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古典诗文教学改革探讨

2010-04-07郭子峰邓江祁匡代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五年制诗文全科

郭子峰,邓江祁,匡代军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00)

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古典诗文教学改革探讨

郭子峰,邓江祁,匡代军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00)

在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古典诗文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高雅审美情趣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完善教材建设,科学确定古典诗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教育;古典诗文;教学改革

以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对象,为农村地区定向培养五年制全科型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是湖南省改进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不少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这种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但由于各方条件的限制,很多领域尚未涉及。本文试就《语文》课程中古典诗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管之见。

五年制全科型师范学生虽然经历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对古典诗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能力,但由于古典诗文

阅读量的不足,文言语言知识和传统的文化知识比较缺乏,文言文阅读语感也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进入专科阶段

的学习后,他们对古典诗文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文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古典诗文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学了没有用,只要学好了现代文就足够了,因此对于古典诗文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现行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教材教法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古典诗文教学就成了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明确教学功能,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训练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文的教学是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

(一)是传承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古诗文中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在当今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差异日益淡化的背景下,文化的独立性越来越重要。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迷失的永远是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给下一代。五年制全科型师范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是一个教育教育者的教育。这些学生毕业后将走向小学教师岗位,担负着教育新一代少年儿童的重任,所以,他们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和践行者。古典诗文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丰富的资源,在明确学习古代经典诗文的时候,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这个古典诗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培养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不断地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我们传统的文化包罗万象,在古典诗文的学习中,学生能学习到儒家经典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凌云壮志,“立德、立功、立言”的锲而不舍的追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的紧迫感;也能体会到道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是思想观念。既可以领略古典诗文里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也可以认识到传统人文的古色古香。

(二)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需要

传统经典诗文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古典诗文学习来接受理解我们传统的文化,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培养出格调高雅的审美趣味,涵养出高尚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本中选有一定数量的儒家经典、二十四史、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中的名篇佳作。这些经典有动人心弦的韵味、雄壮美妙的意境、深邃隽永的理趣。同时,这里也有屈原“九死不悔”执着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忘我的奉献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坚定的舍生取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私的为国为民……这些作品,都可以砥砺学生奋斗意志,涵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人格,提升学生思想的境界,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在各个方面健康发展。

(三)是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经典文学和文化,是小学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积累和掌握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古典诗文,是一个合格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这就是说,我们的古典诗文教学,首先要体现出师范性,要紧紧扣住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进行古典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将来从事小学教育的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秉承“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理念,认真学习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学经典,积累一定的传统经典诗文,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正确地指导自己的学生学习古典诗文好打基础。

所以,对于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古典诗文对于提高他们的古典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塑造他们人格精神以及将来胜任小学教育工作、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学和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树立信心,切实把古典诗文学好。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充分认识古典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自觉增强教好古典诗文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克服对学习古典诗文的畏难思想和不正确的观念,把古典诗文这门课真正学好,将来为教书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二 完善教材建设,科学确定古典诗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材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材,笔者经眼的有两套。一套是我省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正在使用的由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文小妮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在2007—2009年期间陆续出版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语文》,一共6册。这套教材的编写体例完全参照现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其篇目也和现在流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篇目有很大的部分的重合。其中古典诗文内容约占四分之一,内容比较单薄,数量明显偏低,经典性也不够强。另一套是山东省教委组织编写“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中国文学》。这套教材由魏建等主编,齐鲁书社在2000—2004年期间陆续出版,共7册。其中前4册是古典诗文部分,是按照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史的体例编著。这套教材古典诗文相对初招学生来说,又存在偏多、偏难的问题。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中文专业的本科学生,而是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专科层次的学生。这里就有个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的比例和内容的问题。民国著名学者张荫麟曾指出:“有了引人入胜的课本,即使没有很好的教师,大部分学生也容易得益”[1]。他强调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教材建设仍有重要启发意义。笔者认为,对于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文部分需要进行完善,具体而言,是要解决好教什么和教多少这两个问题。

(一)教什么的问题

对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阶段的古典诗文的积累要求来看,其中对小学1—6年级要积累优秀古典诗文提出了70篇建议背诵的作品。从时代看,这里包括汉魏民歌、唐代各体诗歌、宋代各体诗歌和少量的宋以后的诗歌。从作家看,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等经典作家的作品比较多。从文体看,这些推荐篇目基本属于比较短小,适合小学生诵读和理解的经典作品。虽然我们对五年制全科型师范生的古典诗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这个范围,但也要以这个为基本点向外扩展延伸。在篇目的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宏观的把握上,要突破“大而全”的传统思维模式,避免面面俱到

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科目有30门之多,因此,不能按照培养中文专业的大学生的思维来选材和组编教材,面面俱到,数量太多,而是要注意以点连线、以线成面。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有文学史的意识,要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古典诗文发展演进的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古典诗文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具体篇目的学习打下一个总体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力争选取那些某个类别、某种流派、某个时段中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大的、代表性强的作品来学习。比如,学习唐诗,首推格律诗。讲到格律诗,杜甫众体兼备,格律精审;杜甫格律诗中又以七律《登高》为代表。这样我们可以先通过学习杜甫《登高》,了解一般格律诗的特点,然后以此上溯,学习“永明体”和“初唐四杰”等人的代表作品,进一步了解格律诗的形成、发展、成熟的历史;还可以延伸到唐以后“江西诗派”等宗杜诗派的发展情况。这样,通过几篇代表性作品的学习,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格律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更能加深对同类个体作品的理解,并能提高学生对格律诗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2.篇目选择上,选取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文学成就的作品

爱国主义精神、“仁者爱人”的儒家文化和“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等都是我们必须传承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唐诗的气象和神韵、宋词的豪放与婉约等都是站在我们民族文学高峰的代表文体。所以,我们应选取那些经过历史考验的、文化和文学密度大的并且适合五年制全科型师范生学习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另外,在选材时,还要注意根据目前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多选取“亲情、友谊、爱情、道德、励志、信念”等题材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多少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前六个学期重点安排诗文作品的积累。具体办法是可以按照文学史的演进,从《诗经》、《楚辞》、汉代诗文、魏晋诗文一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脉络能清晰认识和把握,从而对高年级分专题选学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但这样安排有一个明显的矛盾,就是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容量这么大的教学内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教材改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不仅要有,而且要进行精讲精练。因此,鉴于现行教材古诗文数量明显偏低、经典性不够强和全省统一修订工作为时较长的实际情况,相关学校可先参照普通高中《语文》教材除正式教科书外另编课外“语文读本”的作法,按照上述篇目选择的两个原则,组织选编古诗文的补充材料,一部分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重点讲授,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学,与课内学习相互为用,相辅相成,起加深巩固的作用。这样既可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又可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其古诗文素养,还可为省教育厅将来组织修订《语文》教材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要调动学生情感,引起学生共鸣

古典诗文千百年来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作品的情打动了人们的心,刘勰《文心雕龙》说学习文章要“披文以入情”,白居易也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反应和积聚。要想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情感的幽微。只有先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唤起感情的共鸣。要用一颗敏感、富有情感的心灵去感受、体悟诗人的心。因为诗歌是感情最丰富最饱满的艺术形式,只有抱着一颗充盈着情感的心去鉴赏,才有可能去透彻地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喜怒哀乐,才有可能体会到诗人的用心良苦,才有可能和诗人做到“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灵魂上震动和涤荡。例如,我们对于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空灵、李商隐的朦胧、苏轼的豁达、辛弃疾的豪放,都要通过字里行间,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是无法之法,是鉴赏一切情感文学艺术的前提。没有“诗心自用”就不可能形成诗歌鉴赏,不管你有多高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技巧。陈平原曾说:“讲授诗歌不同于介绍历史故事,除了名物训诂,更需要营造特殊的氛围,导引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然后以心传心,进得去,自能领悟,进不去,瞎子摸象。”[2]虽然他在这里只是针对的是诗歌的教学,但在整个古典诗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这个原则。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这种“知人论世”的接受原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遭际、思想观念、写作时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敬、羡慕、怜悯等情感,使学生先“知人”后“论世”,更好地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讲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之前,先把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失败遭贬、身受疑忌等写作时的情感状态告知学生,以激发学生对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产生崇敬、对他命运遭际产生同情等情感,这对于学生理解作品里面寄情山水的无奈、孤寂、凄清等情感境界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的阅读活动本身是作者创作活动的延续和补充,作者留下的艺术想象空间就是为读者的二度创作留下了“空白”。我们要加大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的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地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来填补作品里面的情感“空白”,让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充分交融,共同担负作品意义的生成。

(二)要充分运用诵读的方法,提升学习古诗文的热情

古诗文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带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让他们在诵读中体会古典诗文的节奏、韵律及其和情感表达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因此,古诗文诵读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高度关注。在五年制全科型师范生的古诗文教学实践中,也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诵读的方法,通过范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等形式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喜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实践中,反复通过范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来体会李清照那种国破家亡的茕独恓惶的景况,领略她内心那种一字一泪、咬着牙根呜咽的痛楚。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韩愈的《进学解》等等都是可以通过朗读教学的好的作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古典诗文这种由独特的韵律所构成的独特的音乐美,我们还搜集了大量名家诵读的视频和音频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享受到诵读艺术美的同时,从中也学习诵读的技巧和方法,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和对作品的感悟理解能力。总之,在古典诗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是指导学生快速领悟作家作品思想情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构建科学开放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如何构建这个体系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在语文课程体系内部,在低年级以古典诗文文本积累为主,重点加强文本的诵、读、写等基础学习;同时加强古汉语基础知识和文学史的学习,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作品打下语用和理论基础。在高年级,可以结合学生需要等具体情况,选开一些比如诗词鉴赏、文化专题讲座、古汉语专题知识讲座等阶段性选修课,以补充和加强古典诗文的学习。同时,在学习现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适度和古典诗文的学习联系起来,在比较中找联系,在比较中学习提高。另一方面,要把五年制全科型师范生的职业方向训练与古典诗文学习结合起来。比如,结合学生的书法、普通话、简笔画等职业技能训练,巧妙地融入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因素,以此提高学生古典诗文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

对于古典诗文的教学,传统教学采用单纯的口头讲授很难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雄浑魅力。

因此,在教学上我们还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补充,做到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学习古典诗文的氛围。例如,可以根据文选的具体内容,采用POWERPOINT、教学VCD、实物投影等教学方法,有利于更便捷地展现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知识体系,如将一些反映古代礼制的典型图片直观显现出来,使学生克服与古代文化的距离感,对教学内容有更切实的感受。也可以把一些成熟的教学VCD引进课堂,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性,既加深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学习,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创造条件组织一些古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学习兴趣。

总之,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专业课,也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工具,其中古典诗文的教学也在语文能力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格养成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典诗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荫麟.关于“历史学家的当前责任”[N].大公报,1934-09-28.

[2]陈平原.文学的周边[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250.

(责任编校:松仁)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lassical Poems of Five-year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

GUO Zi-feng,DENG Jiang-qi,KUANG Dai-jun
(Changsha Normal College,Changsha 410100,China)

In the process of five-yea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classical poems teaching is not only important point but also difficult one.It is not only simple knowledge teaching,but also takes on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lofty character and elegant aesthetic appeal.In 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function should be clear and definite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consciousness about love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teaching materials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perfected to decide the teaching target and content of classical poems;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so as to raise teaching effect and arouse the students'study interest by making full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ans

five-year all subjects type;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classical poems;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673-0712(2010)06-0084-04

2010-10-22.

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09-493)。

郭子峰(1970—),男,山东临沂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教育;邓江祁(1956—),男,湖南江华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匡代军(1972—),男,湖南祁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教育管理和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五年制诗文全科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