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公路建设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2010-04-08袁捷

关键词:面积公路污染

袁捷

(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0003)

1 青海省湿地资源概况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带等,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本.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的国家,从南到北各气候带都有湿地的分布.青海高原由于特殊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植被,为高原湖泊湿地、沼泽和草甸湿地、河流湿地的广泛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世界上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据有关资料统计,青海省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山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总面积达3.13万km2,湿地资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2位.青海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m3.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目前青海已建立实地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达15.23万㎞2,占省国土面积的21%.此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规划了9处湿地核心保护区,面积为1.512万㎞2,全省湿地保护区和非湿地保护区内受保护的主要湖泊湿地面积达1.29万㎞2,占省国土面积的1.8%.青海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仅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通过大气环境和江河水流的水汽循环维系着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青海省的湿地资源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地位.

2 公路建设对湿地造成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省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湿地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1 湿地面积减少

在青海三源区公路建设主要占用的土地包括草地、沼泽地、湖泊等湿地.公路建设是一项占地面积较大的开发行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平均每公里占地约5.33hm2.而在填方路段,为解决路基的填料,平均每公里亦需征用数量相当的土地作取土场;在挖方路段,则产生大量的弃方埋压植被和土地.因此,当公路选线穿越或接近湿地时,就会占用大片湿地.公路建设对湿地面积的占用主要表现为:公路路基和场站的占压,推积弃土,弃渣和弃土堆,以及施工过程中对湿地的临时占用,包括各种施工机械的停放、筑路材料的堆放、施工队伍的生活区等.公路建成后,随之而来的是路旁工商业的发展,于是沿着新修的公路两侧就出现了带状或串珠状的城镇,原来的湿地面积也随之被占用.湿地面积减少,特别是天然湿地面积锐减是青海省湿地资源保护的中的重大问题.

2.2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公路建设中对植被和土壤的扰动会导致水土流失,其产生的机制是:

⑴公路修建中,路基工程将对公路征地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填筑或挖方,由于施工造成了地表的植被破坏,使土壤表层裸露,原地面的坡度、坡长也被改变,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从而使土壤的抗蚀能力降低,诱发新的水土流失;

⑵公路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取土或弃土、弃渣,尤其是弃土、弃渣由于受运输条件的限制,经常被就近倾倒于沟谷、河坎岸坡上,这些松散的岩土孔隙大,结构疏松,若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⑶公路施工中,施工区内的临时施工便道,由于植被已被破坏,加之土壤的板结,极易诱发水土流失,施工区内的土石渣料,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遇风或雨也极易流失.

公路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泥沙的沉积,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公路工程产生的泥沙有一部分会被流水带入水库、河流或湖泊,导致湖泊水质变差,湖泊面积缩小等,如果土壤已被污染,则水土流失会进一步污染湿地生态系统.

2.3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

公路穿越或接近湿地时,在施工期间,以及投入运营以后都会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

⑴公路施工中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固体废弃物排入湿地造成的污染,废渣中可能还包括一部分工矿业废渣,如矿渣、粉煤灰等;施工机械运行、清洗、漏油等排放的污染物;施工中排放的废水、产生的扬尘、沥青烟也会给湿地环境带来污染.

⑵桥梁施工给湿地造成的污染,由于各种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免不了少量泄露,以及机械油料的泄露;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向水体弃渣,向水体抛、冒、滴、漏有毒化学物品此外,桥梁的桥面排水会给水体或水源保护地带来污染.

⑶公路路面的径流水排入湿地造成的湿地污染.因为径流水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路桥建筑货物运输过程中在路面的抛撒,汽车尾气中微粒在路面的沉降,汽车燃油在路面上的滴漏以及轮胎与路面的磨损物残留等,当降水形成路面径流时,就挟带着这些有害物质排入湿地;此外,汽油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氢化合物、硫化物等为大气酸沉降准备了物质条件,酸沉降将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⑷建筑施工人员大批进入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以及公路投入运营之后加油站的燃油污水,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和洗车污水等排入湿地以后造成的污染.

2.4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⑴公路施工以及运营中产生的噪声会破坏湿地中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繁殖、使栖息地环境恶化.

⑵裸露的公路沥青和水泥路面热容量小反射率大,蒸发耗热几乎为零,下垫面温度高、升温快,粉尘和二氧化碳含量高,形成一条热浪带恶化局部小气候,对于湿地动植物的生存极为不利.

⑶公路修建以后,分割了湿地生物的活动领域,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种族数量减少,物种退化.公路沿线地区的人流和物流强度增加,速度加快,同时也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许多原先难以到达或难以进入的地区变得可达和易于进入,对湿地珍稀资源的保护构成巨大的威胁.

3 公路建设中保护湿地资源的对策

公路建设作为线性开发项目,点多线长,而青海省湿地资源分布广泛,公路建设与湿地资源保护的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公路建设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最大限度他减少公路修建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3.1 应尽量减少对湿地面积的占用

公路施工阶段必须按设计图施工,不容许随意扩大施工范围侵占湿地面积.公路建设的选线设计阶段就应避绕水禽保护地、珍稀动物保护地等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天然湿地.也应避绕关系国计民生的人工湿地,如优质水田、菜地、水源地、水产品养殖场、水库等.如必须通过湿地应采取必要措施收缩填方路基的边坡,尽量降低路基填方高度,以减少筑路对湿地面积的占用.对于一些重要的湿地资源,为避免对湿地水文状态的影响可以架设桥梁跨越.对于可以恢复的人工湿地,可以采取异地补偿的办法,即公路建设占用多少湿地的面积,就在附近补偿同样或大于所占面积的湿地,使湿地的功能少受影响.例如,青藏铁路古露车站设计占用湿地面积约14万m2,担当施工任务的中铁十三局第一项目部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施“再造湿地”计划,打造了具有青藏铁路环保特色的生态品牌.

3.2 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公路建设对湿地的污染

(1)根据公路建设对湿地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可采取多种措施减低污染,包括公路建设中产生的弃土、弃渣不得直接排入湿地;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应堆放于湿地附近;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可以采用喷淋设施加以防范.

(2)当施工地点距离一些河流源头、饮用水源、城镇居民集中饮水取水点、瀑布上游、温泉地区、养殖水体等重要水体较近时,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桥梁施工时,优化施工方法,防止桥梁施工污染河水,当桥梁跨越湿地时应对桥面排水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不得直接排入湿地;

(4)公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应作处理后排放;对服务区或管理区的生活污水应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不靠近城市的应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3.3 完善水保措施,减少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中主要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拦蓄弃渣及减缓新裸露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对象主要有公路主体工程、取土场、弃土场以及临时工程.

(1)公路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公路绿化以及桥涵所跨河道的防护工程等.通过这些措施使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以达减少水土流失目的.

(2)取土场的治理改造措施主要包括覆土造田、植树种草以及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等.

(3)弃土场的防护措施包括栏渣及护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弃土场的改造等,使工程中产生的弃土、石渣总量的80%以上得到有效拦挡或利用.施工占用的临时用地,待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

3.4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1)公路通过湿地保护区时应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降低噪声、减少尾气污染.对于影响湿地野生动物栖息的交通噪声可以设立隔离墙或种植行道树加以防护.

(2)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必须创造公路两侧沟通的条件,如修建动物通道、动物桥、动物隔离栅等.

(3)对于建桥水域中有水生保护动物或鱼类时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可能不采用爆破作业,以免造成对水生物的直接伤害.

(4)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施工期间严禁对湿地动物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1]王瑞山,杨桂谦.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00,22(1):9-13.

[2]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毛文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

[4]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面积公路污染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公路断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巧用面积求坐标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