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西瓜产业发展报告

2010-04-03孙小武邓大成莫小平欧小球杨红波匡华夫

长江蔬菜 2010年8期
关键词:无籽西瓜小果西瓜

孙小武,邓大成,莫小平,欧小球,杨红波,匡华夫

(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湖南邵阳,422001)

西瓜以其汁多味甜、甘甜爽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人们夏季主要消费的水果,在湖南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地域广、面积大,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是湖南产区的重要园艺作物,同时也是包括湖南、江西等省在内的14个省份确定的2种主要农作物之一。西瓜产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西瓜生产概况及现状

1.1 栽培面积稳步上升,种植渐成规模

湖南产区栽培西瓜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及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特别是稻田改制的推动,湖南西瓜生产发展迅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至2007年,湖南省全年西瓜种植面积已达12万hm2,产量500万t,邵阳、怀化、岳阳、湘西等市州的种植面积均超过1.33万hm2,培育出了邵阳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汩罗市等一批省内外西瓜著名产地。如邵阳县是无籽西瓜销往我国港澳地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了以谷洲镇、长阳铺镇两个乡镇为中心的主产区。2007年,谷洲镇、长阳铺两个主产区,西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 200 hm2和1 000 hm2,许多农户因种植西瓜而脱贫致富,西瓜产业已成为两镇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如谷洲镇罗声村,瓜农段江南2005年种植西瓜5 333.3 m2,收入2.13万元,种植西瓜作物是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深受农民欢迎,由中心镇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在长阳铺、谷洲周围的岩口铺、九公桥、塘渡口、黄塘、白仓、下花桥等乡镇,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07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4 133.3 hm2,占邵阳市西瓜种植面积的1/4。

1.2 科研育种力量较强,种植品种日趋优良化

湖南是我国最早开展西瓜科研育种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邵阳市农科所、湖南省园艺所、岳阳市农科所、湖南农业大学、湘西自治州农科所等单位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西瓜科研育种专家,培育出了一批优良西瓜品种,其中邵阳是我国最早进行多倍体西瓜和无籽西瓜品种选育和开发的地区之一,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成立后,继承和发扬了邵阳市农科所等在西瓜(特别是无籽西瓜)育种开发的传统优势,邵阳已成为了我国无籽西瓜的著名产地,并带动了南方高温多雨地区西瓜产业的发展。目前,湖南已有6个无籽西瓜品种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雪峰”系列4个,“洞庭”系列2个,已有4个“雪峰”系列无籽西瓜品种通过全国西瓜甜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并有大批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湖南无籽西瓜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无籽西瓜种植面积的1/3,在我国无籽西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邵阳也是我国最早开展小果型西瓜科研育种的地区之一,湖南省瓜类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小型西瓜的开发,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4个小果型西瓜品种中,湖南省开发的就有 “红小玉”、“黄小玉”、“雪峰小玉红无籽”3个品种。并有11个小果型西瓜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其中小果无籽西瓜品种3个。从2001年起,湖南省瓜类研究所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为 “小果型西瓜培育与开发”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西瓜产区种植品种更新换代较快,档次越来越高,逐步形成“由有籽西瓜向无籽西瓜过渡、由大果型西瓜向小果型西瓜转变、由季节性供应向周年供应发展”的品种更新趋势。无籽西瓜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左右,品种以“雪峰”系列、“洞庭”系列无籽西瓜为主。小果型西瓜反季节栽培和早熟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品种以“雪峰”系列小果型西瓜为主,有少量品种从日本、台湾等地进口,其中“雪峰”系列小果型无籽西瓜栽培面积有不断上升势头。有籽西瓜则以蜜桂、西农八号、红大、早佳等品种为主,选择品种除产量外,已越来越重视品质、抗性、耐贮运等指标。

1.3 栽培形式多样,产品供应期延长

随着西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由过去单一的栽培形式,逐步趋向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露地西瓜,常见的有油菜、麦子套种西瓜。露地西瓜一般7月下旬采收,麦、油套种8月中旬采收;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提早西瓜成熟期,以邵阳县长阳铺、谷洲为代表的许多乡镇开始发展地膜西瓜、中小棚西瓜、大棚西瓜、大棚多层覆盖西瓜,播种期从2月上旬到3月底4月初,上市期从5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小果型西瓜品种的推出,结合保护地设施的应用,秋后西瓜得以迅速发展,再把西瓜上市时间延至11月中下旬,延长了西瓜的市场供应期,同时,随着小果型西瓜配套技术如立架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小果型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种瓜效益更为明显。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足

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由此派生出3个问题:一是耕地不能相对集中,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在湖南很少看到有种植面积在1 hm2以上的西瓜生产大户。布局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小,不仅给田间管理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产品安全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和销售;二是受土地责任制的制约,影响了土地流转,轮作换茬受到限制,西瓜连作重茬普遍,致使土壤板结,微量元素易被掠夺,病虫害流行等影响了西瓜的自身品质;三是生产分散,不利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难以实现西瓜生产技术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产品绿色化。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西瓜生产者对新技术、新成果接受能力差,有相当一部分西瓜生产农户对西瓜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整枝授粉技术不甚了解,西瓜生产技术难以提高,再加之耕作管理粗放,这就严重影响了西瓜产量和效益。此外,技术普及不足,主要表现为基层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乡、村一级技术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村一级还是空白,技术宣传、培训环节十分薄弱,造成先进的栽培技术还不能广泛地被生产农户所掌握。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西瓜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2.2 缺乏有针对性的品种,类型尚需不断创新

①在品种选育上模仿的多,突破的少。如西瓜上的京欣1号类品种、西农八号类品种、台湾新一号类无籽西瓜品种,小西瓜红小玉、黄小玉、早春红玉、黑美人类品种等,重复品种太多,能够供应超市切块、货架期较长的硬肉西瓜品种缺乏;适于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栽培季节的专用品种特少。

②湖南省目前抗病 (尤其对细菌性果腐病、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的西瓜种质资源少,复合抗病的种质资源缺乏,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抗病品种特少。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的为害日益加剧。

③小果型西瓜大多为二倍体有籽西瓜品种,表现为果实中种子较为集中、吐籽麻烦和较易裂果,不裂果的黑美人西瓜果肉纤维较多,适口性不理想;三倍体小果型无籽西瓜品种花色少,且由于小果无籽西瓜一般种子小,造成发芽率低、成苗率低和种子单产低,种子价格昂贵;小果型无籽西瓜在高温下坐果和成熟易出现着色秕籽和较多的白秕籽,无籽性欠佳。

④特色品种少,如具有奶油味等特殊风味的品种少,番茄红素含量高的品种少。

2.3 配套栽培技术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

绝大多数单位,新品种选育研究多,优质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少,良种良法不配套。如湖南产区春季雨水多、梅雨季节长、气温低,死苗死藤、瓜果易畸形,严重制约了西瓜产业的良性发展;嫁接苗抗性好,但还不能完全解决购苗成本大、嫁接成活率低、管理技术不到位等问题;西瓜猝倒病、枯萎病发生严重;嫁接西瓜可防止枯萎病的发生,但一般也影响西瓜的品质,还未找到特适合于无籽西瓜的砧木品种;5~6月雨日多,田间虫媒较少,人工授粉操作难,加之雨水冲刷,肥料随水溶解流失,前期瓜苗生长不好,后期追肥过猛而瓜藤徒长,坐果困难等。

2.4 栽培季节比较集中,淡旺季相当明显

湖南省西瓜种植季节虽然有早熟和秋季栽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春季的4月,而且绝大部分为中迟熟大果型品种,这种结构带来两大问题:一是成熟期相对集中,给产品运输和销售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以至于时常发生产品积压卖难,瓜贱伤农的现象,对西瓜生产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西瓜生长、成熟期相对一致。很容易遭受湖南春末夏初雨水多、梅雨季节长、低温渍害等不利天气的影响,西瓜枯萎病等恶性病害发生的概率极大,严重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5 品质难以提高,流通与市场不健全

长期以来,瓜农以追求产量为第一宗旨,不注重以质量取胜,严重制约西瓜品质的提高。其原因,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尿素、复合肥的用量要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饼肥、栏肥等有机肥所占比例极少,严重影响西瓜品质;二是一些瓜农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尚未成熟的西瓜趁时机,看价格生摘上市。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且严重破坏了自身品牌和整个西瓜产业的形象。

由于西瓜产品大部分单瓜质量大、水分含量高,极不方便包装运输,而且长途运输破损严重,运输成本高,因此,西瓜的流通就成了制约湖南西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西瓜为季节时令食品,必须现采鲜食,如果没有健全发达的市场,西瓜采摘后只能堆存农户家中待售,而且农产品有规模才有市场。由于湖南省西瓜种植较为分散,农产品市场(特别是西瓜专业市场)发育尚不健全,西瓜的销售主要由个体商贩组织销售,但主要由瓜农自发销售,尚未能做到对西瓜进行处理和包装,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因此,市场是制约西瓜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稳步发展西瓜种植面积,逐步推进西瓜生产规模化

最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进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制定了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重大政策,湖南各地要把握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贯彻落实好土地流转政策,加速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动西瓜生产农户按政策积极吸纳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培育一批西瓜种植面积3~6 hm2的大户,逐步发展种植大户在西瓜生产农户中的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户组建西瓜生产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发展西瓜生产企业和“公司+农户+协会”的经济联合体。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了规模,才会有市场;有了土地,才会有轮作换茬的基础;有了规模,才能留住农村中的生产能手;有了规模,才会有技术推广应用的蓬勃发展。

在不断改进西瓜生产水平,提高商品瓜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树立品牌战略意识。要利用主要产区优质西瓜的声誉,加速西瓜品牌申报,完成西瓜主产区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主产区可以通过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采购、统一种苗供应、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包装标识,创建优质品牌,提升产品品位,推进产区西瓜产业的品牌化、优质化、规范化进程,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形成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

3.2 调整品种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无籽西瓜、小西瓜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湖南的西瓜种植结构还要继续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调整的方向应该放在逐步减少大果型西瓜,特别是大果型有籽西瓜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无籽西瓜、小西瓜生产。

无籽西瓜是湖南省优势项目,品种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无籽西瓜以其质优、食用方便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其具有多倍体优势,产量高、抗病、耐涝,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种植优势明显;因其皮较厚、韧性好不裂果、耐贮运而便于市场流通。但无籽西瓜栽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种子种苗方面加强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其发展前景广阔。

小果型西瓜经济效益高。单产一般在1 500~2 000 kg/667 m2,单价一般为 2~5元/kg,收益 2 500~8 000元/667 m2;产品大小均匀,外形美观,品质一般优于大果型西瓜,而且食用方便,极少浪费,方便携带,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方便包装,易于运输,流通压力和成本小;适宜设施保护地栽培,提早播种季节,提早上市,可以多季栽培,能有效调节市场供应。

3.3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反季节生产,延长产品供应期

湖南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要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发展高科技农业,走高效集约型的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破传统农业地域和季节的 “自然限制”,加强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加速小果型西瓜和耐病耐湿无籽西瓜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利用保护地设施可以将上市期提早至5月,延长至11月,基本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目的,避免产品集中上市的市场风险,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期的消费需求,提高产品价值。

3.4 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西瓜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加强4个方面的体系建设。

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要着重加强乡、村两级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充实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落实技术示范、推广经费,选择培养村组技术示范联络员或农技村组长,加强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把适用的先进技术真正送到每个生产农户手中。

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主要是引导和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根据调查邵阳市瓜果协会的运作,瓜果协会在引进技术和成果,开展示范和推广,衔接种子和农资需求供应,以及寻找市场信息推动销售等方面,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西瓜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③流通建设服务体系 要引导和推动生产、社会化服务,商业贮运等单位要互相协调配合,加强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实体建设,同时建立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和高效率的产品流通网络,以确保产品的安全顺畅流通。

④市场体系建设 总体看,湖南的农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很健全,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产品专业市场,特别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西瓜产品专业市场,为西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3.5 加强科研开发,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科研开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产业现实要求来看,湖南西瓜科研开发的重点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筛选适应不同生态区的优良品种 利用杂种优势,可在多倍体水平上进行杂交,选育适应性强的优良无籽西瓜品种,也可利用生物技术,将耐湿、耐弱光的基因导入或转移至小西瓜,使优良小西瓜获得耐湿、耐弱光的特性,以增强西瓜的适应性,提高品种竞争力。同时要筛选优质、抗病、适应露地或保护地及反季节种植的专用品种。此外还要筛选耐贮运的品种,做到早、中、晚熟配套,延长供应期,调剂市场供应。

②加强示范推广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采用良种良法配套,研究出一整套适合湖南不同地区类型和种植环境的最佳栽培模式,使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应加强以小西瓜为主的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大力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科学的种植方式生产优质西瓜。

③加强产品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 湖南省西瓜产业发展,不仅要供应省内市场,更要注重供应周边省区和全国市场,甚至进入国际市场。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结果,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西瓜生产季节性较强,上市集中,鲜食期较短,在调运途中和货架供应期间易烂瓜,损失较大。为此应积极开展产品的贮运和延长货架供应期的保鲜技术研究。采取引进与研究并举的方针,争取在短期内使先进的保鲜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以扩大产品的市场供应范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加速产业化发展。

[1]刘君璞,许勇,孙小武,等.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十一五”的展望及建议[J].中国瓜菜,2006(1):1-3.

[2]昌正兴,周泉.岳阳地区无籽西瓜产销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4(5):57-58.

[3]刘文革.无籽少籽西瓜研究进展综述[J].北方园艺,1999(2):35-37.

猜你喜欢

无籽西瓜小果西瓜
小果型西瓜四倍体诱变及其鉴定分析
海深深蓝
无籽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
改改口味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巧切西瓜
无籽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
无籽西瓜─新优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