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论

2010-04-09胡允银范崇慧张虹霞

湖南有色金属 2010年6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价

邓 艺,胡允银,范崇慧,张虹霞

(1.云南省科技厅信息中心,云南昆明 650051;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3.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论

邓 艺1,胡允银2,范崇慧3,张虹霞3

(1.云南省科技厅信息中心,云南昆明 650051;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3.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伴随地区科技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展开及深入而产生的,是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阶段性影像,是知识经济时代地区对外扩张的一种重要的声誉资产,它的理论基石,则可追溯到地区形象、地区营销、地区软实力等理论及相关研究,而这一问题的理论体系构建,则涵盖了概念界定、要素构成及特征、形成机制及评价等内容。

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概念;理论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世界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区域化特征,以地区或者城市为竞争主体的竞争态势逐渐出现并日趋激烈,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础与保障,并成为决定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和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统领下,各地纷纷出台新政,力推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各地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被忽略了,即对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进行研究与建设,从而导致某些地区知识产权实力富裕与知识产权形象贫困同时并存的现象[1],影响和制约着地区创造性智力成果的保护、管理和商业化运用,并进而影响和制约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实现。

1 概念界定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通过对某一地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对外贸易等要素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立体透视,呈现在外部公众面前的,是该地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公众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社会风尚、进取精神、创造能力、运用水平等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2]。它既是地区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升地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积极、健康、正面的地区知识产权形象,可以扩大地区对外影响力、增强地区竞争力、提升地区吸引力、凝聚地区向心力、激励地区创造力。

区别于一般事物形象,地区知识产权形象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相对稳定性与动态性。某一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在该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并逐步形成的,因此一旦形成,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随着地区经济社会变革,地区发展战略转移,地区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地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识改变,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推进,地区知识产权形象也会逐步发生变化,一个曾经侵权频繁,盗版猖獗的知识产权重灾区,随着政府重视,法纪整肃,可能会变得秩序井然;一个以仿制为主的地区,随着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可能自主知识产权硕果累累,形象全新,所以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2)整体性和层次性。某一地区的知识产权形象是该地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诸多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和集中表现,因此具有整体性特征。与此同时,这种整体性形象,又可以由不同层面的知识产权形象综合而成,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层次性特征。如广东是我国知识创造综合能力最强的地区,知识产权指数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而这种整体形象又具体表现为广东是我国专利大省,商标大省;(3)客观性与主观性。一方面,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正如地区知识产权指数所反映的那样,是一个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素描,是地区各方主体在事关知识产权的一切观念意识和行为活动再现,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不可能主观臆造而出;另一方面,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地区外部公众对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一种综合印象与评价,它与评价者的主观意志、情感、价值观念甚至自身利益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色彩,而且,这种主观差异性有时候还相当突出,从而导致某一地区知识产权形象主客观不统一,甚至于相互矛盾。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系列对立统一的特征,使得研究、建设、评估和监控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成为必要。健康、积极、友好的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地区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的助推力量。一方面,它有利于获取地区外部公众的认同,从而为本地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及产品的国际化道路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日本的产品在世界上卖得那么贵,但是却很少有人骂它,而我国的产品,在世界上卖得那么便宜,却常常招来骂声一片,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更加优秀的外部生产要素流入,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最后,它还有利于振奋人心,激起更大的创新、创业热情,促使更多、更高、更新的智力成果诞生,从而不断优化与升级地区产业结构,真正实现知识产权强省(市)战略。

2 要素构成

参考地区形象理论和企业形象理论的相关研究,借鉴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的相应指标设置,可以将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构成要素分解为人员形象、能力形象、环境形象等三个一级指标。其中人员形象又由地区政府官员的知识产权行为意识、地区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行为意识、地区知识产权人才规模、素质及分布等三个二级指标构成;能力形象由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投入、产出水平、产出质量、经济绩效等四个二级指标来体现;而环境形象则包含了地区知识产权法制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社会舆论环境、中介服务环境等四个二级指标[3]。

在构成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三个一级指标体系中,人员形象是关键。地区政府官员的观念意识及行为表现,起着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着地区企业及社会公众的认知及行为表现。目前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官员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则和作用知之甚少,还不能将知识产权发展作为提高本地区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去应用,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相继展开,这种局面在一些地区有所改观;地区知识产权人才规模、素质及分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地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与运用能力及绩效。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需要精通法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因而在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模式设计上还很不成熟,从而导致当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还相当稚嫩,而且地区差异悬殊。比如广东省只有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来培养专门人才,在上海市只有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等设有知识产权专业,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方面还有各自的定位。但在一些科技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几乎没有高校开设相应的课程,没有教师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研究。

能力形象是核心。通常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形象,最直接和最显性的要素是能力形象。而一个地区知识产权的能力,又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的创造投入、产出能力、产出质量、经济绩效等四个方面。其中,知识产权创造投入,则体现在人才投入和资本投入两个方面。这里的人才投入主要表现为研发人员的引进与培养,特别是高层次的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比如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以及海外博士等。而资本投入则主要通过研发费支出占当地 GDP的比重,以及基础研究支出的绝对值来反映,北京、上海、广东占据前三甲,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青海、西藏则扮演副班长的角色,似乎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产出能力则主要看地区国内专利年度申请量、年度授权量、向国外年度申请专利量和授权量、参与国内技术标准制定的数量、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数量、年度商标申请量和授权量、驰名商标拥有量、原产地证明拥有量等指标;对于某一地区而言,在大量的创造投入之后,不仅要关心产出数量,更要关注产出的质量。产出质量主要关注国内发明专利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制定的数量、驰名商标拥有量等指标;经济绩效指标反映了地区知识产权的运用与转化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与贡献。具体说来,经济绩效又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等三方面,通过地区宏观经济水平、每百万元的能耗以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等对上述指标进行具体解读。

环境形象是保证。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能力形成与提升,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这种环境要素又可以分解为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文化教育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形象由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地区法规与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地区知识产权司法效率与行政执法力度以及透明度等要素体现;政策环境体现了地区政府对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所给予的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文化教育环境主要依托当地的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来反映;中介服务环境主要通过地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主营业务、服务能力等方面反映;社会舆论环境则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公众对待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规则的观念、态度、行为,以及当地新闻媒体在对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行动时的价值取向,能否养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能否公正、客观、及时地报道各种维权行动和侵权诉讼,构成社会舆论环境的主要内容。

3 形成机理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构成要素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形成机理的复杂性。某一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形成,通常是由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行为相互作用,最终多个侧面折射而成。在这些行为主体当中,尤以地区政府部门、地区主导企业和地区公众等三方作用最为突出。地区政府部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行政执法行为、管理与服务行为,地区主导企业的智力创造、管理、保护与运用行为,地区公众对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规则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这三者之间围绕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相互联接在一起,既两两互动,又三方重叠,正是这种互动互反的三位一体联系模式,或推动或阻碍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并最终影响或左右着内外部公众对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认知与评价。

以三螺旋模型来解释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行为主体——地区政府、主导企业、地区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如构成DNA三维螺旋体之间的共生关系。从地方政府的视角来看,在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知识产权视为提高本地区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资源,积极制定并大力实施地区知识产权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加大知识产权创造的资助力度,主动推进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范、教育和引导地区公众认知和消费行为,帮助公众树立知识产权理念并内化为自觉意识;地区社会公众应认识到发展和保护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维护地区知识产权良好形象,符合地区全社会、企业和个人切身利益,自觉遵守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地区政府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自觉抵制各种侵权复制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做一名文明、守法的消费者,积极主动配合地区政府部门做好有关知识产权执法和宣传活动,为建立良好的地区知识产权社会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地区主导企业既要做到诚信守法,作尊重知识产权的模范带头人,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地区政府部门的各种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活动和教育宣传活动;又要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投入,妥善处理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关系,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进程中,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做出表率;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研究,不断提高企业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创建地区乃至全国或更大范围知名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企业群;三者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交互重叠,构筑起积极、健康的地区知识产权形象。反之,任何一方的行为错位与缺失,都将使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有所残缺,并将引致连锁反应,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消极、负面的地区知识产权形象。

4 科学评价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建设与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开展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研究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概念及构成,目的是为了设计和塑造积极、健康,又能与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形象,从而推动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深入展开。而塑造一种地区外部公众乐于接受又对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有利的地区知识产权形象,需要我们保持动态监测,适时做出科学评价。在进行科学评价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时,需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首先,科学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概念与构成分析揭示,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本身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它不仅要涵盖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投入(人员投入与资本投入),还要包括地区知识产权成果产出(产出数量与质量);既要有上述投入产出的定量指标,同时还要考虑法制建设、行政管理、中介服务、公众意识、社会舆论等定性指标;既要考查当地政府官员、主导企业的知识产权态度与行为,又要倾听普通公众和新闻媒介的声音。因此,紧紧围绕其构成要素,本着上述原则来设计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第一步。

其次,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关键。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求可以看出,用于评价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基本指标有的呈客观性,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得到,有的却是定性描述,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而且,它们都只是单独反映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某个方面,对于总体目标的贡献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且这种重要性程度是不易定量的。只有对它们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客观、公正、正确地反映地区知识产权总体形象[4~6]。因此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最后,在做评价时,既要注重地区自身的检测与考量,又要正确评估外部公众的观点与看法。坚持以自我评价为主,注重地区自身的检测与评价,这是因为对自身发展历程更熟悉,对自身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更有感触,对自身的需求把握与发展定位更精准。但是,同时要高度重视,正确评估外部公众的意见与看法。不可一味盲从而全盘否定自己,毕竟外部公众,特别是有着竞争关系的外部公众,有着自身的利益考究,有着发展历程的差异和现实能力的差别;关注发达国家或地区外部公众的意见,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竞争及规则走势,及时调整,保持跟进,对地区知识产权事业是有利的。总之,在评估外部意见和看法时,既不能为某些不同的看法及意见所左右,又不能视大势而不顾。

5 结 语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与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相伴而生的,作为一个地区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应当受到高度关注。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建立起研究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1] 胡允银,邓艺.国家知识产权形象战略研究[J].情报杂志, 2009,(10):14-16.

[2]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23-25.

[3] 王正志.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7.

[4] 孔珂,王春秀.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148-150.

[5] 潘忠宝,魏明侠.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422-423.

[6] 朱忠福,吴玉宇.创业企业家才能多级模糊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4,22(4):108-110.

Study on the Regional Imag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ENGYi1,HU Yun-yin2,FAN Chong-hui3,ZHANGHong-xia3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 ormation Center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650051,China;2.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 uhan430074,China;3.Yunnan Academy of Scientif ic&Technical Inf ormation,Kunming650051,China)

With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especiall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continuously expanding,the concept of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mage emerged.It is the phase image of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business and the important reputation assets for the regional external expansion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of region image,regional marketing,regional soft power and so on.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issue’s theo-retical system covers the concept of defining,element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imag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ncept;theoretical system

D923

A

1003-5540(2010)06-0072-05

邓艺(1969-),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咨询、经济信息管理研究工作。

2010-10-15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评价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