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龙珍

2010-04-08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纳米材料江西省

郑龙珍

郑龙珍,男,1971年12月出生,现任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光谱纳米电化学研究。1993年7月在南昌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康奈尔大学化学与生物系从事访问研究。2003年和2006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主要从事导电聚合物和纳米电化学研究,在液/液界面纳米电化学研究上取得一些进展,近年来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Macromolecules,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st,Electroanalysi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项,2009年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华东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业绩有:

(1)有序膜体系界面电分析化学研究。对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利用电化学手段在聚苯胺膜电极上修饰环糊精,利用环糊精的分子识别能力,分别对胸腺嘧啶、尿酸、多巴酸等生物小分子进行了选择性检测,并提出了其选择性机理。

(2)将光谱波谱电化学、纳米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发展用于生命、环境及材料等领域的新的分析测试理论与实验技术,在光谱电化学研究、稀土纳米复合光电转换材料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3)在实用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方面,对电极的化学修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取得了实际成效。

(4)探索出了在液/液界面上可控组装纳米材料的新方法,研究了纳米材料在液/液界面上组装时的异相电荷转移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为液/液界面上可控组装纳米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电分析化学中。

(5)在多学科前沿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化学分析的传统优势及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发展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新的分析测试理论与实验技术,发展用于复杂生物体系与环境体系的多种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联用技术。通过纳米技术、电极修饰和改性技术以及色谱-光-声-电-磁联用技术等,在相关检测理论和实验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开展细胞、组织、活体、生命物质、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电分析生物学研究,发展纳米电化学与生物器件。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纳米材料江西省
武器中的纳米材料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可研可用 纳米材料绽放光彩——纳米材料分论坛侧记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MoS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抗辐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