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2010-04-0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蒲黄腰骶五灵脂

(镇赉县镇赉镇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镇赉 137300)

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笔者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38例,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均为镇赉县镇赉镇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年龄17~25岁,经妇科检查无明显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

2 治疗方法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蒲黄、肉桂、赤芍组成,在此基础上加减:有血块者加桃仁、牛膝、红花;四肢不温者加附子、吴茱萸、乌药;腰骶酸痛明显者加杜仲。服药方法:经前服5剂,连服2~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停服其他止痛药。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行经腹痛消失,且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为治愈;行经腹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者为有效;痛经无任何改变者为无效。本组38例,痊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1%。

4 病案举例

王某,女,17岁,学生,自诉14岁初潮,月经28~30 d一行,每逢月经来潮前3 d即小腹刺痛难忍,痛引腰骶。四肢不温,畏寒,月经量中等,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经行不畅,块下痛减,得热则舒,舌暗苔白脉沉涩。子宫附件彩超未见异常。证属寒凝血瘀型痛经,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药用:小茴香10 g,干姜10 g,延胡索15 g,五灵脂15 g,杜仲15 g,川芎15 g,当归15 g,蒲黄15 g,肉桂5 g,红花10 g,桃仁5 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用1个月经周期,疼痛大减。嘱其又服1个月经周期,腹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痛经可根据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进行辨证。寒凝血瘀型痛经是由于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邪客于冲任、胞宫,与经血相搏,血为寒凝,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祛瘀不伤正。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合用有推陈出新之功。延胡索、没药祛瘀止痛。药理实验证实,延胡索有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显著提高痛阈,有镇痛作用,并有镇静、催眠,使肌肉松弛、解痉等效用。药理研究表明,许多活血化瘀药均有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促进瘀血消散,舒张平滑肌,调节内分泌等作用[2]。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散寒通络。诸药合用,寒瘀祛,冲任通,经血畅行,痛经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2.

[2]朱丽芬.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3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21.

猜你喜欢

蒲黄腰骶五灵脂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人参不怕五灵脂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典中珍藏蒲黄方
蒲黄的使用方法
蒲黄泡水喝的禁忌
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处方探秘:参脂共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