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阳区城市饮用水保护现状及水源地保护对策建议

2010-04-04刘春林

地下水 2010年1期
关键词:榆阳区榆林水源地

刘春林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水利局 ,陕西榆林 719000)

1 概况

榆林是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前沿和晋陕蒙接壤区国家能源基地的主体,榆阳区作为榆林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一系列重大工业项目的陆续启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城市饮用水需求与水污染矛盾日趋突出,因此,加强榆阳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严格控制水源污染就显得极为重要。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长城沿线,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支流榆溪河中上游,区域总面积 7053 km2。流经榆阳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是榆溪河,其主要支流有芹河、沙河和榆阳河。榆溪河,全长 155 km,总流域面积 5537 km2,多年平均流量 5.8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 3.7亿m3;芹河流域面积182.5 km2,年均流量 1.33m3/s,年径流量 4194万m3;沙河流域面积 132.9 km2,年均流量 0.13m3/s,年径流量 410万m3;榆阳河流域面积 4.5 km2,年均流量 0.35m3/s,年径流量1104万m3。境内地面年径流多年平均值为 4.535亿m3,地下水调节储量为 7.43亿m3,二者的重复量为 2.83亿m3,全区拥有水资源量 9.135亿m3。全区中型以上水库 27座,总蓄水能力为 1.9亿m3,年调水量 4500万m3。全区水资源分布受地质、地貌、水文地质、补给源和人类活动影响,各区域水资源贮量差异悬殊。西北部风沙滩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 72%,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4亿m3,水质好、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均少,又不易开发利用;中南部河谷川边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占全区水资源量的 7%,地下水可开采量可为 0.22亿m3,该区水热条件好,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是工农业发达地区。另有入境客水 1.04亿m3,过境客水 6.86亿m3。

榆阳区自产地表径流量较少,径流总量为 325万m3;市区内的地下水主要为两种类型,一是埋藏于浅层的第四系潜水,二是以泉水出露地表的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潜水、地下水总量为 1398.82万m3,年可开采量为 727.95万m3,普惠泉年开采量 51.5万m3,榆阳泉年开采量 175.2万m3,地下水可开采总量 954.65万m3。

2 城市引用水水源地现状

榆阳区目前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水源地 5个,以地下水源地和水库水源地为主。其中,地下水水源地 3个,水库型水源地 2个。其中,榆阳泉、普惠泉、西沙水厂均属地下水水源地,红石峡水源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尤家峁水源属地表水源地。

2.1 榆阳泉、普惠泉水源地现状

榆阳泉地处榆阳河的源头,位居城区东部 4.3 km处的钟家沟村,水源地有较大的泉眼 5处,目前生态状况良好,无污染源,日供水能力 4 500m3/d。普惠泉位于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东驼峰山脚下旧农校院内,水源地属黄土丘陵山区泉水,目前生活污染严重,日供水能力 1 400m3/d。榆阳泉、普惠泉为榆林的两大名泉,属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水质优良,为国家标准饮用水,著名的“桃花水”就出至于此。这两个水源地目前已达到设计供水要求,但其供水范围不仅仅限于居民饮用水,还兼有城区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用水,这种供水现状不仅造成了优质泉水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加剧了周围供水区域的需求矛盾。

2.2 西沙水源地现状

西沙水源地位于榆林西沙新城,水源地有深井一眼,井深 145m,涌水量 800~1 000m3/d。该水源地地处居民密集区,且近年来供水量逐渐减少,城市供水部门已列入报废计划。

2.3 红石峡水源地现状

红石峡水源地位于市区 5 km处的红石峡水库库区,属中型水库型水源地。红石峡水库原设计是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近年来,随着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大批工业项目陆续上马,榆林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榆林市供需水矛盾不断升级。基于这种现状,红石峡水库被陕西省政府确立为水源保护地,承担榆林城市生活、生产供水任务。

该水源地一期供水工程采用高压渗流井取水工艺,供水能力为 1.5万m3/d,二期供水工程采用群井(机井)取水工艺,沿库区东西两岸建有取水井 20多眼,供水能力为 3.7万m3/d。目前,红石峡水源地承担着榆林城区 50%的生产、生活供水和下游农田灌溉以及城市防洪、发电等多重重任,供水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水源地保护区侵占严重,保护管理措施不力,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凸现,特别是生活供水,使得水源地的保护及周边的环境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2.4 尤家峁水源地现状

尤家峁水源地位于城区 4.5 km处的尤家峁水库库区,属中型水库型水源地。尤家峁水库原设计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防沙治沙、渔业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近年来,随着榆林西沙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榆林西沙片区的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基于这种现状,2003年尤家峁水库被榆林市政府确立为水源保护地,承担榆林城市供水任务。2004年尤家峁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2005年榆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西沙渠注水渠道进行了改造,增设了沉沙池,并将原梯形渠道改成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渠。同年水库开始向榆林经济开发区供水,设计年供水能力 1000万m3。目前,尤家峁水源地承担着榆林经济开发区的生产、生活供水和下游农田灌溉以及城市防洪等多重重任,水库每年向下游南郊、三岔湾、榆高渠灌区灌溉补水 800万m3,向榆林经济开发区供水约 340万m3,供水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生活供水,使得水源地的保护及周边的环境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3.1.1 点源污染

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堆积所造成的污染以及部分企业生产污水。水源地范围仍有少量的企业,工厂生产规模虽小,每年仍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污水、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地下,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3.1.2 面源污染

主要是农田径流污染,水源地范围内的农田,为了粮食增产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不能被作物全部吸收,有毒有害污染物随着降雨渗入地下,造成水质污染。

3.1.3 其他污染

部分水源地含水沙层中含有氯、氟、锰等离子,随着水量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水力平衡,造成水中氯、氟、锰离子含量增高。

3.2 水源地保护措施难以实施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目前大多仅限于保护区划定、边界标示、水环境监测、排污口封堵等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缺少水源地保护、涵养、治理、修复等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规划,即使有水源地保护规划也难以实施。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2.1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是由地方环保局统一监督管理,水利、规划、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城市供水、工商、卫生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有关管理工作。水源保护措施的制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一个有机体,各做各的规划,各部门考虑各部门的利益,难以制订一个有效的保护体系。

3.2.2 保护者缺乏积极性

水源地大多位于农村,乡镇居民和当地政府成为水源保护的主体。由于水源保护区的划定,限制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使居民收入、乡镇财政收入降低,造成地方政府及居民对生态保护政策的抵触。

3.2.3 水源保护资金没有保障

水源保护需要投入,并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投入机制。而目前水源保护投入大多是由水利、环保等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采取工程立项的方式进行财政支付。部门之间各立各的项,各花各的钱,工程之间相互孤立,不具有可持续性。另外,由于水源保护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纯支出,造成资金筹措渠道窄,不能像其他赢利性项目采取社会融资。由于资金的限制造成水源保护的生态建设难以实施,只能停留在规划层面,最突出的就是水源地水源涵养林植被盖度不够,造成水质浊度偏高、有机物污染加重,而且,保护区内乡村居民垃圾集中销纳场、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建设迟迟不能实现,当地居民生活对水源地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正在加剧。

3.2.4 多种经营影响水源保护

水源保护区内存在有养殖和种植农作物以及旅游开发活动,附近农民在库区边上种植大片农作物,且库区内设有旅游船只和饭店,划定的保护区无法实施保护,保护饮用水源与利用水资源和水源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

3.2.5 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资金短缺,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简陋,安全隐患较多。水源地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卫生检测设施跟不上缺少水质监测网站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制度松散,不能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3.3 缺少水权、水价、水市场机制

现代社会水资源具有商品属性,需要运用水权、水价、水市场等经济手段来建立一种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解决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无能为力的问题。当地政府应该拥有它的使用权、经营权和转让权,通过水权转让带来经济效益,当地政府才能够珍惜它、保护它。

3.4 环保意识淡薄、水源保护行政立法存在盲区

由于水源地管理单位的行政执法措施跟不上,工业污染、面源污染、集镇生活污染依然存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行为屡禁不止,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急待加大水源保护区监管力度及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水源保护的立法工作极待加强。

4 对策及建议

4.1 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大局意识。

4.2 多管齐下,统筹兼顾

榆阳区政府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全县水资源的布局和利用,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快建立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确保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综合利用价格、财政、法律等手段,力促全民节约用水,主动保护水资源。

4.3 加强配合,强化监督管理

榆阳区政府要督促环保、卫生、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与各水源地加强配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强化日常监管。规范饮用水的取样、检测和化验过程,制定严格的取水、制水、供水管理制度。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增加卫生、环保部门的检测设备,提高水质检测、监测能力。严格工业污染的环节管理。坚持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用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防止结构性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同时”制度,严把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审批关。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禁止水库肥水养鱼和旅游。加快水源涵养林培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4.4 加大投入,尽快落实

(1)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界牌设立规范树立水源地标志牌和界桩,并在水源取水口设置护栏和围网。同时,根据水源区保护级别设立相应的警示牌,明示保护区范围内限制人为活动的项目。

(2)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尽快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水源地附近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从根本上扼制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3)制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

一是制定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规划。二是制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工程规划。三是制定城市饮用水水源汇流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规划。四是制定预警与安全应急控制规划。

(4)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饮用水源水质全分析工作,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对水源进行适时监控。

(5)加快水源地保护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法制建设。二是要加大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严禁非法排污。三是要加强城市供水水厂的日常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四是要在“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指导下,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或水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水源保护资金投入。五是要实行入河、渠道排污许可制度和断面水质控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对污染物入河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六是要提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执法监督和行政执法建设。

猜你喜欢

榆阳区榆林水源地
榆林感怀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走榆林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榆林抿尖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