讲解所造成的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获得知识、获得信息的能力。 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学问的研究,英语主要是一种技能,我们要通过它来获取信息。 所以只要能迅速捕捉信息即可。 而在捕捉信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可以使学生抓住整篇课文的信息,同时大家不能理解的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也可能显露出来。 而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讲解或启发。

接下来,在第三步练习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和结构方面的练习,如“用括号内的词或词组翻译句子”和“模仿所给英语句子翻译汉语句子”。 这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翻译能力,又强化了课文的语言点,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不了的练习,教师再进行集中讲解。

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拓展练习,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此主题有关的任务,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自己去完成。 在这堂课结束前,笔者让学生自由结合,分成大组,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总结中外的主要节日,包括节日的来历、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特色食物等。 下一次上课时,让所分大组每一组选一个代言人,由他来演示本组合作的成果。 结果,几天后,几个班的演示基本上都是图文并茂。学生们从网上搜集到一些相关的图片,选用后,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 一个计算机班级的同学,还把他们的材料做成课件,给大家进行演示。整个演示的过程生动活泼,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自主性学习成果得到了大家的欣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而这又反过来激发着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教育在拉丁语原意是“抽引”,古希腊的教师被称为“引路人”。 教师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学生的智力潜能抽引出来,使其发挥和发展。 当然,这样的抽引不能靠“灌”,要有“技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走,而不是背着学生走或代替学生走。

高职英语自主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通过自主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激活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 定[DB/OL]. [2010-01-29]. http://www. moe.edu.cn/edoas/website18/14/info3314.htm.

[2] 蔡云艳,谢亚军.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1):168-169.

[3] 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in practice [M]. In Auton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C. I. L. T,1990:7-15.

[4] Nunan D.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J]. TESOL Quarterly, 1995,29/2:133-158.

[5] 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1):71-94.

[6] 杨学志.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借鉴[EB/OL]. [2010-03-16]. http://www.jledu.com.cn/jyjxyj/view_content.asp?di=11&sep=78c_sep=235.

[7] 8Von Gasaersfield,E. Footnotes to “The many faces of constructivism”Educational research [J]. 1996 (25/6):32-34.

[8] 徐小贞. 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2.

[9] 马占成. 温家宝会见教师代表 倡议院士教授要上课堂[DB/OL]. [2010 -02 -21].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50909/103015.shtml.

[10] 杨福家.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DB/OL]. [2010-02-21].http://cid-616fbf30d808812b. spaces.live.com/.

猜你喜欢

自主性建构主义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