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包装文化中的绿色概念

2010-04-09长沙市上游平面设计工作室黄铁峰

湖南包装 2010年3期
关键词:先民湖湘绿色

长沙市上游平面设计工作室 黄铁峰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被破坏,绿色环保概念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而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包装设计也纳入了绿色环保思维体系,绿色包装概念得以推出。绿色包装产品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可称之为生态包装。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湖湘先民就在洞庭湖周边,湘、资、沅、澧下游平原定居生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自觉和不自觉的遵循绿色包装的“致用”与“利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先民的包装虽然“素面朝天”,“清水芙蓉”,却正符合绿色设计的终极目标——极简设计、无须设计。先民的包装物品中蕴涵了强烈的人性化设计观念以及对形式美的无限追求,具有非常超前的“绿色”概念,彰显了湖湘先民的聪明才智。

一、湖湘先民包装应用的材料具有绿色概念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基础,造物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湖湘先民运用智慧,因地制宜,从身边的自然环境中发现了许多天然的包装材料,植物叶片包装、草纤维包装、竹木、藤、茎包装等。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又研发了陶、瓷、布、麻、丝、纸等用作包装材料,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包装内涵和包装风格,具有极强的环保意蕴,至今仍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纸材东汉时期,湖湘先祖蔡伦以树皮、麻头,鱼网等为废弃原料改进造纸术,生产原始纸张。利用自然资源做纤维原料,用日光、水力、畜力等作简单设备的动力,采用发酵制浆等原始方法制纸。纸张柔性好,可塑性强,很快被应用于包装上,用以包裹各种日用物品、食品、药材等,当时以粗质竹麻纸来包装青铜镜就很普遍。此后,纸成为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包装材料。

竹材具有木材一切加工性能,且有快速循环再生的特性,成本低廉,无疑是一种优质的绿色环保资源。益阳——湖湘楠竹之乡。明代就有了较为发达的竹器业。竹编、竹郁、竹雕、竹饰各种工艺品达八百余种。竹编工艺采用水竹和楠竹为原料,根据不同器物特点加工成宽窄厚薄不一的篾丝,采用不同技法、工序编织出不同花色、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容器筐、篮、箱、笼、篓和工艺品等。最为常见的包装器具—竹篓,是由韧性很强且结实的竹条简洁编织,毫无多余的琐碎细节,材料自然质朴,各类食品放置其中,细竹条的间隙通透、自然,食品不易变质。

陶瓷器湖南陶瓷尤以醴陵和铜官最为出彩。先民创造性地将黏土转变成陶瓷器具,之后出现了具备保护、存储、转运等功能的包装容器,如壶、罐、瓶、坛等。在造型方面,这些包装容器渐渐地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在功能方面则渐具实用性和功能性。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了西汉初期长沙制作甜酒的原料及其方法,其包装容器多采用陶瓷器。陶瓷容器不渗漏,对原酒陈酿过程中有很好的催陈促熟效果;不透光,避免了光对酒的化学反应;导热慢,保持了适中的酒温,酒质得到保持。原料取材于天然矿物,金属离子溶于酒中,对酒的老熟起到重要作用。陶瓷制造工艺精湛,艺术形式多样,也可提升酒的品位和文化内涵。

马王堆出土的三百多枚遗策中,记录了随葬食品的包装与储存方式,比较符合我们今日所推崇的纯天然、原生态的健康饮食概念。出土物中的豆豉姜与现今湘东的浏阳豆豉相似,是烹饪菜肴的调味佳品。豆豉水分高,易霉变,湖湘先民在豆豉包装材料选用上,经常采用陶瓷器皿。陶瓷容器遮光、耐酸、耐碱,又防潮、防霉、防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入。

草、皮、布、麻、丝等在包装中使用广泛。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流域的稻作文化历史十分古老而悠久,结草成绳包装器物源远流长。在日用陶瓷器包装方面,先人多采用草绳捆绑包装,柔韧又紧凑,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还可以避免碰撞破损。

湘东的浏阳鞭炮在包装材料方面选用不易起火的材质,应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竹木、土布、夏布、稻草等环保绿色材料,运输时选用能抗压的竹木、藤条等材质。这充分符合绿色设计的安全性的前提原则。

采用自然形态的材料制成的包装,在制作过程中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天然成型或仅作粗略的改造,使其固有的功用得以完美的体现,尽显质朴、真实、和谐的原始特性,体现了“物我同构”的艺术本原精神。

二、湖湘先民包装的结构与形式具有绿色概念

包装结构是指包装的不同单元形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它从包装的保护性,方便性等基本功能和生产条件出发,对包装的内外形式进行优化。湖湘先民在劳动中创造出各式各样、结构合理、形式优美的包装器物。由最初简单地利用自然之物,到人工形态的设计、制作,其形态造型经历了由仿生造型到人性化设计的演变。包装造型结构出现有罐形、坛形、鼎形、葫芦形等,包装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与艺术化,有简有繁,巧夺天工,“系列化包装”“组合化包装”演绎得相当完美,思想和文化观念融入其中,功能美、形式美和精神美融合为一。

漆器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漆器,其中有盛放化妆品、香料等物品的漆奁,采用了双层结构和多个子盒的组合设计。双层九子奁的器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手套、丝巾等物,下层有九个小盒,内盛粉、油彩、胭脂等化妆品,九个小盒形态各异,巧妙置于底层圆形的大奁盒之中。这些包装容器,器物形式整体美观,造型、色彩及装饰有机统一,功能性与形式美紧密结合,是典型的组合化、系列化包装设计。十分吻合当今“绿色设计”的一种趋势,即产品包装设计的组合化、循环化趋势,更好地体现了节能与环保。

烟花《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燕连百余响不绝。”足以证明在宋代,楚人不仅有了纸制爆竹,而且有了编结成串的鞭炮组合包装设计。这种包装造型,化整为零,以小为佳,造型质朴。外部装饰图案运用剪纸,木刻,蜡染等简单省工的民俗图案,饱含浓郁的吉祥意蕴。

粽在湖湘历史中,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传统食品当属粽子。端午节,人们以竹筒装米,投水祭奠楚国大夫屈原,这就是“筒粽”的由来。九子粽,它是粽子的一种,即九只粽连成一串,大小形状各异的组合包装。由九种颜色的丝线捆扎,色彩缤纷。九子粽多作馈赠之物,喻意多子多福。这种朴素的包装,形式上采用组合包装,方便携带和分享,材质上选用粽叶,风格独特。此类包装之美去除了人为造作的痕迹,体现了质朴的艺术本原精神,情感上寄托人们美好愿望。

茶叶《汉志》记载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篾篓所装茶叶表明,湖南的产茶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湖湘茗茶中,安化黑茶文化底蕴深厚。安化黑茶的“花卷”采用远古竹篾篓包装结构方式,用棕与篾捆压而成。这种奇特的竹篾结构有助于空气干湿流通,能使黑茶自然发酵自醇,使微生物繁衍代谢产生活性益菌,对人体有保健功效。淳朴自然的天然材料,以“未经加工”的自然形式在产品包装中得到运用,不但节省了能源,而且缩短了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湖湘先民包装绿色概念的现实意义

湖湘先民包装简洁的造型,完美的功能,是先民为满足自身在物质和精神上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而创造的实用艺术品。作为一种本原艺术,具有文化形态的初始性,不带有功利性,是劳动人民的群体艺术。它是湖湘人民淳美民风的呈现,蕴含着人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可谓是现代包装设计的母体。

湖湘先民包装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摒弃无用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组合设计、循环设计、集合设计的结构形式能更好地体现节能与环保,造型生动、返朴归真,更具人性关怀。将东方哲学智慧里“万物化合、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物我同构”的造物观念等融入其中,完全具备绿色包装倡导的“3R”(Reduce,Recycle,Reuse)精神,安全性、节能性、生态性等绿色设计特征鲜明。

现代包装的创作应从湖湘先民包装的艺术创作中吸取文化精华,吸取生命与创作的原动力,发掘先民特色包装的内在美,拓展包装新思路,注入民族创新元素,深入探索先民包装传递的绿色信息,真正将绿色概念包装的生命特征引入到现代包装中来,对提高现代包装的自然属性,人伦属性,环保属性具有极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先民湖湘绿色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绿色低碳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