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低碳经济的几个认识误区

2010-04-07彭分文周立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误区绿色经济

彭分文,周立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娄底417001)

剖析低碳经济的几个认识误区

彭分文,周立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娄底417001)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人类的共识和不二选择。然而我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这严重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选择和发展。这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低碳经济就是过苦行僧日子;低碳经济与重工业不能相容发展;低碳经济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低碳经济是新冒出来的经济方式;低碳经济完全是政府的事。

低碳;低碳经济;碳效率;误区

随着2009年岁末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走近了人们的视线。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推行低碳经济,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是人类的共识和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然而在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上,我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这严重影响到低碳经济的选择和发展。因此,澄清这些认识误区,恢复低碳经济的本来面目,对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少走弯路,坚定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误区之一:低碳经济就是过苦行僧日子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地球温室效应,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以控制地球温室效应: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省一度电,那么你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量,如果你少搭乘1次电梯,那么就减少0.218kg的碳排放量等等。

据此,有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是过自虐的苦行僧日子,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不要坐飞机,不要开汽车,不要用电,不要坐电梯……,等等。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所以生活质量高;而越是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人均碳排放量都较低,所以生活质量低。因此,有人自觉不自觉地将低碳经济与贫困经济划等号。从我国低碳生活的要求看,搞低碳经济还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譬如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或者性能更好但排量大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而这都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有人对低碳经济不热心,甚至有抵触情绪。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误解!

不可否认,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对人们的需求是有制约的。但低碳经济不是要压抑正常的生活需求,也不是要完全摆脱现代生活方式而回到农耕经济社会中去。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在保证高标准生活需求的同时,降低那些奢侈浪费的高碳消费;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实现低碳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之间并不矛盾,二者可以统一而且必须统一的,二者殊途同归,即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促使人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低碳经济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约,是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误区之二:低碳经济与重工业不能相容

重工业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标志,如钢铁、水泥、建筑材料行业等。就重工业本身而言,它与低碳要求不符,但并非与低碳经济不相容。事实很简单,任何经济体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否则社会没法运转。现阶段经济发展不能没有钢铁、水泥、建材等高耗能物质支撑,否则,高速公路无法兴建,高楼大厦无法矗立,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完全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

其实,所谓低碳、高碳并不是绝对的。任何时候都有低碳、高碳之分,特别是在一些不同产业、行业之间,低碳与高碳并存难以避免。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绝不是简单的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只要这些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对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提高碳效益,以最低的低碳排放、最小的物耗来获取最大的价值。

发展低碳经济也并非抛弃传统产业而另起炉灶。对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尽量降低碳耗量。有关资料表明,从产业上看,我国消耗能源较多的几个高碳产业正在通过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向低碳发展的转型,如在电力行业,“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实现了结构减排;通过完善烟气脱硫设施,实现了工程减排;通过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了总量减排;在钢铁行业,通过大力推进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可见,比如英国“清洁煤炭”计划便是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我国有的地方一开始对低碳经济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原因是因为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这是完全没必要的。

误区之三:发展低碳经济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

不可否认,搞低碳经济需要有先进技术的研发作支撑,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有成本的付出,特别是在我们这么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但即便如此,无论从哪方面看,发展低碳经济,我们非做不可。

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没有必要的付出,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

从现实竞争力来看,这种说法也不成立。现在欧洲、美国的很多产品都有“碳标签”,标明该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碳含量比较高,别人不买,我们就失去了市场。包括发达国家要对我国产品征收所谓的“边境调节税”,就是因为考虑到我们的产品碳含量太高。

其实,低碳经济也并非“高投经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中国构建低碳的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资约40万亿元。乍看,这个数据很惊人。但是,如果以年度为基础计算,这部分所需的资金只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5%。是必须要的付出!

误区之四:低碳经济是新冒出来的经济方式

据查,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低碳经济一词,在我国流行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其思想和精华在我国大政方针中早有体现,它决不是新冒出来的经济生产方式。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应采取什么的方式,避免西方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我国一直在探究的大课题。对此,我国先后提出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两型社会及生态文明等发展战略。这些提法,既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类发展历程的反思,又是对国际形势走向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环境保护政策的逻辑演进!

就本质而言,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是完全相一致的。就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关系来说,低碳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而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最佳形态;就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来说,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的结果,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就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就低碳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关系来说,低碳经济建设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水平又是判断两型社会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简而言之,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绿色经济的前提,是循环经济的体现,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两型社会的核心。低碳经济必将引领中国未来。

误区之五:低碳经济完全是政府的事

实现低碳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总的说来,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统筹规划、倡导宣传、扶持激励、监管考核等方面,它的权威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低碳经济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要有效推行低碳经济,需要广大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践行,因为只有广大公众才是低碳经济的实践者和政策的执行落实者,离开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实施低碳经济无从谈起!

低碳经济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必须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要树立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简单生活成为社会时尚。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推广低碳生活要求每一个人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落实到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细节之中,逐步形成节俭理性和科学的低碳生活方式。如按照国家标准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养成随手关灯、废弃物分类、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重拎布袋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在酒店、饭店、大型写字楼等场所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等等。此外,我们要加强学习,掌握低碳生活知识。如使用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洗涤剂、环保电池、绿色食品等绿色日常用品;使用环保建材、绿色家具、绿色照明;使用节水型净水器、洗衣机等节水产品等等。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总之,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是必须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只要有心,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低碳。任何节能的、防治污染的、环境友好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

(责任编校:光明)

Analysis on Misunderstandings of Low-Carbon Economy

PENG Fen-wen,ZHOU Li-ro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1,China)

Developing in the way as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common view and the sole choice of human beings.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low-carbon economy have affected the choice and development of it.These misunderstandings focus o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low-carbon economy represents sadhu,it has conflicts with heavy-industry,it costs highly,it’s a new economy development way and it’s absolutely the government business.

low-carbon;low-carbon economy;carbon efficiency;misunderstanding

F124.5

A

1673-0712(2010)06-0029-03

2010-10-18.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07C394),娄底市社科成果评审委立项课题(200802A)。

彭分文(1963—),男,湖南湘乡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哲学。

猜你喜欢

误区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