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2010-04-04邹淑华

当代医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功能

邹淑华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即使抢救成功的患者,往往留有多种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脑出血的治疗已经不仅限于挽救生命,而且延伸到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1],为此,本研究选择了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脑出血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4月~2009年1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64.5岁,病例均由CT或核磁共振确诊,其中基底节出血14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3例,脑干出血的2例,出血量为15~80ml。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急救病人的护理干预

主要急救措施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对于呼吸抑制或昏迷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气,并及时清除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快速输入20%甘露醇、速尿等药物,床边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量变化,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昏迷患者每天进行格拉斯哥评分。有高热者予物理降温,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及早行侧脑室穿刺引流防止早期脑疝发生以及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对于病程超过72h患者,应防MDSF(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心肺功能不全等)、脑脊液循环通道的粘连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1.2.2 系统性健康教育

选取两位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善于沟通与交流的主管护师为责任护士分管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订计划,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确定教育内容,包括脑出血基础知识、饮食原则及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再出血、尿路感染、关节僵硬、消化道出血等,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和系统的健康教育手册,并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有关问题。对照组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即护士按常规对脑出血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

1.2.3 行为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行为干预措施。病情较轻者选择半流质或软食,抬高床头30°,健侧进食。吞咽困难者针对不同的舌咽肌群分别进行训练,30~40min/d;重度吞咽困难者鼻饲时尽量采取30°~35°卧位,时间控制在15~20min,鼻饲完毕后再保持该体位30~60min,以防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1.2.4 康复训练

制定瘫痪肢体功能锻炼、被动肢体锻炼计划,帮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前期,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如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按摩、定期变换体位,每2h1次,每次15~30min。生命体征平稳后,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如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后期可帮助患者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1.2.5 语言训练

通过口形由单音节字开始训练患者,如“啊、呀”,有效后可采取简单的提问方式,教导患者发音,促进口唇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2次/d,逐渐实现从单音—双音—短语—句子的过渡。

1.2.6 心理护理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遵循个体化护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法,运用表情、手势和体态语言来达到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动员患者多与外界接触,这对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很有作用。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解开患者心中郁结。

1.2.7 疗效评估

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对患者预后加以评估,获得相应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出院时,13例观察组患者的精力、语言、活动能力、情绪、自理能力、下肢功能、视力等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仅1例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关节僵硬。对照组中,再出血4例,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尿路感染3例,关节僵硬1例。两者并发症经x2检验,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21d,对照组平均2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与结论

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通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2]。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护士通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使患者能接受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视力、工作、语言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理想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李珍珍,陈莲好,韩伟英.便秘与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相关性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21-1722.

[2]黄东锋,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的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3-274.

猜你喜欢

脑出血心理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