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与冶金学报》征稿要求

2010-04-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页码参考文献英文

《材料与冶金学报》征稿要求

《材料与冶金学报》 (CN:21—1473/TF,ISSN:1671—6620,季刊,2002年 3月创刊)是由东北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开辟的主要栏目有冶金、材料制备、材料、能源环境与其他.本刊主要报道我国材料、冶金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外相关学科的新动态、新理论和新技术,促进学术研究、学术讨论、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文字精练、标点符号正确、数据可靠,文稿打印或书写的顺序规定为: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在省、市、邮政编码 (加括号),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第 4版),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及单位英文译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如论文属于某科研课题或基金项目,在首页地脚处写出项目名称及编号;在首页地脚处写清第一作者姓名 (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除第一作者外其他作者中如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也请注明与第一作者要求一致的各项内容.将稿件联系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 E-mail地址写清,附在文章后面,以便联系.

3.标题不超过 20个汉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4部分,字数在200—300个;关键词 3—5个;参考文献选最主要且公开发表的列在文后作为正式参考文献,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稿不可缺少参考文献一项;若引用的是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请以脚注的方式顺序标明在文章出现处的当页地脚处.

4.文中使用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一些易混淆的字母请用铅笔在其旁标明;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参照最新国家标准 GB3100-93,3101-93,3102-93.

5.插图力求简明清晰,用计算机清绘,线条要匀,线宽 0.2 mm,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与正文一致;照片要求黑白清晰,层次分明,标明比例尺;表格采用三线表的形式,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

6.来稿必须做到清稿、最后定稿,一经排版不得作任何改动,用计算机方式录入论文 (小 4号字通栏排在A4复印纸上并设 1.5倍的行距,方正、Word或纯文本文件均可).

7.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1)期刊文章:作者.文章题目 [J].刊名,年,卷 (期):起止页码.

(2)图书、专著:作者.书名 (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析出文章:文章作者.文章题目 [C]//文集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 -终止页码.

(4)学术论文:作者.学位论文名 [D].出版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5)报告:作者.报告名 [R].出版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6)国际、国家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7)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表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 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时只写前 3名,其后用“等”,西文用“et al”,俄文用“ид р”,日文用 “ほが”或 “ら”;书写外国人名时,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8.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编辑部有权修改,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 (本刊论文如被其他检索刊物及数据库收录,不再支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 2本,不拟刊登的稿件恕不退还.

9.请作者自留底稿,以备遗失补救之用.

10.编辑部收到稿件后,需经专家审阅和编委会讨论,在 3个月内决定刊用与否,3个月后作者未收到编辑部的答复,可自行处理,此期间内收到修改通知或录用通知者,不得另投他刊.

11.在采用的稿件中如有政治错误及侵权或泄密行为,作者应负全部责任并承担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12.稿件可直接邮寄到编辑部 (勿寄编委个人);也可通过电子信箱网上投稿.编辑部联系地址:110004沈阳市和平区东北大学 114信箱;E-m ail:huji@chinajournal.net.cn;编辑部电话: 024-83687664.

《材料与冶金学报》编辑部

2010年 9月 10日

猜你喜欢

页码参考文献英文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CONTENTS OF 2020
感谢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英文摘要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