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标互动理论在地震胸外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0-04-08刘海莹刘大治于远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外伤出院理论

刘海莹 德 琳 刘大治 李 晶 于远航

美国护理学家 Imogene M.King提出的达标互动理论由达标理论(theory of goal attainment)和互动系统(interacting system framework)组成,包括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社会系统,感知、沟通、互动、交流、自我、角色、发展、应激、时间和空间是该理论的重要概念。达标互动理论强调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士和患者要共同参与、相互作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目标的活动[1]。

2008年 5月 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 8.0级、裂度为 11级的地震,沈阳军区组成了 2支共 300名队员的抗震救灾医疗队伍分别奔赴北川的擂鼓镇和绵竹的遵道镇。距离震中约 30公里的绵竹市是重灾区之一,5月 18日医疗队以遵道镇医院为依托成立了沈阳军区抗震救灾绵竹野战医院,收治地震后各类伤病员。胸外伤是地震伤中常见的创伤类型之一,5月 18日 ~7月 5日,我野战医院收治轻、中度胸外伤患者 208例,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我们对 208例地震胸外伤患者护理的同时,以达标互动理论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由于我野战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建筑物多为抗震性能差的土石砖瓦结构,地震时因房屋倒塌造成胸外伤患者较多。208例患者中,肋骨骨折 63例,胸壁软组织损伤 102例,皮肤裂伤 41例,肺挫伤 2例。其中砸伤 121例,挤压伤 16例,坠落伤 2例,跌伤 58例,撞击伤 8例,刺伤 1例,复合伤 2例。并发症:损伤性气胸 7例,损伤性血胸 1例,肺部感染 102例,伤口感染 68例,血肿 21例,慢性疼痛 177例。年龄 9~83岁,平均 62.2岁。文化程度:初中 14例,小学 86例,文盲 108例,病程 1~49 d。住院天数 8~30 d。治愈出院 162例,好转出院 46例。

2 方 法

达标互动理论指导护理的目的是护士和患者互动感知,通过沟通、制定目标、寻求方法,以共同谋求达成目标,促进患者健康,实现其角色转化[2],是将达标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感知、沟通、互动、交流、自我、角色、发展、应激、时间和空间运用于健康教育之中,根据地震胸外伤的特点实施分阶段的健康教育。

2.1 入院时的健康教育

灾害发生后,公共设施破坏严重,救治的初期患者都在露天环境就诊,住在简易的帐篷里,之后才过渡到活动板房。这期间患者经受风雨、烈日、余震的影响,条件比较艰苦,人与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丧失,生活规律打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这种强烈的应激状态下,病人身心均遭受严重创伤。

2.1.1 有效的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 运用达标互动理论的人际间系统、社会系统同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我医护人员与灾区群众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影响了同患者的交流,请当地的志愿者和镇医院的医护人员帮忙翻译方言并积极学习当地的川话,安慰患者,以舒缓其恐惧、悲痛、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2.1.2 评估患者的状况 患者入院后评估其一般状况,了解患者的心理、认知水平,使患者主动配合并交流。明确患者震前自我角色、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生活饮食习惯、沟通交流的程度、个性的心理特征、目前的健康状况、相关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家庭支持情况,以利于护患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

2.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本组因地震收治的为批量伤员,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生命体征平稳的轻、中度胸外伤伤员若处理不及时,后期极易出现气胸等延迟并发症,而伤后 6~10 d也是胸外伤患者并发症,尤其是延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时段[3],其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发热等[4]。我抗震救灾医疗队于震后第 6 d成立野战医院,正是轻、中度胸外伤的后期。

2.2.1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依据达标互动理论,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讲解震中常见的轻、中胸外伤类型以及闭合型、开放型、张力型三种类型的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做各种检查、护理操作前,向患者介绍目的、意义、程序、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能够信任和配合我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增加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2.2.2 加强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酒。对因胸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慢性疼痛,运用药物、理疗或放松疗法时护士要给予健康宣教。

加强灾后帐篷、活动板房的消毒,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预防感染。本组对 7例损伤性胸外伤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时要给予半卧位,进一步缓解缺氧症状,促进肺复张,并及时观察引流管是否固定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2.3 出院指导

达标互动理论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体的资源以发挥其日常生活的最大潜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使其明确出院指导的内容。

2.3.1 合理用药 因我野战医院胸外伤患者 80%是老年人,更易出现肺部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原有基础慢性疾病复发,对此遵医嘱给予口服止痛、抗炎、祛痰等药物。

2.3.2 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地震灾区环境的特殊、患者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加之医疗宣教不足,许多轻、中度胸外伤的患者过早参加灾区重建和生产自救,导致一些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出院后合理制动、锻炼及休息、适宜的饮食、戒烟戒酒、调节情志,有效地发挥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和维持健康的积极性。

2.4 出院后随访

因受伤的灾民都住在遵道镇周围的几个乡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利用巡诊时间定期随访已出院的患者,帮助其利用现有条件做好疾病恢复期的康复,进一步督促其健康行为,以达标互动理论为指导,将野战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延伸到灾民安置点。

3 小 结

护理的目标是帮助个体维持健康[5],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6]。通过达标互动理论在地震胸外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强调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通过交流确定有利于胸外伤康复的目标,在探索目标的过程中,双方要充分的沟通和互动,最终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在震后这种特殊的医疗条件下,为护士提供了符合逻辑的健康教育程序框架,能在较短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 李晓玲主编.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3.

[2] 陈敏贤,丁 飚.运用K ing达标理论护理 1例高血压病人[J].护理研究,2005,19(25):1784-1785.

[3] 方祥和,李 毅.外伤迟发性血气胸 31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212.

[4] 黄孝迈主编.现代胸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07.

[5] 邹 恂主编.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238-250.

[6] 余 江,王仙园.21世纪健康促进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37-439.

猜你喜欢

外伤出院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