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形式变革探究

2010-04-04李茵周成

成才 2010年7期
关键词:作业教师学生

■李茵 周成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形式变革探究

■李茵 周成

有效的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去年寒假前,为了能真正实现学生从单纯的“做作业”变成“享受作业”,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寒假作业的布置及验收等环节上,以新课程的精神及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究作形式的变革,实施了四个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计划性原则)下的作业形式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体性原则——赋予作业亮度

1.作业形式可供选择

学生如果在作业方面能够拥有选择的自由,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尊重,必然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好的作业,往往能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比如,初一年级组的美术及信息科学技术寒假作业,就体现了“选做”的思路。前者侧重内容,后者侧重方式:美术教师出于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和对生活美感的关注,让学生在绘画作业的两个命题《美好的生活》《歌颂祖国》中二选一来做。而信息技术课作业,确定了一个作业主题——对“春节”的探研,要求学生用电脑动画、幻灯片或者Word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形式不枸一格,只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即可。再如,初一语文组寒假作业之一——阅读《基督山伯爵》部分,教师除了布置“共同板块”——“读后感”外,还有一个“创意学习”部分,让学生从四个方案选择其一作业,这四个方案分别是:自己喜欢的情节配插图、用四格漫画的形式展现你喜欢的连贯情节、绘制文中的人物关系图、把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改编成剧本。四个方案,为喜好绘画的、对人物关系感兴趣的、偏好文字表达的不同特点的同学“量身打造”,较好地体现了作业的灵活性与选择性。

2.作业内容可以发挥

好的作业,就能以其富有弹性和张力的作业内容,促使学生在完成时,不断将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达到并超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初一年级语文组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份主题为“缤纷假期”的综合作业,内容涵盖了综合性学习(关于“年”文化的资料搜集和“春晚”的点评等)、写作(给身边的人写一封感恩信,写《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计划及反思(新学期展望及每日计划、成长记录与分析、自我评定)等内容。教师除了规定固定版块内容外,也鼓励学生能自己设定喜欢的小版快,给学生思维提供更大的发挥的空间。比如,有学生受“每日小计划”的启发,做出了若干个“感恩小计划”的栏目。

二、开放性原则——赋予作业广度

2001年8月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查通过的49种验证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检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性。同样,新教材也必然要求学生的作业具有广度,具有开放性,具体内容如下。

1.作业内容生活化

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有时候,表现为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比如,初一年级的音乐作业:教师除要求学生温习学过的古典古典作品,并演唱意大利歌曲《SantaLucia》(《桑塔·露琪亚》)外,还别出心裁地要求学生阅读《少年中国说》,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一些代表曲目的情感世界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音乐元素。

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更表现在作业内容的贴近生活,贴近心灵。比如,初一、初二年级的语文作业,都涉及到感恩信(初二年级将信件内容细化到给父母写的家信)和名著读后感的内容——这都涉及到语文学习的两个课外基本的学习方向:向着生活,向着名著阅读寻求语文学习的丰富营养。从根本上来说,名著本身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产物(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如此一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生活源泉不绝,作业之树常青。生活源泉,成就了学生作业精彩的内容和生命的活力。

好的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真、善、美,去反思自己的过失与不足。心灵的泉水能涤荡去覆盖在心灵上庸常的厚厚尘土,能用清澈的目光打量出感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普遍性,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不断收获的同时,也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

2.作业来源多样化

作业内容可以开放,而作业的来源来也可多样。如,初一数学,初二数学、物理学科的作业要求从指定的网站上(hppt∶//yifeiyang.5d6d.com)下载,让学生自己打印后完成;初二美术作业,教师要求学生能多关注央视六台“创意星空”节目,也体现出教师对媒体资源的利用。可见,作业资源渠道在课程资源多样化的前提下(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成校内和校外两类课程资源,后者包括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也可十分广泛,也大有可为!

3.作业交流平台化

作业的开放性原则还体现在评价的综合性上。比如,初二语文组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历练后的飞翔》三篇文章,并进行“关于生命行走方式的对话”。许多家长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观点后,因为感触颇深,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比如,初二2班的田靓的家长在名为《“小枣树”与“杨木桩”》的片段中这样反思当下的教育现状:“我们做家长的一方面在同情孩子的‘不快乐’;一方面又给他们增加‘不快乐’;一方面在增加他们物质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却又在抱怨他们不会生活。所以家长是矛盾的,孩子是矛盾的,整个社会更是充斥着矛盾。在这矛盾的旋涡中,孩子如何才能获得快乐?恐怕只能像杨木桩那样‘与风雨交朋友’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自由自在,自由成长;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这就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实施评价”所强调的“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三、创新性原则——赋予作业深度

创新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扬,使作业的内容、资料来源、评价等方面得以开放。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细节,大发现

初二年级的信息技术作业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它呼应了《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关注和尊重学生在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和承担责任等方面的需要”的内容。——教师让学生们用EXCEL将春节压岁钱的开销做日记流水账,并生成图形化统计表,明了自己消费的种类、主要去向,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合理性。这项作业,不但立足生活,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教师用作业来牵引作指导,让学生发现平常生活所隐藏的趣味和智慧的光芒,帮学生树立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意识。

而初一年级的语文作业,有“建议评价春节晚会”的内容,这个小小的建议,体现了新课标“改善学习方式”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研,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特点。”于是,学生们相对于过去的用娱乐心态来看“春晚”,多了一份留意和思考,点评的时候,自然就冒腾出朵朵智慧的火花。比如,有学生发现了春晚“原创力”的下降:“开场第二个节目《不能让他走》里面大量引用网络语、流行语,不免有些低俗,而且观众笑那么一会也就忘了,还会有一点没有原创好的感觉。像去年《梦幻家园》里面许多台词和《不差钱》里的都是过后成为流行语,和直接引用流行语是截然不同。原创台词“保留性”强,观众记忆时间长,印象深,虽然当时都能使观众笑,但是效果是很不一样的。”这种深刻,正是学生创新思维体现。

2.理科与文科的融合

著名校长刘彭芝曾经有过“文理并重,以文助理”的论述:“因为根据观察我发现,智力超常的学生常常会有一种很突出的迁移能力,即将某门单科的原理、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能力。”作业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比如,初一年级的数学作业就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一是阅读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及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等方面的书籍1~3本;一个是立足阅读,结合生活实际或平时学习中碰见的数学问题、体验、感悟,写一篇有关数学的小论文。”这道数学作业,看似数学学科,却巧妙地把语文的“阅读”联系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文理融合的特点。

四、计划性原则——赋予作业长度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而作为“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的新课标,自然要通过作业,实现对学生的持续不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作业必须秉承计划性原则,赋予作业长度。

1.作业的布置与教学的对接讲求计划性

初二英语组的寒假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本英文好书、观看一部英文好电影,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开学后在做值日报告时展示并推荐给其他同学。这样,上课前的“PPT英语展示秀”就成了下个学期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而在时间较长的寒假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去读书,看电影,去思考,进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PPT方式,完成好这个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准备下学期的我校要开展的第三届“外语文化节”,初二英语组教师们还布置了一个选做的作业——请有兴趣参加表演外语节颁奖晚会的保留项目音乐剧《音乐之声》。不少的学生利用寒假认真观看模仿电影《音乐之声》,积极准备下学期开学时进行的试演选拔活动。这也是对未来教学活动的“热身动作”。

可见,科学的有计划的作业,有助于学校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让学生尽快融入新学期的学习。

2.自律性的监督与未来的展望讲求计划性

初一语文组在“缤纷寒假”文集中,设计的“一日一计划”的板块。该板块要求学生将学习活动的实施及监督,落实在每一天,分成四栏:日期、计划学习内容、完成活动及归因分析、家长签字。不少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强化了自律性(家长的签字本身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体现,给了学生一定的动力)。

这些小的计划,就如同“跬步”,如果缺少方向的指引和宏大的视野,就难免琐碎。为此,“缤纷寒假”还在最后设有一个叫“新学期展望”的计划,让每日“跬步”式的“小计划”和“千里”式的大计划彼此补充、呼应、对照,将作业的完成,将一种富有建设性、灵活性的节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节奏,使学生最终养成一种重规划、重小结、重自审、重自律的好习惯。

3.作业的制度化与教研的常态化讲求计划性

刘彭芝说:“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学校一旦能够用制度将“正确的事”纳入常规,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本学期开头的头两周,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教师积极高效地完成了寒假作业的批阅工作,并在教学楼一楼设置专门的场地,展示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优秀作业。精美的作业,被工工整整地摆放在铺着蓝色桌布的桌子上,供同学和家长翻看。一旁为观看者留言的精美的“留言册”,让他们记录下真挚的感言和思考。同时,墙壁上专门贴出的五彩斑斓、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寒假美术作业。由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撰写的“优秀寒假作业展示序言”解说展板竖在一旁,后方电子屏幕上缓缓划过“优秀寒假作业作者表彰名单”。

这样的教育场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而言,弥足珍贵,它会形成一道强有力的光束,指引着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继续向着心中的巅峰一步一步地去攀爬。

家长在观看优秀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批改、评语和校方的展示布置,感受并理解教育者的敬业与专注;另一个方面,来自不同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学生们呈现出的作业特色与差别,也会让家长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败得失。展示的作业,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多方位的交流。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学校将这样的工作,作为基本制度固定下来,在每个新学期开始时进行寒(暑)假的优秀作业评选,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诚如美国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所说的:“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课外作业还可以再作出决断、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培养责任心和加强自我修养方面为学生提供难得的经验。”我校的作业形式变革,紧紧围绕“四个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凝聚了学生的精力,焕发了个性的光辉,拥有了诗意的色调,具备了深刻的思想,更展现出长远的视野,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深入思考。如,优秀作业展示的方式,除了实物展示外能否还有别的展现方式?优秀作业展示的平台,能否更持久更有针对性?作业与生活、时代的联系能否更加紧密?每次作业布置、评审、展示等活动的得与失,能否以群体讨论、教师反思、文字记载等多种形式,促进认识的深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应该让作业变革的活动不断深化地、长久地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作业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作业
圆我教师梦
我想要自由
聪明的学生等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