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暴露危害的防护

2010-04-07慧,陈荣,刘

哈尔滨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职业性锐器消毒剂

傅 慧,陈 荣,刘 薇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每天跟病人打交道,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因此,加强自身防护,重视感染管理,是预防职业性损伤的关键。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不仅充分熟悉了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更充分熟悉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甲型流感、“非典”、禽流感、爱滋病、乙型肝炎、丙型炎肝等传染性疾病流行、爆发和蔓延之时,全社会更重视预防这一重要的环节,而且对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也开始重视起来。

1 对针刺伤的自我防护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具有潜在的感染危险,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打开玻璃安瓿时,用纱布垫于安瓿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对各类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应装入锐器盒内。用过的注射器要及时处理,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新盖帽,也不要留在治疗台或桌子上避免刺伤他人;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对着他人,以免造成误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 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如有伤口,马上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消毒液,如 75%酒精或者 0.5%碘酒进行消毒受伤部位。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 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 24小时),但即使超过 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在进行现场处理的同时由同事或稍后由暴露者自己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3 对消毒剂使用的防护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常用的消毒剂多是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影响。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还可以造成护士手部皮肤的损害产生皲裂,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犯创造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前要明确消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使用方法,注重事项,防止对人的近期和远期伤害。

4 对接触性感染的防护

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被污染的机会很多。有文献报道,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 0.20~0.25%。故戴两双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洗手对预防院内感染极为重要。肥皂和流水洗手是经典、经济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人员接触和处理污血、污物、分泌物、排泄物时要穿好工作衣,戴好手套、帽子、口罩,以免污染或溅到手、脸、眼等处。

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除了做好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外,医院也应该加强法律教育组织学习、培训,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依法治理护士,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并经常检查、督促,对薄弱环节不断整改,创造良好的、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更好的为就医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故今后针对工作环境改造、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预防措施以减少此类危害的发生,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猜你喜欢

职业性锐器消毒剂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