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对策探讨

2010-04-03矫新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采砂鱼类

李 琴,矫新明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南京 210036)

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对策探讨

李 琴,矫新明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南京 210036)

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衰退,有53种鱼类已处濒危或濒临绝迹状态,这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闸坝修建、航道运输、围湖造田、违规采砂、外来物种违规引进等综合因素共同造成。在总结上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执行禁渔政策、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及治理、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等渔业资源保护对策。

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衰退原因;保护对策

长江江苏段位于长江下游,江段长364 km,水域面积约2 800 km2,江面宽阔、洲滩众多,水产资源丰富。鱼类组成复杂,有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及海产洄游鱼类等。据资料记载,这里出现的鱼类曾经多达161种[1]。近半个世纪以来,受长江流域过度捕捞、水质污染、闸坝建设、航道运输、围湖造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长江鱼类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而近几年,据江苏省渔业部门的统计,在长江江苏段仅采集到108种鱼类,53种鱼类已经多年难觅踪迹,其中部分鱼类已处濒危或正趋向濒危,有的可能已灭绝[1]。这种状况,再次沉重地敲响了保护长江鱼类多样性的警钟。因此,有效地保护开发现有的渔业资源,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

1 造成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1.1 渔业的过度捕捞

20世纪中后期,部分渔民受生活所迫和利益的驱使,对鱼类的捕捞频率越来越高。当渔民的捕捞强度超过长江能够负载的限度时,长江的渔业资源就开始逐渐萎缩。过度捕捞和野蛮使用电、毒、炸等非法手段使鱼类资源结构低龄化、小型化[2],给资源的再生和恢复带来极大的困难,最终使一些鱼类走向濒危甚至灭绝。如长江三鲜中的刀鱼(刀鲚Coiliaectenes),历史资料显示,刀鱼捕捞产量曾占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的35%~50%,其中江苏江段所占比例更曾高达70%。而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长江流域分布着各类渔船2万多艘,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20多万人。近3年来,长江沿岸10省市仅查获违规捕捞船就达7560艘次,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3]。1997年~1998年,江苏江段首先是南京没有了渔讯,后来,镇江、扬州刀鱼产量也锐减。如今,寻常人家春食江刀的江南风俗已成奢侈。更可悲的是长江鲥鱼(MacrurareevesiiRichardson),近20年来难觅踪迹,江苏省仅在1998年渔汛期捕获到1尾1.5 kg重的鲥鱼,其资源已近枯竭。

1.2 水域环境的污染

良好的水域环境是鱼类等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也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该地区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污染的工厂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化纤、造纸、煤气、印染等行业。江苏沿江地区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等8个地级市和张家港、常熟、太仓等15个县级市,总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47.3%,2010年生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CODCr、TN、TP、NH3-N)和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3-N、石油类)排放的污水总量为395 977.10×104t,与2002年相比较,增长了87.7%[4]。水质的逐年下降,致使鱼类种群减少、患病率增大,珍稀物种逐渐消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遭到破坏,鱼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1.3 水利工程的修建

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指闸坝的修建)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导致了水流流速趋缓、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加剧,并且使湖泊的通江功能彻底消失,破坏了鱼类的洄游规律。北京大学和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对通江和阻隔湖泊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建闸控制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使其失去了索饵场、繁殖场和育肥场,造成洄游性鱼类的比重急剧下降,一些江湖洄游性鱼类数量急剧下降,而鲟类、鲥鱼等珍稀鱼类基本上从阻隔湖泊消失。另外,建闸控制促进了水产养殖,但对湖中野生鱼类的生存空间构成了进一步的威胁。江苏省内有大中型水库48座,沿江通湖河道上的大中型水闸300多座,闸坝内水体的水温、水质、生物多样性的改变无疑会对江湖洄游鱼类的种群数量造成相当大的影响[5]。

1.4 航道运输的影响

近年来,进入江苏沿江港口的大型海轮船舶数量快速增长,海船数量年均增长率达13.8%,长江江苏段海运量由2000年的0.69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3.64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4%。长江江苏段海运量的大幅增加使鱼类在长江的活动空间大大减小,轮船噪音的污染、机械螺旋桨对鱼类的击打、航道的整治等等,不仅影响到了鱼类的正常生活规律,甚至造成一些珍稀鱼类的死亡。比如,曾经就报道过长江南通段发现一尾被螺旋桨切掉鱼尾的中华鲟,除去被切除的尾部后身长仍2.35 m,体重超过300 kg,是国内已知的最大中华鲟,比南通现存的标本还要长出1 m。

1.5 围湖造田、违规采砂、外来物种违规引进

有资料显示,被誉为“水乡泽国”的江苏省境内水网密布,湖荡众多,自1957年以来,因围湖造田所削减的湖泊达 1 500 km2,消亡的湖泊已有40多个。围湖造田不仅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容易造成洪灾,还会使湖区生态环境劣变,导致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此外,不合理采砂对河道带来了严重危害,也破坏了鱼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鱼类正常的产卵、繁育、索饵,对鱼类资源造成了强大的破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长江河道非法采砂活动猖獗,至2005年,江苏查处的非法采砂船多达6 700艘。另外,有意或无意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也给长江带来危害,很多外来物种因现有的生长环境比原产地更有利,会爆发性疯狂繁殖,从而导致生态失衡。江苏省迄今为止共引进水产养殖鱼类51种,其中白鲫(Carassiuscuvieri)与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与江苏的本地鲫鱼(Carassiusauratusauratus)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目前,在野外的一些水体中发现了大量的银鲫,而这些水体的本地鲫鱼已基本消失[6]。2009年11月常熟市区河道内相继出现一种新的外来鱼种——“垃圾鱼”(Pterygoplichthyssp.),它又名吸盘鱼、琵琶鱼,属于杂食鱼类,繁殖能力很强,每次可产300~500个卵,孵化率几乎达100%。它最可怕的一面就是能够大量吞食鱼卵,严重妨碍其它鱼种的繁殖,但目前暂时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控制。

2 渔业资源的保护对策

2.1 严格禁渔,加快开展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建设,加强增殖放流研究

长江江苏段禁渔,无疑是保护长江鱼类多样性的一项有力举措。长江实施禁渔的第一个三年就有数据表明长江渔业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首先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比2002年同期产量增加1倍,尾数增加55%,比2003年同期产量增加58.4%。其次平均每尾鱼的体重增幅大。2004年比2002年同期尾重增加84.6%,比2003年同期尾重增加1倍。第三是长江渔业资源的品种增多,2004年禁渔期间已发现了35个品种,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14个品种,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3个品种[7]。春季禁渔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有害渔具渔法作业,削减了捕捞强度,为长江中的鱼、虾、蟹等各种水产资源创造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有效保护了长江渔业资源。

但是,要保护长江中的鱼类资源,仅靠禁渔,显然远远还不够,更要就地加大建设重点水域的珍稀野生水生鱼类保护区,如已建成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加快建设长江下游特有、珍惜鱼类人工繁殖和苗种生产基地。在人工的繁殖基础上进行工厂化繁育研究,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为增殖放流和渔业生产提供大量的苗种,降低或消除鱼类种类减少,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增殖放流是恢复天然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增殖放流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1)增殖放流种类缺乏科学指导,注重产量而忽视资源恢复;(2)增殖放流忽略了生态风险,如病害、遗传突变、环境因素等;(3)缺少对增殖放流后相应效果的评价。因此,要增强对增殖放流苗种的繁育和质量、水域容量、苗种的标志、放流技术、增殖放流苗种的追踪调查和增殖放流效果等一系列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增殖放流的成果,达到资源稳定增长和持续利用目的[8]。

2.2 加强江苏段水域环境的监测及治理工作

加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是维持鱼类资源基本生存环境的重要步骤,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坚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努力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使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总体上维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2)优化沿岸产业结构,上级部门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控制岸线开发强度,严格限制污染型企业进入。同时要协调好长江上下游和南北岸的关系,避免污染的转嫁;

(3)加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沿江生活污水的处理率远低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率,因此要着重针对生活污水中的超标污染物进行处理,如NH3-N、TP、总大肠菌群等,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

(4)加大沿江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如南京的内外秦淮河,流经城区,水质均劣于Ⅴ类,对长江水质的影响也将随着未来流向长江的污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2.3 趋利避害,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

应该正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应采用“趋利避害”的态度,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对于未来的水利工程既要具有它原本的功能,还要有利于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9]:

(1)加强生物群落调查,开展已建水利工程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预测,并在评估基础上调整运行方式、改建甚至拆除;

(2)合理调度水利设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消除或减小工程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3)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尊重天然河道形态和断面,保护河流形态多样性;

(4)水利工程设计应为鱼类的生活繁殖考虑,提供鱼类觅食和产卵的必要条件;

(5)利用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功能,开发与推广生态系统治污技术。

2.4 合理规划,节约资源,航道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由于长江流域及中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航运需求迫切,航道建设至关重要,然而航道建设中产生的噪音、废弃物等却不容忽视。为了减少航道建设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航道建设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0]:

(1)合理规划,运用乔灌混交植被和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建设生态护岸;

(2)与环保工作相结合,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主要进行水质与沉积物监测、水生生态环境监测、渔业资源监测和施工基地监测;

(3)航道建设的同时应对工程水域进行生态修复,逐步改善该水域的生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

另外,航道的建设部门应与环保部门和渔业管理部门共同探讨,避免航道与一些洄游的季节性鱼类的洄游路线或是珍稀物种保护区相冲突。

2.5 贯彻执行退田还湖政策、强化采砂制度,加强鱼类引进品种管理

退田还湖对恢复湖泊原有的生态调节、渔业、调洪等功能,解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有着重大意义。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全面安排,采取积极措施制止围湖造田,保护水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对于破坏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的行为,要按法律规定,追究责任,赔偿损失,严肃处理。

据新闻报道,2009年江苏省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共查处小型非法采砂(停靠)船只443条次,大型“吸砂王”1条,其功率可达几千瓦,每次作业可在水底吸出一个60 m宽的大坑,拆毁非法采砂设备375台套,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非法采砂仍屡禁不绝。责任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禁采管理工作和规范管理工程性采砂项目,严厉打击非法采砂。

鱼类新品种的引进一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本土鱼种被排挤或是带来病害危害到相近的鱼种。因此,对于投放到天然水域的引进品种特别是国外引进品种要严加管理。引进鱼种要做到首先提供投放水域中土著鱼类种群结构及生态系情况;其次,引种前应做可行性论证;第三,分析引种利弊;最后在未作可行性论证前,决不要盲目引种,否则后患无穷[11]。

2.6 加大宣传,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纲要》

要加大宣传保护渔业资源重要性、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在2006年2月,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缓解渔业资源衰退、逐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实现水域生态环境优美等近期、中期、远期三大奋斗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生态长江,形成全民保护意识,使人人都意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地方或部门的规定,进一步完善长江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并且严格执法;最后,要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建立各部门间的联动合作机制[12,13]。

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也已展开,这些都将对长江鱼类保护起到巨大作用。而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也成为长江鱼类的又一“护身符”。

3 结语

长江不同流域渔业资源的保护策略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但是长江全流域在渔业资源保护问题的全局上却呈现出了整体性。单靠一个流域的管理还不能解决整个长江流域的问题,不同流域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管理的局限性必然会阻碍全长江渔业资源保护的进程。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成立长江全流域管理部门,整体规划、统筹管理,促进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4]。

[1]彭 刚.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渔业经济研究,2006,(5):18~21.

[2]陈大庆,段辛斌,刘绍平,等.长江渔业资源变动和管理对策[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85~690.

[3]朱孝锋,高成洪,姚彩媛,等.长江刀鱼资源的危机和保护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3):41~44.

[4]于忠华,黄文钰,舒金华.沿江大开发背景下江苏段水环境污染负荷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48~352.

[5]李 蓉,郑垂勇,马 骏,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经济,2009,27(2):12~15.

[6]王 迪,吴 军,窦 寅,等.江苏水产养殖鱼类外来物种调查及其生物入侵风险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99~102.

[7]薛庆昌.强化管理 落实保障 建立长江禁渔期制度长效管理机制[J].中国水产,2005,(6):23~24.

[8]陈大庆.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值保护对策[J].中国水产,2003,(3):17~19.

[9]温明利,司恩来.关于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关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1):191~192.

[10]荆 雷.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环境保护研究[J].水运工程,2008,(10):259~263.

[11]石小平.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成因及管理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5):31~32.

[12]马 毅.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共建和谐长江[J].渔业现代化,2007,34(5):1~3.

[13]崔 鸿,汪 亮.略论我国长江渔业资源的法律保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1):58~60.

[14]龚 群,黄卫平,包伟民.长江河口区渔业资源特点、渔业现状及其合理利用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9,6(5):48~51.

2010-03-02

李 琴(1982-),女,江苏扬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与渔业环境研究.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1.012

S937

A

1673-1409(2010)01-S049-04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采砂鱼类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鱼类运动会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论江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违法判断根据
对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