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胃肠管置管方法在90例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0-03-20李为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胃管胃肠插管

李为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意识障碍患者因不能正常进食无法满足对患者给予营养、热量的提供,使得患者机体营养、热量的收支平衡出现破坏而呈现能量消耗过多[1],蛋白质分解过快等状态,从而极易诱导并发症的产生,而使得患者生命健康严重受到影响。故本组对我科2007年至2009年住院的90例意识障碍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操作方法插入鼻胃肠管,并给予临床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90例意识障碍患者,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最小48岁,年龄最大99岁。原发病:肺癌患者38例,鼻咽癌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随机将90例意识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给予留置伯通牌鼻胃肠管,对照组45例也给予留置伯通牌鼻胃肠管。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置管。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观察鼻腔选择通畅一侧,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成人长度为45-55cm。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沿选定侧鼻孔,先稍向上平行再向下缓慢轻轻插入。插入至10-15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2]治疗组给予改良后鼻胃肠管置管方法进行置管。对意识障碍患者根据病情取半卧位,坐位或右侧卧位,插管前准备工作同常规方法,另准备200ml温开水。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另一人用小汤勺给患者喂温开水,动作轻柔,喂水速度平稳连续,患者吞咽动作连续以助胃管顺利插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一次插管成功列次、二次插管成功列次、多次插管成功列次,了解两组的插管成功率。仔细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恶心、流泪、呕吐及呛咳等痛苦表现。观察两组患者鼻粘膜是否出现红、痛、肿、鼻黏膜出血等鼻粘膜受损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X2检验,(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 由表1可知,治疗组45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7.8%;二次插管成功率20.0%;多次插管成功率2.2%;对照组45例,一次插管成功率48.9%;二次插管成功率40.0%;多次插管成功率11.1%;治疗组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8.63,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其它指标相比较 治疗组人均插管所需时间为4.68±1.63min,对照组人均插管所需时间为14.73±2.12min。治疗组45例共5例出现痛苦表现,占9.1%;对照组45例共11例出现痛苦表现,占20%;治疗组45例共3例出现鼻粘膜受损,占5.5%;对照组45例共9例出现鼻粘膜受损,占16.4%;治疗组人均插管所需时间、痛苦表现及鼻粘膜受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在对意识择障碍患者插入鼻胃肠管时,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体位,将气管内及鼻腔的痰液吸尽。同时在插鼻胃肠管前还需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在给予鼻胃肠管时需对其溶液输注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因速度过快或量过大而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3.2 本组对我科2007年至2009年住院的90例意识障碍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插入鼻胃肠管,其中治疗组给予改良后方法插入鼻胃肠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插入鼻胃肠管,比较其两组的临床效果。其中给予改良后的鼻胃肠管方法进行插管,因人为喂水使其连续产生吞咽动作,软腭上举,关闭鼻咽部;会厌肌、提咽肌收缩及舌体后缩,使会咽覆盖喉入口;喉上提,声门关闭,胃管越过会厌经梨状窝顺利进入食管。[3]因此人为喂水使患者连续吞咽对意识障碍不配合患者插鼻胃肠管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组中治疗组45例共5例出现痛苦表现,共3例出现鼻粘膜受损;对照组45例共11例出现痛苦表现,共9例出现鼻粘膜受损;经比较治疗组的痛苦表现及鼻粘膜受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鼻胃肠管的插入时,因其对患者的咽后壁有强烈刺激作用,使得咽后壁的感受器引起的冲动经过内脏直至延髓网壮结构中的呕吐中枢[4],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现象或导致插管失败等。故治疗组在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鼻胃肠管的插入时,其操作方法在常规方法上进行了改良,改良后当鼻胃肠管插入至咽喉部位时,对患者进行喂温开水,温开水吞入不仅可润滑鼻胃肠管,还可减少鼻胃肠管的冷刺激和机械刺激,从而降低了鼻胃肠管与咽后壁接触,缓解了咳嗽、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再次,患者在吞咽温开水时可让胃管顺着水流而进入食管,避免了因鼻胃肠管的盘曲而导致插管失败。

综上所述,在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改良后的鼻胃肠管方法进行插管成功率提高显著,误插入气管的风险性显著降低,患者痛苦减小,插管时间缩短,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廖平,郑小平,陈琼.长期鼻饲病人胃管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5(5):358-359.

2. 黄建萍,黄叶莉,等.国内留置胃管术的研究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48.

3. 万建红,万建云,张敏感.等.冒置胃管护理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5,20(11):49.

4. 王霞,王红美,等.改良胃管的临床应用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31~32.

猜你喜欢

胃管胃肠插管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