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浅谈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2010-04-07周丽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新建双语院校

周丽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浅谈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周丽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背景、必要性和条件。当前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有浸入式、保持型和过渡型三种模式。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型、分班同步型和灵活变通型等模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型;分班同步型;灵活变通型

对于双语教学,目前学术界并没有达到一致的意见,但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中,明确双语教学是指“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母语可以是一个国家其它民族的语言,也可以是其它国家的语言。在中国,最早的双语教学源自民族融合的需要,当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或两个少数民族之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产生教育文化交流需求时,推动了早期的双语教学的开展。双语教学具体又分为幼教、中学以及大学三个阶段。大学双语教学是对基础课程的一种升华,强调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有关的专业交流,教学内容和环节也相对灵活,教师的自主性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深厚的外语口语功底和顺畅的表达能力。高校双语教学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并针对这一课程,以外语教学资料和教材为基础,用双语讲授课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2001年,教育部以教高[2001]4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做为双语教学的发起人,教育部除了“4号文件”外,还在2002年之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里,以相当于三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的形式纳入双语教学。现行2004年版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已将“4号文件”对双语教学的规划逐一体现,并略有提高。

响应政策的出台,一些老牌高校纷纷开展双语教学,比如: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2004年8月,为了研讨、交流国际上先进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管理和教学角度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以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迎接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增强教育竞争力,教育部发布了文件“关于成立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4]197号)。委托协作组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双语课程建设、双语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合作编写双语教材或引进国外优秀教材。之后,成立了以浙江大学为组长,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为副组长的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有成员学校35所。

2004年12月16—18日,教育部在浙江大学举办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70所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科学教学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务处处长和基地讲授双语课的教师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讨论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草拟的《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立项办法》、《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2005年工作计划》等文件;讨论如何建设好由浙江大学牵头的全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及今后协作组成员学校所需做的工作。

自从2004年首届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召开之后,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全国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议题,以便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深层次探讨“双语”教学的规律,优化双语教学效果,提高双语教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

为了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教学师资,发挥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水平,2007年8月,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经研究,决定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从2007~2010年共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事实上,从2007年到2010年,全国共建成了50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仔细研究这50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入选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所属的高校均是一些老牌甚至大牌一点的高校,他们有着较悠久的教学历史,有着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所应具备的师资和其它教学条件。这些本科院校通过双语课程的建设和研讨,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启提供了模式和指向,于是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纷纷参加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来。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其双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校情,制定适合自己学校校情,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案,而不是盲目效仿。

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基本功能的手段之一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而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培养合格的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更是他们的首要功能。现今的“大众化教育“比起“精英教育”虽然降低了入学门槛,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而地方本新建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就更加大打折扣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现在每年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这么多、就业压力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应该把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有竞争能力、能在未来社会站稳脚跟、甚至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做为工作的重心。因此,在充分考虑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的情况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新的活力、因素很重要。如:通过开设双语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及专业知识,这样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去办理一些涉外案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可以在从事导游服务工作中扩大服务范围,为外国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生物技术是发展很迅速的一个领域,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较高,生物技术领域一些新近发现的理论、一些新的物种的发现和鉴定结果通常以全英文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如果学生有了过硬的专业和英语水平,那么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就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到本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这样为他们考研、甚至出国留学深造打下了基础。(二)开展双语教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

到今年年底止,一些老牌院校已经先后接受了教育部开展的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水平评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有部分院校已经接受了上一轮的“水平评估”或者是接受了新一轮的调研性评估和试点评估。在新一轮的“水平评估”方案中,教育部统一把评估级别定为“合格评估”,并且教育部决定从明年春季开始对2002年以来新升本的其它还未参加评估检查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全面开展“合格评估”工作,到2015年止,所有2009年以来升格的本科院校必须全部经受“合格评估”的检查。而我校是2004年升本的院校,理所当然地就是新一轮“合格评估”对象的领头者,因此任务很艰巨。而双语教学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考察点之一。双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评估效果。

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情分析

首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地方院校中,由专科学校积累办学经验,达到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从而升本成功,一般具有转型、适应、发展期的这类学校称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年轻、有着向上蓬勃发展的潜力,但在很多方面还缺乏经验,需要不断摸索和学习,以改进办学条件和方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赖以生存的根本目的之一,他们可以也必须结合地方优势、开展教学方面的改革;

其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仅要实现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还要与同类院校开展办学水平竞争,争取缩小与老牌院校甚至与名牌大学的差距;

最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为起步晚,发展较慢,因而在师资队伍的素质尤其是高素质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于加强、生源质量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有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

所有这些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必要的,但又不能盲目地的开展,应该是因人施教,因目的施教,这也就为我们思考采取何种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达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指明了方向。

四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我校是2004年升本的院校,在升本的过程中,就已经有目的、有计划地选送一批青年教师去进修(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培训);有部分青年教师则自己报名参加考研,学成之后回校继续工作;这几年,学校先后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些年轻老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较深厚,英语各项(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均较高,其中有部分老师,本科攻读的是英语专业,而研究生期间攻读的是法律、旅游管理等专业,他们则兼有英语和专业知识两者之特长。所有这些,都为我校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优势。

(二)学校在双语教学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除了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之外,还在双语教学的管理政策方面为老师们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比如:普通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应该不少于每班30人(外语系除外),而双语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班,但工作量的计算没有打折扣。从2008开始,我校正式拉开了双语课程建设的序幕,正式出台了双语教学课程管理规定,成立了双语教学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启动首届校级双语课程建设项目,明确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领域率先开展双语教学尝试,对于欲申报为校级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的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准备好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计划、教案、PPT教学课件、所使用的教材(原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资料并递交到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在任课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由校双语教学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及教学督导们不定时地随堂听课、评课,及时发现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经过一轮双语教学实践之后,再确认该课程能否纳入到校级双语教学建设课程项目中来、一旦某门课程被确定为双语建设课程,则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课时奖励。

(三)学校外事办定期举办非英语专业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班

我校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每学期由外事办组织各系有一定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有爱好的老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英语口语”培训,培训班由外籍英语教师亲自主讲。笔者就曾于2008年下期参加过一期的培训,外教讲课水平高,第一节课老师就要求每位学员先用英语自我介绍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爱好和参加这个班的目的,充分调动学员们说英语的积极性。一些已经开设有和即将开设双语课程的老师都来参加培训。笔者认为,这样的培训模式对于我校教师开展双语课程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四)从生源质量来看

我校学生虽然在录取时分数不是很高,但他们中也不乏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常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他们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乃至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五)有较合适的双语教材供双语教学之用

由于国外较早地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而国内的老牌高校在双语教学建设这一块起步早、发展快,因此为我们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双语教材,如:国外原版教材、影印版教材、人大版的双语教材在我校已经开设的双语课程中都已经在使用。

五 目前各高校采取的双语教学模式类型

(一)浸入式双语教学

在浸入式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聘用母语为外语者做教师,注重学生语言交流能力而不是语法的准确性,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和活动情景,注重强化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用第二语言传授学科知识,使学生“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第二语言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通过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以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保持型双语教学

保持学生原本熟悉的语言环境基本不变的双语教学模式,它是最为保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尽量照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才使用英语进行。当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时,再适时往第一种模式进行过度和转换。

(三)过渡型双语教学

首先采用汉语为主的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之后,完全抛开汉语所进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它是双语教学中最高级、最为理想的模式,要求师生双方有效利用过渡期完成教学语言环境的彻底改变,通常采取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实现由汉语到全英语的教学过渡。

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双语教学模式分析及学生对现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反应

(一)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双语教学模式分析

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校情、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既借鉴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又充分考虑实际,经过四、五年的摸索和实践,在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形成了一些基于传统模式但又有创新的双语教学模式。总的来说,我校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了下面这些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

1.循序渐进型

对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专业课程,在开展双语教学的早期阶段,将英语适当地渗透在正常的专业教学中。此时用英语主要是营造气氛,表达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术语,慢慢加大课堂中英语的使用量,30%的英语、70%的汉语或者中英对半开,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在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时,就要求他们课前通过查阅专业字典、上网或同学间交流等方式先弄清其汉语意思,而对于教学内容中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点则放慢节奏,布置学生作业和考试制卷用英文,并要求学生全部用英文作答。

2.分班同步型

对于同专业同年级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双语教师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生外语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先行摸底,并根据自主选择的原则编制成不同的班级。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这个班中,使用影印版教材,由任课教师制订一个具体的可行性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组织全程使用英语,而专业知识的讲解则应用双语完成,采用英语与汉语各占50%的比例进行课程讲授或采用英语和汉语分别为30%和70%的比例分配来完成。遇到特殊的专业词汇,则应用汉语帮助解释和说明,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而把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分为另外一个班,采用国内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材。为了提高其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水平,最终达到利用工具书就到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的本领。因此,课堂教学组织则全程使用英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介绍专业术语,每堂课结束前给学生列出下堂课需要掌握的专业术语清单,让他们事先查阅专业英语词汇,正式上课时,上课前花几分钟再专门解释一下这些专业词汇,对专业知识的传授采用40%英语和60%汉语的进行双语教学,并随时和学生交流,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灵活变通型

不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大比例的英语,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双语教学的直接目的,而英语只是做为一种渗透知识的手段,因此在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时不必过分追求语法问题,只要能专业上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就行,这对于一些理工类课程尤显重要。当教学内容比较难懂,学生不易接受时多讲汉语、少说英语;当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时提高使用英语的比例,例如讲解一些公式、定理及一些复杂的插图。

(二)学生对现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反应

我们在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的系部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觉得,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分班进行不同方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虽然老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多一些,但学生反应良好,我们决定把这一模式推广下去。

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要求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具有更新的视角,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要求,确定双语的比例,以适合为佳。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心理上、能力上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用汉语思维发展到用英语思维的过程。同时,配合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用大量视听材料为学生创设专业英语学习的语境,提高兴趣,同时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配合,共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培育出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双语人才,并积累下丰富的、颇具成效的双语教学经验。

[1]韩忠东,张贞梅,马华,等.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分析与质量保障策略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11):41-43.

[2]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121.

[3]柴秀云.浸入式双语教学之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125-126.

[4]潘翠琼.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模式探讨: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7.

[5]徐薇,符瑛.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32 -143.

[6]赵华君,程正富,左永艳.“阶梯式”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重庆文理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8 -109,113.

(责任编校:松仁)

Brief Discussion about Models of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Case Study on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 Li-hua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1,China)

There are some backgrounds,essentiality and conditions for Bilingual Teaching in newly-established local colleges.In general,there are such models of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as Im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Retentive Bilingual Teaching an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at present.But we can choose some models such as gradual improvement,synchronization in different classes and accommodation elastically in newly-established loc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ir practical conditions

newly-established local colleges;models of bilingual teaching;types of gradual improvement;synchronization in different classes and accommodation elastically

G642

A

1673-0712(2010)06-0091-04

2010-10-1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项目(2008RKJGZ0812)。

周丽华(1970—),女,湖南新化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植物发育。

猜你喜欢

新建双语院校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