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得无助”认知特征在不同运动项目间的差异分析

2010-03-06卢晓文

中国体育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朝向归因篮球

卢晓文

1 问题的提出

2007年3月,《体育科学》发表了王进先生“解读竞争中努力缺乏的失败:体育竞赛中的‘习得无助’现象”[2]一文后,2009年2月吕慧青女士在该刊2009年2月发表实证文章“基于认知解释模式对技能学习的‘习得无助’现象探索”[1],这组文章逐步将认知解释模式理论引向体育技能学习这个领域。

体育学习中所涉及的运动技能有数百个,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所具有的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要简单地归纳出学习失败的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前人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单一项目的研究,王进研究的是体育竞赛中的“习得无助”现象,吕慧青研究的是健美操教学中的“习得无助”现象。本研究基于认知解释模式,并依据项群理论分别选取同场对抗集体项目篮球和难美类技能表现型的健美这两个完全不同项群的运动项目,重点观察在学习任务不同的情况下,被试在认知归因上是否存在差异。认知解释模型认为:1)失败会引起归因产生朝向认知的过程;2)朝向认知的过程不仅会对控制性进行判断,还与努力的付出有关;3)非控制判断归因的认知过程确定后续任务的非控制期望;4)努力判断的归因认知过程引起对目标达到可能性的认知;5)后续任务的朝向状态决定后续任务努力的付出;6)努力缺乏引起后续任务的表现不佳[2]。同时,认知解释模型还认为,被试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外部信息的作用[2]。这些外部的信息作用于不同任务要求的运动项目是否会有不同的认知特征?本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扩展,对不同类型运动项目技能学习任务的“习得无助”现象进行探索,从而考察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学习是否也符合习得技能的认知归因对“习得无助”的解释。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参加篮球选项课、健美选项课的大学男生样本共140名,剔除无“习得无助”及病休等未完成测试的学生13人,共127人(M=20.18,SD=0.84)。

2.2 测量工具

2.2.1 问卷编制

根据“习得无助”认知解释模式的理论结构,结合吕慧青[1]、曾永忠[5]的测试量表编制了篮球选项课、健美选项课学习归因、认知朝向和努力认知的问卷。在正式使用前,随机选取了60名被试进行测试,以验证问卷的有效性。正式问卷的A部分为基本信息及1个学习是否放弃的自我定性问题;B部分为归因部分,分为外部稳定、内部稳定、外部非稳定和内部非稳定;C部分为后续朝向任务;D部分为后续努力,共5个方面的26个问题。问卷采用9级量表,1表示非常同意,9表示非常不同意,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越接近9,表明认同度越低。

2.2.2 效度检验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检验问卷的构建效度,对“习得无助”的认知解释模式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素。旋转后的因子负载情况(表1),可以看出抽取的6个因素:外部稳定、外部非稳定、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后续朝向、后续努力,共24个题目,各因素的总贡献率为72.81%,特征值总和为17.472。从表1的主成分提取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因素各指标的条目极为相似,且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初步验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也与吕慧青论证的“习得无助”的因素结构基本一致。

表1 “习得无助”问卷效度检验一览表 (n=256)

2.2.3 信度检验

采用分半信度和克伦巴赫阿尔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来鉴定量表的信度。数值越高,则信度越高。本研究前测分析中外部稳定、外部非稳定、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后续朝向、后续努力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9、0.659、0.861、0.816、0.837、0.893,量表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9,检验数据表明,问卷已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3 实验设计

主要以学习过程中观察“习得无助”的现象为目标,重点观察认知过程对努力及行为的作用。因此,实验设计为纵向观察实验。被试通过学习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体育技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观察整个学习过程中认知归因、努力及技能掌握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对被试的认知归因及努力进行4个学习单元的测试。4个学习单元分别反映技能掌握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3],即技能的形成阶段-泛化阶段-掌握阶段-自动化阶段。为增加被试的“习得无助”感,技能学习会逐渐增加难度。基于以上设计,整个实验操作历时1学期,共14周。分4个学习单元:第1单元(1~4周)、第2单元(5~8周)、第3单元(9~12周)、第4单元(13~14周)。实验在确认所学技术对每个被试都是新技能的情况下进行讲授和练习。

实验任务:篮球班选择的项目为篮球罚球弧跳投技术,健美班选择的项目为身体局部肌肉的锻炼方法。由于大学生学习水准在每次练习后会略有提高,本研究分4个单元进行测试以完成实验任务。其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皆是在前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要求、增加难度。每一单元学习完成后,由任课教师组织测试,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成绩标准)。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任务难度最高。

2.4 实验操作

采用自编的高校篮球、健美课程学习“习得无助”的调查问卷量表,被试分阶段进行4次测试。被试在完成测试后,进行学习情况的自我分析,说明自己是否放弃学习任务。若被试选择放弃学习,就视为“习得无助”现象出现。由于实验目的是观察“习得无助”的弃学情况,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让大多数的学生选择放弃退出为最终结果。

2.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3 研究结果

3.1 “习得无助”各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第1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对“习得无助”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篮球与健美两组被试在外部非稳定、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后续朝向、后续努力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外部非稳定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篮球“习得无助”组在外部非稳定、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因素上的得分明显的高于健美“习得无助”组;而在后续任务朝向、后续努力因素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健美“习得无助”组。

第2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对“习得无助”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篮球与健美两组被试在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后续朝向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后续努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篮球“习得无助”组在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因素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健美“习得无助”组;而在后续任务朝向、后续努力因素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健美“习得无助”组。

第3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对“习得无助”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篮球与健美两组被试在内部非稳定、后续朝向、后续努力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篮球“习得无助”组在内部稳定、后续任务朝向、后续努力因素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健美“习得无助”组。

表2 本研究第1次“习得无助”测试各因素得分的t检验一览表

表3 本研究第2次“习得无助”测试各因素得分的t检验一览表

表4 本研究第3次“习得无助”测试各因素得分的t检验一览表

表5 本研究第4次“习得无助”测试各因素得分的t检验一览表

第4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对“习得无助”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篮球与健美两组被试在内部非稳定、后续朝向、后续努力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篮球“习得无助”组在内部非稳定因素上的得分明显的高于健美“习得无助”组;而在内部稳定、后续任务朝向、后续努力因素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健美“习得无助”组。

从以上4次“习得无助”测试各因素得分的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两组被试将失误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时不存在差异性,也就是说,被试都将失误的原因归结于场地、器材设备等稳定的因素以及人数太多,听不清教师的讲解等外部因素时,没有差异;而在内部非稳定、后续朝向、后续努力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基本论证Abramson和Seligman等[6,11,13]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归因会导致差异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异只是表现在得分的差异或者说是程度的不同,并没有跳出维度的框架。

3.2 “习得无助”的认知结果分析

3.2.1 不同运动技能学习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相关

第1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分别对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进行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关系的分析(表6)。结果显示:篮球“习得无助”组第1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得分关系表现为内部非稳定与后续朝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23,P<0.05),外部非稳定与后续朝向任务显著呈负相关关系(r=-0.317,P<0.05);而健美“习得无助”组第1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得分关系表现为内部非稳定与后续朝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068),内部稳定与后续朝向任务显著呈负相关关系(r=-0.519,P<0.01)。

第2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分别对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进行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关系的分析(表7)。结果显示:篮球“习得无助”组第2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得分关系表现为内部非稳定与后续朝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49,P<0.05),内部稳定与后续朝向任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30,P<0.01);而健美“习得无助”组第2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得分关系表现为内部非稳定与后续朝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058,P<0.01)。

第3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分别对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进行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关系的分析(表8)。结果显示:篮球“习得无助”组第3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得分关系表现为内部非稳定与后续朝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2,P<0.01),内部稳定与后续朝向任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6,P<0.05)。

第4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分别对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进行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关系的分析(表9)。结果显示:篮球“习得无助”组第3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得分关系表现为内部稳定与后续朝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49,P<0.05)。

表6 本研究第1次测试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关系分析一览表

表7 本研究第2次测试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关系分析一览表

表8 本研究第3次测试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关系分析一览表

表9 本研究第4次测试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任务的关系分析一览表

从以上4次认知归因与后续任务朝向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篮球“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时倾向于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特别是被试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对后续任务的关注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当被试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天赋、基础不好、对自己的身体条件没有信心等内部稳定因素时,对后续的任务就不会关注。进一步,若被试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解、没有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对动作的理解不够等不可控制因素时,对后续朝向任务的关注也会减少。这一发现验证了吕慧青的观点。吕慧青认为,当被试认为学习问题受内部稳定因素影响时,会减少对后续任务的朝向,甚至直接减少后续任务的努力[1]。

3.2.2 认知归因与后续努力的差异

我们在任务练习过程中,对认知归因与后续努力分别进行4次测试(表6至表9)。第1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显示,篮球组表现为外部非稳定、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与后续努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6),相关系数分别为(r= -0.417、r= -0.386、r=-0.342,P<0.01);健美组表现为内部稳定与后续努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27,P<0.01)。

第2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显示(表7),篮球组表现为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与后续努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96,P<0.05和r=-0.422,P<0.01)。

第3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显示(表8),篮球组表现为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与后续努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5,P<0.01和r=-0.315,P<0.05)。

第4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得分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显示(表9),篮球组表现为内部稳定与后续努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06,P<0.05)。

从以上4次认知归因与后续努力的数据分析看出,“习得无助”的被试在学习时倾向于将学习失败主要归因于内部因素,特别是当被试将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对后续任务的努力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如果被试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对自己的身体条件没有信心、基础不好等先天条件时,对后续的努力就会放弃,这些发现与吕慧青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篮球“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练习时倾向于将学习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特别是当被试将失败归于外部非稳定的因素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对后续任务的努力就会增加。也就是说,如果被试将失败主要归因于人数太多、器材不够用、听不清教师的讲解、提示等外部条件时,对后续的努力就会增加。这一发现验证了Kuhl的理论,Kuhl[8,9]认为,失败后常常会通过增加努力来解决后续的问题。也与王进的结论一致,王进认为,当个体认为失误是由外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会减少后续的朝向;同时,会放弃努力形成“习得无助”[2]。本实验也与吕慧青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1],但吕慧青的研究未涉及外部因素。

本研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篮球课是两个学生一个篮球,没能保证每人一球的练习条件;第二,篮球场地在室外,是开放的场地,周边有别的班级上课,外界的吵杂声音可能会使学生听不清教师的语音提示,从而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也就是说,当个体认为失败主要由外部因素引起时,表现为对后续的朝向,同时,会付出后续努力。

3.2.3 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关系

我们在任务练习过程中对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分别进行4次测试。第1次测试的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篮球“习得无助”组r=0.726,P<0.01;健美“习得无助”组r=0.807,P<0.01。

第2次测试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篮球“习得无助”组r=0.829,P<0.01;健美“习得无助”组r=0.656,P<0.01。

第3次测试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篮球“习得无助”组r=0.690,P<0.01;健美“习得无助”组r=0.574,P<0.01。

第4次测试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得分关系,篮球“习得无助”组r=0.687,P<0.01;健美“习得无助”组r=0.385,P<0.01。

篮球、健美2组被试4次都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被试朝向注意越强,后续努力也就越大,即被试越是认为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注意学习的细节、关注自己的进步等,就越会加大后续的努力。这一发现与王进、吕慧青、Abramson等和Weiner等[1,2,6,14]的观点一致。Abramson等和Weiner等的研究认为,是否增加努力要取决于对失败的归因。王进、吕慧青的观点是,在许多情况下,与动机有关的努力是通过增加后续朝向状态来实现的。失败是否会引起“习得无助”主要取决于后续朝向状态的程度和努力的付出。

3.3 “习得无助”的认知回归分析

在4次测试完成后,我们分别以认知归因为变量对后续朝向,以及以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为变量对后续努力做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篮球与健美项目分属两个不同的项群,他们在认知归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篮球“习得无助”的个体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健美“习得无助”的个体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内部的因素(表10~表17)。

表10 本研究第1次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1 第1次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2 第2次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3 本研究第2次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4 本研究第3次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5 本研究第3次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6 本研究第4次认知归因与后续朝向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17 本研究第4次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与后续努力的回归分析一览表

4 分析与讨论

4.1 认知特征的差异

第1次测试为学习的初期(图1),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在认知归因、后续朝向及后续努力的路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篮球“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这些内部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朝向。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内部非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具体地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没有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没有认真看教师的示范,理解不够等内部非稳定的因素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

健美“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则主要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稳定和内部稳定因素。这些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朝向以及后续任务的努力。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具体地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基础太差、力量太差、没有学习天赋、对身体条件没有信心、兴趣不在这里等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但是,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外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则会增加,并继续努力。具体地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场地条件、器材设备太差等外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增加,试图继续努力。

图1 本研究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第1次测试认知归因、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的路径分析图

第2次测试为学习的中期(图2),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在认知归因、后续朝向及后续努力的路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篮球“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朝向。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内部非稳定、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而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外部非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就会增加,并继续努力。具体地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人数太多,器材不够用或教师的讲解、提示听不清楚等外部非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增加,试图继续努力。而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没有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没有认真看教师的示范、理解不够等内部非稳定的因素以及认为自己没有学习天赋,天生不是这块料,基础太差,力量太差,对身体条件没有信心,兴趣不在这里等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

健美“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及外部稳定的因素,这些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朝向以及后续任务的努力。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外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的认知就会增加,并继续努力;而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

图2 本研究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第2次测试认知归因、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的路径分析图

第3次测试为学习的中后期(图3),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在认知归因、后续朝向及后续努力的路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篮球“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这些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朝向。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由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就会减少,试图继续努力;而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外部非稳定的因素影响时,会继续努力。

健美“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这些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努力。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努力会直接减少。

图3 本研究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第三次测试认知归因、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的路径分析图

第4次测试为学习的后期(图4),两组“习得无助”的被试在认知归因、后续朝向及后续努力的路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篮球“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非稳定的因素,这些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朝向。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外部非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增加,试图继续努力;而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认知就会减少,直至放弃努力。

图4 本研究篮球、健美两组“习得无助”第4次测试认知归因、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的路径分析图

健美“习得无助”组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这些归因会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努力。也就是说,当被试认为学习失败是受内部稳定的因素影响时,对后续任务的努力会直接减少。

从以上4次测试的认知归因及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的路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篮球“习得无助”组还是健美“习得无助”组,内部稳定的因素对后续朝向及后续努力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当被试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时,如被试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身体条件不好,基础不好等因素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则会减少。这一发现验证了王进的研究。王进认为,对后续努力的放弃是“习得无助”的外部表现形式。

而当被试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非稳定的因素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被试将失败归因于外部非稳定的因素时,如被试认为人数太多,器材不够用、听不清教师讲解等因素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对后续任务朝向的认知就会增加。这一发现与吕慧青的实验结果相反[1]。吕慧青的研究中均没有涉及到外部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确与Kuhl的结果一致。Kuhl认为:失误并不会导致减少解决后续的异质任务的动机,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后续任务中的解决动机[8,9]。

从以上4次测试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的路径分析看出,后续任务朝向对后续努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后续任务的朝向越强,后续的努力就越大,即“习得无助”的个体后续任务朝向决定后续的努力。

已有的大量研究认为,失败的被试比成功的被试更加关注结果引起的原因[1,2,6,7,10,11]。依据Weiner[14]的观点,归因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感觉、信息以及动机。被试对于自己的感觉直接和被试对于原因及结果的认识有关。在失败的情况下,个体会寻求原因解释,这种归因的朝向认知活动会对控制因素以及努力进行判断,并形成解释方式。王进[2]的观点,失败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会有不同的运动表现形式。当个体认为失误主要由外部非稳定的因素或内部非稳定因素引起时,常表现为后续朝向的增加,继而付出后续努力。但是,当个体认为失误主要由内部稳定或外部稳定的因素引起时,表现为后续朝向的减少,继而放弃努力,形成“习得无助”。

4.2 运动项目的差异

篮球与健美项目分属两个不同的项群(篮球属同场对抗集体性项目,健美属难美类技能表现型项目)。就项群理论而言,不同性质的类属项目,由于各自的项目特点、运动结构与构成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认知特征。同场对抗集体性对抗性项目需要有多维的外部注意能力,以保持与团队运动员间的沟通协作和洞悉对手的攻守行为和意图,操作思维能力敏捷和情绪控制能力强等;难美类技能表现型项群需要有高度线性心理自控能力,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从项目的运动技能分类而言,篮球属开放技能,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这种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健美属封闭技能,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这种技能对外界帮助的依赖程度较低。掌握这种技能就要通过练习,使自己的动作达到某种理想的定型,达到固定化、习惯化。从本研究的结果看,篮球“习得无助”组将失败归因于场地条件太差,器材设备太差,人数太多,器材不够用,听不清教师讲解等一些客观因素,而健美“习得无助”组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没有学习天赋,基础太差,力量太差,对身体条件没有信心,兴趣不在这里等内部稳定的因素。

综上所述,“习得无助”的现象反映了对努力放弃的行为。也就是说,不同运动项目在失败的情况下,归因是不尽相同的。当被试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内部的因素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对后续朝向的认知就会减少,甚至直接放弃努力;而当被试将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的因素时,认为结果不可控制,通常会增加后续的朝向状态以及对后续的努力;个体的后续朝向状态决定后续的努力。

4.3 被试性格的差异

罗特(J.B.Rotter)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有不同倾向的归因,倾向于本性归因的个体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控制事情的发展与行为的后果,这种人称为“内控者”;倾向于情景归因的个体更相信命运、运气等因素对行为后果的影响,这种人被称为“外控者”[12]。具有内控特征的被试相信自己学习的成就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决定着学习活动的结果;而具有外控特征的被试则认为自己受运气、机遇或教师、家长的摆布,这些外部条件难以预料,决定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面对学习的失败,内控者也常能本着自我负责的态度,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因此,内控型被试对学习有更高的自信心与自我责任意向,他们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成就目标,喜欢向困难挑战,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具有外控特征的被试习惯于把学习上的失败归诸于外界因素。他们往往把失败归为场地条件太差,器材设备太差,人数太多,器材不够用,听不清老师讲解等一些客观因素。因此,外控型被试的反应是消极的。他们缺乏自信,焦虑多,对学习缺乏兴趣。

本研究只根据项群理论选择了篮球、健美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作为代表进行研究,以后的研究还将多选取一些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5 结论

通过研究考察不同运动项目(篮球、健美)技能学习过程中,“习得无助”被试的认知过程,结果发现,与王进在2007年有关“习得无助”的关系结构以及吕慧青在2009年“习得无助”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不同的运动项目间也存在差异。

1.篮球学习过程中,“习得无助”的被试倾向将失败归结于外部的因素。特别是将失败归因于外部非稳定因素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会增加;当归因于内部因素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会减少,选择继续努力;另外,后续任务的朝向决定后续任务的努力。

2.健美学习过程中,“习得无助”的被试倾向将失败归结于内部的因素。特别是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会减少;当归因于外部稳定因素时,对后续任务的朝向会增加;另外,后续任务的朝向决定后续任务的努力。

3.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学习中“习得无助”的归因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篮球学习过程中,被试更多地将失败归结于外部的因素;健美学习过程中,被试更多地将失败归结于内部的因素。

4.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场地、器材设备的供给,避免因场地设备的原因造成学生弃学现象的发生。

[1]吕慧青.基于认知解释模式对技能学习的“习得无助”现象探索[J].体育科学,2009,29(2):15-24.

[2]王进.解读竞争中努力缺乏的失败:体育竞赛中的“习得无助”现象[J].体育科学,2007,27(3):43-48.

[3]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力为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运用[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认知的原因及归因倾向[J].体育科学,2004,24(2):66-69.

[6]ABRAMSON L Y,SELIGMAN M E P,TEASDAL E J D.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J Abnormal Psy,1978,87:49-74.

[7]ALLOYL B,PETERSON C,ABRAMSON L Y,et al.Attributional style and the generality of learned helplessness[J].J Personal Soc Psychol,1984,46:681-687.

[8]KUHL J.Motivation and functional helplessness: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action versus state orientation[J].J Person Soc Psych,1981,40:155-170.

[9]KUHL J,WCISS M.Performance deficits following uncontrollable failure:Impaired action control or generalized expectancy deficits[A].Gottingen:Hogrefe,1993.

[10]OVERMIER J B,SELIGMAM M E P.Effect s of inescapable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responding[J].J Comparative Physiol Psy,1967,36:28-33.

[11]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ause explanations as a risk factor for depression:Theory and evidence[J].Psycholl Rev,1984,91:347-374.

[12]ROTTER J 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 Monographs,1966,30:609-618.

[13]SELIGMAN MEP.学习乐观[M].洪兰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4]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M].New York:Spriger,1986.

猜你喜欢

朝向归因篮球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快乐篮球进山乡
乌龟快跑
为何越来越爱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