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诵读教学浅谈

2010-04-04武汉市汉阳区永安堂小学姚倩

成才 2010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诗人

■武汉市汉阳区永安堂小学 姚倩

古诗文诵读教学浅谈

■武汉市汉阳区永安堂小学 姚倩

一直以来,古诗文教学和“诵读”二字形影不离。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的因素。古诗诵读教学,以其神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古诗诵读教学为课堂教学增添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浓烈的人文色彩,发挥出无可替代的永恒魅力。

一、古诗文诵读教学意义探讨

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古诗文的主题、思想、情感等的理解会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且许多作品本身存在着理解的多义性,这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可以依据诵读教学所提供的作品作蓝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通过把握作品基调、控制情感、处理声音高低快慢轻重,展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作品。像《十五夜望月》《寄扬州韩绰判官》《登幽州台歌》等的诵读由于学生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演绎会显得精彩纷呈。过程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调动自身的文化、生活、思想素养进行尽情的演绎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而这积极参富于创造性的二度创作,又正是文学作品所梦寐以求的读者参与感知的最高境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文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是需要通过诵读来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所阐述的理。因为诵读作品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折服,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体会到古诗文学习的奇妙精彩。如《秋思》《登幽州台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古诗文教学,学生无不为诵读所营造的意境、传达的情感哲理所震撼,无不为诵读教学那课堂上自己有创造性诵读表演而喜悦,无不为课堂上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进行赏析争论而惊叹。学生由此产生高涨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引发迫切学习的强烈愿望,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

3.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诵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析,进行理性的思考。在这个环节,诵读教学采用积极开放的形式,以民主的方法,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心境,教师不断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行质疑解疑,发展学生的潜能。如《渔歌子》鉴赏时,学生对诗中从人与景的画面的描写到画面外想像的人物心理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设身处地的去感悟诵读。这种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悟的方法很贴近生活,学生也很容易融入,会十分投入地诵读。在整体的感悟过程中,恰当地处理读——悟——读的层次,通过感悟词中鱼儿、流水那些自由自在的画面,从而进一步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智力也得以开发。

4.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诵读教学所吟诵的千古美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杰出的文化作品。吟诵鉴赏之时,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优秀的品质时时激荡着学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的精神得以净化,道德得以提升,品质得以高尚。诵读教学又以学生自己的理解而创造性地演绎作品情怀,学生在与作品作者同悲欢共喜乐中,这些千古不朽之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操。一方面要介入学生对作品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诵读教学所营造的既让学生民主地大胆地发表见解,又互助合作地互相探索的做法,又能增强学生主见,又能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人格的形成。

二、古诗诵读教学方法探讨

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可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展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

1.快速扫读

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扫描”诗中的文字,找出其中生僻的字词,标注出来,然后通过交流或直接查阅字词典的方法,将其解决——知其音,明其意。

2.细心听读

听读的过程是一个初步感知诗歌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听中初步把握诗中的“意”。教师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去诵读,要读得字正腔圆,掌握好诗的节奏韵律(教师在读的时候可以配上与诗的内容相适应的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在听中去感悟诗的意蕴,在优美的旋律中体味诗的意境。

3.图文赏读

诵读时,要把握古诗的结构,了解诗人的思路,才能较好地领悟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古诗的“情”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的依据。诵读时,可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诗歌,更深刻地领悟诗意。

如教《渔歌子》时,可根据诗意,按照“情”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情”路,用填词、填句训练背诵,最后让学生全诗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诗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想像品读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同样,丰富的想像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想像,让学生在想像中诵读,在诵读中想像,运用想像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如教读《渔歌子》,可在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跟读、比较读、自由读,然后采用展开想像、反复咏叹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留下各自的感觉,然后让他们结合语言文字谈各自的感觉缘由,再用他们自己的朗读来深化自己的感觉,升华情感。学生的情感随着词的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着,由开始的只词片语的景物名词到后来形象逼真的美景,由开始的平淡表述到后来的一次次入情的诵读……想像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5.“韵味”雅读

“韵味”,指声韵、节奏、韵律,主要指诗的音韵美、音乐美。中国的古诗多是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悦耳动听、韵味优美的。古诗的韵味主要体现在它押韵、平仄等方面。

(1)押住古诗的韵脚。“同声相应谓之韵”。韵脚,就是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古诗,特别是格律诗,押韵是相当严格的。所以,朗读古诗要抓住韵脚,突出韵脚,否则古诗的音乐美就会受到影响。不过,要说明的是,强调突出并不是一味地注重加大音量,而是根据需要来把握重音的分寸。重音的处理可以有“低中见高”、“实中转虚”、“快中显慢”、“连中带停”的不同方法。

(2)掌握古诗的平仄。古典诗词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其音乐美更表现在句子的平仄安排上。古诗的平仄安排一般以两个字为一个音节,相互轮换组连而成。所以朗读古诗,一定要根据平仄确定好音节,把握好节拍。格律诗的音节一般比较固定,五言诗一般是每句三个节拍,第一节的时值较长;七言诗一般是每句四个节拍,第二节的时值较长。当然,不同的古诗节拍划分也要考虑语意、情感等表达的需要,不是说不能有丝毫改变。但是不管怎么变化,都要体现古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整齐又不失变化的音韵美、音乐美。

三、古诗教学诵读实践体验

这是我的一堂张志和《渔歌子》的古诗教学课。

〔教学片段〕

(学生描绘词中那美丽的画面后)

师:那张志和看到的江南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像,帮作者说出他也许看到了却又没有写出来的美景。(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像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生1:有很多房子。

生2:有很多渔船。

师:除了这些,有没有纯自然的景物?

生3:有绿茵茵的柳树。

生4:有金黄的油菜花。

生5:有许多飞翔的鸟儿。

生6:有好多美丽的花草树木。

师:看来呀,江南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七个字哩。现在再来读这首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生看着画面十分投入地读着这首词)

师:那“渔翁不须归”的缘由是什么?

生7:因为渔人陶醉其中了,周围的景色太美了,所以他不愿意回家。

生8:因为渔人沉醉在这美丽的江南了,所以他不愿意回家。

生9:因为有好多鳜鱼,渔人想多钓几条,所以不愿意回家。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因了,那这句词该怎么读?大家读读看。

生们:特意在“不须归”上放慢了语速。

师:听出来部分同学不大想走,但是还不时那种恋恋不舍的感觉,谁来?

生10:不仅读慢了,还加重了自己的不舍的语气。

师:好,老师理解你的不舍了,可老师不明白的是,好像你那边的雨下得有点大。(故意提高语调,其他学生会意,举手)

生11:轻轻地读出了“斜风细雨”。

师:对呀,这温和的斜风细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你再读读看。(让刚才的学生再读)

生10:很悠缓,很轻的读出了最后一句词。

(全班鼓掌)

师小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所以“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读一读,感受一下渔人当时的心境吧!(生入情入境地读了出来,有些学生甚至还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在感受那种美境)

〔教学体会〕

整堂课以诵读为中心展开,选择以自主体验——朗读交流——层层深入——读中感悟——拓展延伸的方式来进行,意在把整堂课设计成一张绵密的朗读体验网,达到一堂课就是一首诗、一篇优美的散文的境界。在读的形式上,注重感悟诵读的方式,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反复比较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把学生牢牢地带入诗的情境中,与渔人同喜同悲,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体验感悟,表达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音乐、画面的渲染,创设情境,借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像,体验诗中的美景。教学“斜风细雨不须归”时,我没有先让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让他们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先说了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去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之后再读这一句,这样一来,学生对诗情理解了,自然读得就十分到位。特别是最后将“斜风细雨”单独提出来品味,让学生自己和诗人进行了一次精神的会合,这种意境是很难得的。在教师一次次地推进朗读过程中,学生也就把自己融入到这种美妙的意境中了,后来课堂上爆发掌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整堂课教师用多层次的“读”,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进行了读与悟的合理整合,达到书声琅琅的境界,让学生在读景、读画、读境中体验、感悟《渔歌子》那如歌的自然美、诗意美、意境美。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诵读是学好古代诗歌的有效途径。诵读是引发读者与诗人情感共鸣的酵母,是诗人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诗中的字句就会鲜活起来,古诗也会变得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置身于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中,自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潜入读者的脑海,自然会产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的功效,从而真正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升华。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诗人
“拟古诗”之我见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诗人猫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