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金术"的三种类型
——李碧华作品商业成功的原因

2010-04-03刘杰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炼金术李碧华政治化

刘杰辉 ,熊 伟

(1.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南京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29)

"炼金术"的三种类型
——李碧华作品商业成功的原因

刘杰辉1,熊 伟2

(1.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南京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29)

虽然对于李碧华作品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很少从商业角度探索李碧华作品成功的深层原因.指出拜金主义、去政治化以及虚无的爱情是李碧华商业炼金术的3种类型,结合对李碧华主要文本的解读,探讨其作品商业价值的关键所在.

李碧华;拜金主义;去政治化;虚无爱情

作为畅销书作家,李碧华无疑是成功的,其众多小说在发表的同时更是被翻拍成影视作品便是明证.对于她的作品,刘登翰有着这样的评价:"严格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层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其作品既不严肃到无人问津,又不俗到'走火入魔',而是熔二者于一炉.不走极端,好处是兼容并蓄,采众家之长,雅俗共赏,但往往不容易把握,难以界定."[1]496潘亚暾、汪义生的评点概括而简洁:"李碧华古典文学修养不错,小说语言有古典的简洁、凝练与含蓄,也有现代口语的通俗、生动、活泼与风趣."[2]应当说,上述评价道出了李碧华小说商业成功的部分原因,不过,笔者以为李碧华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取巨大的商业成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作品鲜明的指向性,通过文本化的方式体现了现代香港社会芸芸众生的集体无意识——拜金主义、去政治化以及爱情的虚无.

一、拜金主义——汪洋中的一条船

李碧华说过:"我不知道其他香港人怎么想,但是大多数香港人都有一种末世的感觉.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有1997的阴影,另一个原因是,香港一直在变化中,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变化中,久而久之会觉得,计划是没有用的,你无法战胜冥冥之中的安排."[3]141的确,在大多数港人的潜意识里,末世感总是如影随形.拿什么来对抗这种深入骨髓的末世感?李碧华,或者说是港人找到了人生汪洋中的一条船——金钱.莫德尔在作品中曾指出:"几乎所有杰出的小说家都曾至少在一部小说里改头换面地写到了自己,还有一些作家则几乎在他们描写的每一个主人公身上都投下自己的影子."[4]5这段话用以描述李碧华的小说十分恰当,因为在李碧华的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投射其中的现代社会金钱那幽灵般的身影.金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于资本主义的金钱观,韦伯有着不一般的论述.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把对金钱的本能渴望与追求与资本主义理性相结合,使得对财富的原始冲动变成了奠基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信仰.无独有偶,西美尔在论述现代社会与金钱的关系时,对金钱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作了这样的定义:"金钱越来越成为所有价值的绝对充分的表现形式和等价物……使我们相信金钱的全能……这种可靠性和安定(只有拥有了金钱才有这样的感觉),这种相信价值交汇在金钱身上的信念……更深刻地证明了金钱使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这种抱怨."[5]13因此,这种将金钱视做信仰的拜金主义式的描写,符合现代香港社会最深层的意识,从而构建了李碧华小说炼金术的第一种类型.

李碧华个人的金钱意识又有着很东方的一面.众所周知,李碧华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张爱玲的影响.李碧华这样说:"在创作的时候,我尽量不受任何作者影响,比如我模仿张爱玲,我最多只是一个小张爱玲."[3]139与其说李碧华模仿张爱玲的创作技巧,毋宁说李碧华与张爱玲有着更深沉的心灵上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李碧华和张爱玲小说中共同体现出的"不安全感".[6]姚玳玫博士这样描绘张爱玲:"张爱玲对她所置身的时代,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沦陷,封锁,战争;信念在崩溃,物质支撑着人;庸常、务实、斤斤计较、得过且过的市井生活.她将其描述为'乱世'、'蛮荒世界'、'断瓦颓垣'的荒原、'旧的东西在崩塌,新的东西在滋长'的时期,等等.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矛盾百出,任何事情'都有点不对,不对到恐怖的程度',令人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阴暗而明亮的……郑重而轻微的……认真而未有名目的……"[7]264这段话又何尝不是对李碧华人生经历的一种真实摹写呢?

与韦伯、西美尔哲学的分析金钱的冷峻与理性不同,李碧华的文本以港人熟悉的笔触,将深刻的洞见转为极为通俗而感性的表达.在其成名作《胭脂扣》中,透过含情脉脉的怀旧面纱,李碧华尖刻地指出如花和十二少爱情悲剧惨淡的现实:"二人难道不肯捱穷?不是不肯,是不敢."[3]30当书中的叙述人"我"在被车撞伤之后,李碧华则冷冷地写道:"小市民的灾难,全是打落门牙和血吞."[3]75而阿楚在调侃自己的男友时,看似玩笑的话"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3]78,在李碧华的作品中则反复出现.随后李碧华又借阿楚选择了影星林青霞的生活观.林青霞说:"我过得'省',是希望有一天退出影坛时,有能力自给自足.我不愿意依赖婚姻,因为遇到可靠的人,是自己的造化好,否则我又能怎么样呢?我是一种悲观的心境来面对快乐,刻骨铭心的感觉,难以永恒."[3]103因此,当如花和十二少的爱情黯然落幕之后,得出的必然结论只能是:"世上女子所追求的,却是一样滑稽."[3]103同样的主题,在《霸王别姬》里表现得更为直白.程蝶衣满腔怒火对小四发泄之后,小四却只能"立在原地,望着一地的几乎无用的钞票,克制住.走出去?更不堪.还是忍,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吃不饱,哪来的爱恨?"[8]139而当《生死桥》中的金宝被人欺负之后,李碧华的感慨不过是淡淡的,"在贫穷的境地,自尊如落地那面镜子,裂了就裂了".[9]125在《青蛇》中,李碧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不是窝囊废,也一定会得选择.名是虚幻,利才实在.说金钱万恶的人,只因他没有."[10]透过李碧华冰冷的笔触,人们反复面对的便是这样的问题:在这样无常的社会中还能抓住什么?除了金钱,还有别的选择吗?《生死桥》中的一句话传达了这种深切的悲哀——与金钱相比,"天下尽皆无情".[9]224

二、血色残阳——去政治化的幻象

如果说,拜金主义构建了李碧华炼金术的第一种类型,那么,对香港社会中涌动的去政治化潮流的迎合造就了李碧华炼金术的第二种类型.刘登翰在《香港文学史》中这样写道:"对于香港文学来说,走向文学的自觉,首先是摆脱政治对文学的掌控,走向文学的自觉.这是从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文学现实出发所呈现的文学发展趋势."[1]21通观香港文学的发展,虽然这个时间段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对以往文学中体现出的政治化倾向均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满,但是他们笔下对政治的描写,还是表现出含蓄与克制.然而在李碧华的作品中,政治显现出的却是狰狞的面孔.《胭脂扣》中对97回归的不安反映便是李碧华对现实政治的一种解读.用赵稀方的话:"在我看来,《胭脂扣》并没有给港人提供安全度过'一国两制'下的五十年的信心,恰恰相反,它给港人带来的是对于'五十年不变'承诺的怀疑和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而正是这一点让港人有着巨大的共鸣."[11]

如果说97回归在当时的香港尚属不可预料的将来,那么"文革"事件却构成了香港人实实在在的集体记忆.李碧华的作品中充斥着对"文革"的大量的带有丑化性质的描写.当单玉莲被搞文攻武斗发家的舞蹈学院新院长强奸时,"他强行掩着她的嘴: '我会向组织汇报——'外面传来:'文化大革命万岁!'恰好淹没了单玉莲凄厉的痛楚呼声"[12]17.对于"文革"抽象的体认,李碧华自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文革以来,最深入民间最不可抗拒的传播工具,便是大喇叭,他们永不言倦,坚决不下班,发出一种声音,永垂不朽."[12]192如果这样的描述还不足以使人震动,那么以下的描述足以使人震撼,甚至到了令人惊怖而至恶心的地步."他还没死掉呢.两条腿折断了,一左一右朝意想不到的方向屈曲,断骨撑穿了裤子,白惨惨地伸将出来.头颅伤裂,血把眼睛糊住,原来头上还戴了六七顶的铁制的大帽子,一身是皮鞭活活抽打的血痕,衣衫褴褛,无法蔽体."[12]11在《霸王别姬》中,李碧华更加添了如血色残阳般的浓重色调:"一个女人跳楼了.她的一条腿折断,弹跳至墙角,生生地止步.脑袋破裂,地上糊了些浆汁,像豆腐一样.血肉横飞,模糊一片.有些物体溅到蝶衣脚下,也许是一只牙齿,也许是一节断指."[8]196小说紧接着作了这样的解释:"是的,他们以毛泽东思想的精神武器,面对一切反抗的力量.英勇上前,活活把他一双手臂都拗断了,发出嘎嘎嘎的声音."[8]196面对这样的事实,程蝶衣的反映只能是: "恐怖地看着那批红卫兵,都是母生父养,却如兽."[8]197李碧华的深刻之处在于并不为写残酷而写残酷,在描摹了从人到兽的转变过程后,李碧华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思索:"十年过去了.毛主席死了.华主席上场了.四人帮被打倒了.华主席下台了.灾难过去了,那些作恶的人呢?那些债呢?那些血泪和生命呢?"[8]228出于对政治的极端反感,李碧华走向了相对主义的泥潭.在作品中,李碧华借蝶衣之口表达了这样一种艺术观:"没有人逼我,我是自愿的.我爱唱戏,谁懂戏,我给谁唱.青木大佐是个懂戏的!艺嘛,不分国界,戏那么美,说不定他们能把它传到日本去."[8]152而在描写解放军时,李碧华则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敌意:"戏园子坐满了身穿解放装,秩序井然的解放军、干部、书记……红绿一片,单调而刺目."[8]163

无疑,李碧华对于政治的恐惧和拒斥感部分来自生活经历,部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但这种去政治化的企图终究是一种幻象.文本中对政治的描述反映其对自由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却不幸走向了彻底的相对主义.在她的眼中,似乎一切政治都充满了肮脏、欺骗和非正义性.然而问题的吊诡在于:当李碧华沉浸于对"文革"时期的露骨描述,沉浸于对97回归的偏执想象时,恰恰反映出她不但没能置政治于事外,反而体现出另外一种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这种意识形态便是以后现代文化为代表的反主体、反权威、反本质主义的以"什么都行"为旗帜的消费文化.这种以消费文化为代表的意识形态表面上与现代的"大众狂欢""个体自由"有着对应的同构关系,而实质上却体现着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控制".李碧华的去政治化似乎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然而,这种主体归根结底是一种虚幻.正如福柯所说: "不存在独立自主、无处不在的普遍形式的主体……主体是在被奴役和支配中建立起来的."[13]而这种对"政治化"的抗拒,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以英国殖民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香港普通民众的深层次的规训.这是"一种精心计算的强制力慢慢通过人体的各个部位……这种强制不知不觉地变成习惯性动作"[14].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规训使得港人对政治化的排斥成为"习惯性动作".这必然使得李碧华从一个极端中走出之后,又浑然不觉地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的窠臼.

三、天长地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爱是一种需要,一种寄托,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拜金主义盛行而缺乏天长地久的商业都市.然而,现实却是反讽的.孟德斯鸠曾这样说过:"如果金融家这个赚钱的职业也能变得受人尊敬,那么一切都将失去.那时,其他阶层都为厌恶情绪充斥,荣誉将失去意义,使自己与众不同的那些耗费时日、循规蹈矩的方式将一文不值."[15]在西美尔看来:"金钱是'低俗'的,因为它是一切的等价物……只有个别的才是高贵的……当千差万别的因素都一样能兑换成金钱,事物最特有的价值就受到了损害."[5]8的确,如果金钱成为"信仰",成为"等价物",那么"与众不同的,耗费时日"的精致爱情还能有立足之地吗?有人说,喜欢李碧华的小说,就是喜欢李碧华小说中爱情的天长地久.可惜,在笔者看来,这种天长地久被刻意建构在幻象的流沙上.与其是表现了完美的爱情,倒不如说是完美地表现了当金钱意识成为主导之后的现代爱情背后巨大的缺失与虚无.就现代爱情的本质而言,李碧华已经有了几分存在主义的观念.不仅爱情,就连存在本身也是一种"荒谬"、一种"虚无".正如"人生永远是一个未知数,它来自乌有,去向子虚"[16],这种荒谬与虚无感表现了港人对于现代爱情存在意义上的集体无意识,从而构建了李碧华炼金术的第三种类型.

《胭脂扣》便是这样一种"理想"的爱情.如花,凭着对旧情郎十二少的不灭深情,在阴间苦等50年后,不惜减寿10年到阳间寻找十二少.可是千辛万苦找到以后,又能如何?正如《胭脂扣》里所反复咏叹的主题——"世间女子所追求的,却是一样滑稽".[4]103背弃誓言,十二少依然苟活于浊世中,活得那样猥琐,那样龌龊.直面如此惨淡的人生,对于如花,无疑是肉体毁灭后,又面对一次精神的死亡. "就象一条鱼,对水死了心."[4]127自始至终,作者的笔触冷静而淡漠,没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控诉或激情.当一切现实露出死火幻灭后的惨白,还能有什么样的言语?什么样的浓情?怕只怕落得一声叹息,或者连一声叹息也没有.如花的突然离开,不留下一丝云彩,最终留给人们的,就只能是像铁一般沉重的虚无.而《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理想中的虞姬与霸王的从一而终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和不堪一击,以至于李碧华感叹道:"在无产阶级之中,有没有一个方寸之地,容得一双平凡的男女?平凡的男人,平凡的女人,就是理想."[7]181人生的无常,爱情的无常,《秦俑》开头对那只小蚂蚁的描写便成为现实爱情的巨大的隐喻:"但这只蚁,已走完它的一生了.终于它栖止于一个微末的点上,成为尸体.它当然不知道,用它整整的一生,方才走至这陵墓外缘一个小小兵马俑阵中央."[17]因此,当爱已成往事,当往事已成过眼云烟,那么还剩下些什么?"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时间最壮大吗?不,是'心'.当心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18]

李碧华对于虚无爱情的反讽,在《青蛇》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青蛇》颠覆了中国传统爱情经典《白蛇传》.《白蛇传》中流传千古的忠贞爱情,在李碧华的笔下却完全变成了戏仿和大话式的文本. "又听得许仙在道:'……我一生一世,都待你好,请放心.我许仙永远不会二志……'哈,怎的这个男人,起誓成了习惯?我失笑起来."[10]不渝爱情故事中永恒的男女,结果却各作打算.借青蛇的视角,李碧华表达了她的爱情观:站在男人的角度,"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10].而站在女人的角度,"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万一法海肯臣眼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10].最终,好男人的标准再一次向传统故事中的反角倾斜: "一个男人,好应该像磐石一样,贯彻始终,任凭风风雨雨,不屈不挠,目空一切,傲然挺立.——像法海便是了."[10]这样的结论着实让人愕然,但回想香港社会的现实,这样的结论不又在情理之中吗?

综上所述,李碧华的成功是有着必然性的.马克思.韦伯说得好:"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统治了现代生活,它通过最适者生存的经济过程,培养和选择它所需要的经济主体."[19]反观资本主义经济已占主导地位的香港,她的文化市场也必定培养和选择它所需要的经济主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出于对上述这三种"炼金之术"出神入化般的运用,李碧华的小说才最终取得那样骄人的商业成就,从而使自己成为韦伯意义上的成功经济主体.

[1]刘登翰.香港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潘亚暾,汪义生.香港文学史[M].厦门:鹭江出版社, 1997:632.

[3]李碧华.胭脂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4]阿尔伯特.莫德尔.文学中的色情动机[M].刘文荣,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

[5]齐奥尔格.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顾仁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6]刘 俊.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59.

[7]姚玳玫.想象女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8]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9]李碧华.生死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0]李碧华.青蛇[EB/OL].[2009-09-12].http://www. oklink.net/a/0011/1101/qs/index.html.

[11]赵稀方.小说香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60.

[12]李碧华.潘金莲之前世今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3]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19.

[1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53.

[15]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M].王燕平,侯小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21.

[16]徐崇温,刘放桐,王克千,等.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6.

[17]李碧华.秦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4.

[18]李碧华.诱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38.

[19]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

Three strategies in"pursuing money"——on commercial success of Li Bihua's works

LIU Jie-hui1,XIONG Wei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Univ.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0,China;2.College of Arts,Nanjing Univ., Nanjing 210029,China)

Though commonly conducted,few studiesof Li Bihua deal with the underlying causesof her works'successfrom commercial angle.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money worship,depoliticization and vanity love are Li Bihua's three strategies in "pursuing money",and with Li's major works as samples,explored the key of realizing those works'commercial value.

Li Bihua;money worship;de-politicization;vanity love

1671-7041(2010)02-0118-04

I247

A*

2009-11-23

辽宁省省级精品课资金资助项目

刘杰辉(1974-),男,沈阳人,讲师;E-mail: ljhbailey@126.com

猜你喜欢

炼金术李碧华政治化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炼金术并不神秘
极爱的感觉
修心
无涯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无涯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杭港地铁:公用事业“炼金术”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慈溪县为例(195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