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2010-04-08毛瑞炎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5期
关键词:青绿发情降温

毛瑞炎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动物防疫站,湖南 怀化 419106)

母猪是猪场最重要的一个群体,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了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决定了猪场生产效益的高低。母猪繁殖性能主要指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和窝均断奶仔猪数。影响母猪繁殖性能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遗传因素如品种特性等是决定其生产性能的内在因素,饲养管理、环境温度、饲料营养和毒素、疾病等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外在因素,这些因素处于较差的情况下,易引起妊娠胎儿和哺乳仔猪的死亡,使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

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夏季平均气温普遍高于27.5℃,夏天的热应激造成母猪繁殖性能低下,制约了我国母猪总体繁殖性能的提高。要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必须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减少热应激

1.1 降温降暑

众所周知,猪是恒温动物,其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仔猪怕冷而成猪怕热。各类猪群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成年公猪13~19℃,后备公猪及母猪14~20℃,妊娠前期母猪13~19℃,妊娠后期母猪16~20℃,分娩及哺乳母猪16~20℃。因为夏季的问题主要是高温引起的,因而降温是饲养管理的关键。

降温的方式很多,可采用目前最为常用的湿帘降温(纵向通风)的方法,如果设计合理,湿帘降温可以将室内的最高温度降低6~8℃。也可以采用喷雾降温的方法,注意喷雾降温只能用于配种舍和妊娠舍,因为产房内要保持相对干燥,否则容易引发仔猪腹泻,而且在妊娠舍内的喷雾降温也需要与风扇通风相结合。第3种降温方法是滴水,即将滴管的水嘴安装到母猪的颈部上方,可根据气温的高低调整滴水的速度。注意在产房内降温时仍要保证哺乳仔猪的保温。

1.2 添加抗热应激药

每吨饲料里添加维生素C粉300g、维生素E(50%)100g、碳酸氢钠2.5kg等。

2 改善饲养管理

2.1 调整喂料的时间

妊娠母猪喂料的时间,应在早晨和傍晚天气凉爽时,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分娩母猪采用3次加料(早晨、下午、晚上)。

2.2 采用湿拌料饲喂

湿拌料饲喂的优点:适口性强、节省饲料、节省用水(减少饮水次数减轻排污工作)、增加采食量、改善猪舍环境从而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 加强喂料管理

每次喂料时,认真观察猪群采食情况,料槽不能过多剩料防止剩余的饲料发生霉变,及时清除槽内已被粪便污染的饲料。

2.4 补充青绿饲料

给母猪补充青绿多汁牧草饲料,可以消暑降温,预防母猪发生便秘。

3 避免近亲繁殖

建好种猪系谱,杜绝近亲交配,近亲交配后,其胚胎生命力较差,在发育过程中容易死亡,产仔数少。产下的仔猪活力差、弱仔多、抵抗力差。如果公猪与母猪血缘关系比较近,不但受精率低,产下的仔猪抗病力差,畸形多,成活后的仔猪生长速度比较慢。

4 适时淘汰母猪

(1)淘汰不健康、脚受伤和长期跛脚的母猪。

(2)淘汰八胎以上的高龄母猪。

(3)淘汰二胎以上产活仔数低于8头的母猪。

(4)淘汰断奶后长期(三个发情周期)不发情的母猪。

(5)淘汰经常流产、阴户流脓的母猪。

(6)淘汰记录卡上有诸多不良评语的母猪。

(7)理想母猪群的结构比例,1~2胎:25%~30%,3~6 胎:60%~70%,7~8 胎:5%~10%,9 胎以上不留,全场母猪平均胎次3.5~4胎最适宜。

5 母猪生产各阶段的营养需要

5.1 断奶至配种前母猪的营养

母猪断奶后应保持7~8成膘体,这样发情正常,受精率高,过肥过瘦,均难正常发情,同时排卵数少,受精率低。母猪断奶的当天应少喂或不喂料,从断奶第2天开始每天加喂哺乳料0.5kg,直至日喂料量达到3.5~4kg,这样饲喂方法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饲料营养成份上应保证足够的种猪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应选择一些知名品牌的种猪预混料,这样其种猪用维生素质量好、含量高,母猪在断奶后4~7天内能及时发情。对于断奶7~8天后个别仍不发情的母猪,要减少喂料量,采取每天上、下午赶至公猪运动场运动两次,每次1小时左右的办法促进其发情。

5.2 配种至妊娠30天的营养

此阶段是受精卵着床与胚胎分化时期,此期应将母猪赶至单栏饲养,尽量减少母猪运动,防止母猪流产。从配种后第2天开始,改喂怀孕母猪料,每天减料0.5kg,达到每天喂料量1.8kg左右。

5.3 妊娠31天至84天的营养

此阶段,每天每头喂怀孕母猪料2~2.25kg,有条件的,可每天辅喂一些青绿饲料。如果青绿饲料较多,可将其用切草机切碎于饲料合拌同喂,可增加母猪的采食量,同时可适当减少怀孕母猪料的用量。

5.4 妊娠85天至临产的营养

此期是胎儿快速发育阶段,要保证胎儿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因此要增加怀孕母猪料的喂量,达到每天2.5~3kg,直至喂到110天。妊娠111天即产前3天开始,改喂哺乳母猪料,并且喂料量逐渐减少,分娩的当天不喂料,只供给足够的饮水。

5.5 哺乳母猪的营养

分娩后次日,可逐渐增加母猪的喂料量,5~7天后让其自由采食,以提供充足的母乳,直至喂到断奶前4天。断奶前3天开始要减料,为断奶作准备。

6 严格控制毒素污染

6.1 控制或杜绝饲料原料中固有毒素

饲料原料中固有的一些毒素,如棉粕中的游离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苷,生黄豆中的抗胰蛋白酶等,这些毒素食入量过多,易引起胃肠炎,侵害肝、脾、肾等器官,造成一系列中毒症状,从而引起胎儿死亡和流产。因此母猪饲料尽量少用或不用棉粕和菜粕,用黄豆替代膨化豆粕时,一定要炒熟。

6.2 杜绝或减少残留农药的污染

农药残留的污染,主要是注意刚喷施农药的青绿饲料不要马上采收喂猪,一定要达到该农药的失效期,采收的青绿饲料最好用清水冲洗一遍。

6.3 贮藏原料要注意防霉防潮

霉菌毒素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毒素。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属于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属。饲料霉变不但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还干扰动物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接种失败。能引起动物子宫扩张,肿胀及卵巢萎缩等症状,导致母猪繁殖力下降,发情周期延长、紊乱,甚至不发情,死胎、木乃伊、弱仔数量增加。因此要有计划地采购饲料,饲料存放时间不要过长,特别是春天梅雨季节。仓库要防潮性能良好,保持通风干燥。

6.4 严把玉米质量关

一般饲料原料中主要是玉米霉变为主,因此收购玉米时要严把质量关,含水量控制在14%以下,不收霉变玉米。公、母猪饲料一定要选用优质玉米,不用发霉玉米,为防止霉菌毒素对母猪的影响,平时可在饲料中定期或酌情添加脱霉剂,但不建议长期添加。

当发现猪群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症状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葡萄糖、蛋氨酸、碳酸氢钠等,连喂5~7天,此方法也可用作每月1次的预防保健。

7 防治母猪疾病

7.1 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生产人员入场须更衣换鞋,沐浴消毒;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特殊情况必须经淋浴消毒,更换防护服后方可进入;入场车辆须经过大门消毒池,并经喷雾消毒;猪舍及周围环境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必须引进猪只时,运输车辆应彻底清洗消毒,猪只引进后隔离饲养不低于30天。

7.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重点搞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蓝耳病等影响繁殖方面的疫病的免疫接种。有条件的,每年进行1~2次抗体监测,及时掌握本场免疫抗体水平和疫病情况。

7.3 定期做好母猪保健

预防保健使用的药物应中西结合,中药以增强抵抗力,抑制病毒为主,如清温败毒散、荆防败毒散等,西药以抗菌消炎杀虫为主,如土霉素、阿莫西林等。一般情况下,每月用药预防1次,每次5~7天。7.4及时治疗母猪疾病

一旦发现母猪患病,应及时给予治疗,选用药物时应注意看说明,不用孕畜禁用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损害。 □

猜你喜欢

青绿发情降温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动物降温有妙招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母驴配种注意啥
页岩气开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